上線coinbase上的幣靠譜嗎(Coinbase凍結了俄羅斯人的數字錢包,去中心化是騙人的?)
最近幣圈被丟下兩個大雷,炸的人們一愣一愣的,許多人大喊信任崩塌,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是騙人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兩個事件都是跟區塊鏈的監管問題有關。
第一個消息是Coinbase禁止了25000個俄羅斯的賬戶。那有人就說了,區塊鏈現在不去中心化了嗎,怎么可以隨意禁止別人賬戶?
這里其實是混淆了一個概念,就類似于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因為Coinbase禁止的是他們在交易所上的賬戶,這些交易所是中心化的受監管的,所以說它并不是去中心化的。所以說Coinbase 禁止誰的賬戶,它是監管需求,跟去中心化沒有什么實質性關系。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但是這些交易所是中心化并且受監管的。所以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他們的賬戶(錢包)被禁了。
第二個事情是美國最近破獲了一起2016年的9.4萬枚比特幣的大案。盜竊者控制了兩千多個賬戶,經歷了多次洗幣、混幣轉移等等,最后還是被抓獲了。
有很多人說區塊鏈不安全,主要口號就是區塊鏈會滋生什么灰色產業,黑色產業等等,從事件上看是站不住腳的。其實區塊鏈只是為監管帶來了一些復雜的程度,或者是說區塊鏈增加了監管的成本。區塊鏈雖然增加了監管的成本,但是它對降低社會成本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我們在社會上每減少一個交易環節,我們的效率就能提升十倍。
那怎么具體來看這個問題呢?其實淘寶就是比較顯易的例子。淘寶減少了交易的環節,包括逛街、出行、展示等等,所以它的發展比我們傳統實業的發展的速度更快,甚至是十倍以上。
區塊鏈這項技術它帶來的甚至是比這種電商對交易環節的減少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人類社會最大的成本是什么?其實是信任成本。在區塊鏈上不僅減少了交易的環節,還解決了信任的危機。所以說區塊鏈雖然會增加一部分監管成本,但是它能夠極大的降低社會成本,讓社會的運轉效率呈指數級提高,所以說我們覺得監管成本的支出是值得的。
而且區塊鏈不是法外之地,對于一個先進的、理性的監管狀態來說,他一定會盡量揚長避短。有些極端的監管方式,比如說之前的印度完全禁止持有,甚至是禁止你交易。但是印度最后看到了,即便以全國禁止,但是行業并不會消失,反而在蓬勃發展。所以說,隨后印度又逐步對區塊鏈采取了接納的一個態度。所以說一個好的監管方式,一定會引來眾多的監管機構的模仿。
所以說對于區塊鏈行業來說,你怎么監管并不重要,最大的成本是在行業失去了先發優勢。
有人說區塊鏈已經跨入web3.0時代了,從信息化邁向了價值化,是不是全世界都會來監管,但是行為習慣和法律法規的區別,導致監管難度極大,最后會不會從支持轉為限制?其實大家所理解的監管往往是在底層構架的監管,區塊鏈上的內容監管最后還是要通過應用來展現,讓每一個應用其實都有自己的去中心化的管理機制,也就是自治委員會等等,才是最終解決之路。
所以說自治和監管它有不同之處,監管考慮的問題是在合法合規,而自治考慮的是對團體的價值觀。其實區塊鏈的自治機制已經可以杜絕這些現象的發生了。還是那句話,有矛就有盾,不可能矛進步了,盾不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