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說,區塊鏈技術是元宇宙實現的基礎?)
區塊鏈(Blockchain)在今天,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其中被大家說膩的諸如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ies)的利與弊,相信普通讀者也都能隨便說出幾條。
主流加密貨幣
但人們其實并不理解區塊鏈技術所代表的含義——大家只是被加密貨幣的新聞給帶偏了。
而實際上,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是以分布式計算機模型為基礎的一種算法。其根本的特征不是任何幣,而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簡單說,就是整個區塊鏈上沒有一個中心節點;沒有一個可以獨自決策的節點。
所有節點都不是中心
鏈(Chain)上所有的區塊(block)都需要全體參與者一致同意,才能算一個合法區塊。
這就意味著,一旦有人不同意,鏈就會分叉(fork)。變成兩條鏈。
區塊鏈典型的分叉
我們不在這里討論具體技術細節問題。只是要告訴大家一點:在中心化的網絡里,是不存在分叉的——也就是說:用戶是沒有決定權的!
能理解這里面所代表的含義,才是理解區塊鏈本質的關鍵。
區塊鏈的本質,是用戶可以選擇的權利擴大了。可以通過投票來決定要不要跟隨在最長鏈的后面。
這里其實有一個很著名的事件。就是2016年以太坊硬分叉——也就是THE DAO遭黑客攻擊事件(不了解的可以去搜索THE DAO)。
如果這種類似事件,放在現有的web2中,那么我們用戶所能看到的只是一個系統升級公告——用戶是沒有任何選擇權的。
以太坊歷史上所有的硬分叉
如圖所示。比如我們看2016年DAO事件,這里有一個分叉(fork)——本圖只給出了以太坊主流鏈的結果,沒有顯示實際存在的另一條老的區塊鏈。
這個老的區塊鏈。就是今天的ETC(經典以太坊),它沒有死,沒有被拋棄——事實是,有一部分人選擇在老的區塊鏈上繼續。
這就是基于用戶的選擇!
因為,今天任何一個web2網絡系統都不會給用戶選擇。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用戶的選擇就不是不升級那么簡單了。
就意味著兩個不同鏈的形成。ETH與ETC今天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鏈。
區塊的內部數據結構
上圖揭示了區塊鏈所以能分叉,而分叉又所以會造成分道揚鑣的原因。簡單說哈希值(hash)變了,區塊鏈就一定會分叉。因為每一個區塊都是不可更改的。
這里的分叉,不再是系統自作主張而是要用戶去判斷合法與否。要用戶去選擇,哪條才是最長合法鏈。
注意:分叉本身,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也就是給用戶選擇的權利。
而分叉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保證區塊鏈的不可更改性(Irrevocability)。一句話說就是,只要上了區塊鏈就不可以更改。是區塊鏈技術本身的要求,也是其限制,正更是其特色。
否則,我們是不需要分叉的——分叉就是因為之前的區塊無法更改,永遠就這么延續下去。但用戶可以選擇,哪一個最長鏈是“合法”的。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Web3.0
說了這么半天,只是想說明一點:Web3.0,所以是基于用戶的下一代網絡,就是因為增加了用戶權利。而以區塊鏈為名的去中心化技術,正是實現這個權利的基礎。
是的,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加密貨幣大行其道。我們應該看到,這只是其技術應用場景的一部分。另外像近來GameFi的發展,元宇宙甚至也被狹義的定義為“去中心化的網絡游戲”。
2021年大火的元宇宙沙盒游戲Robolox
但是,現有的這些應用,僅僅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小部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只是人們用現有的技術以及現有的商業場景,去驗證基于區塊鏈的web3。也就是說,這一切僅是Web 3.0的α版本——其本身就是不甚成熟的,帶有很強實驗和探索性質的。
但是,區塊鏈技術或者說其不可撤銷性(Irrevocability)與分叉(fork)所帶來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的實現,則確確實實地成為下一代網絡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核心。
我們應當注意和研究的,正是區塊鏈的這些技術特性。而不是加密貨幣,不是token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