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真正商機(區塊鏈的真正商機:3種簡潔的區塊鏈模型,剖析區塊鏈思維的本質)
本文字數4744,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區塊鏈的真正商機】。
作者是全球知名信息通信技術咨詢企業高德納的兩位副總裁,大衛·弗隆和克里斯托夫·烏聚羅。在書中,他們分享了最大限度利用區塊鏈所需的洞見,并介紹了區塊鏈可以完成哪些在今天還無法實現的任務。書中的許多案例都來自高德納公司咨詢業務中接觸到的世界頂尖公司真實區塊鏈應用案例。
本書提出了一系列新穎而簡潔的區塊鏈模型,比如:“創新+完備+增強”三階段區塊鏈未來路線圖,區塊鏈啟發解決方案五大原型,去中心化的八個元素等。這些模型有效剖析了區塊鏈商業和區塊鏈思維的本質。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下其中五大核心要素。
01、最初應用場景
什么是區塊鏈呢?區塊鏈是一種用于創建分布式數字賬簿的數字機制。借助這種賬簿,點對點網絡中的兩個以上參與者可以直接交換信息或資產,而不需要可靠的中介機構。區塊鏈會驗證參與者的身份、參與者是否持有要交換的資產,以及交易是否被允許。
區塊鏈會把交易信息記入數字賬簿,網絡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會獨立地保存和更新賬簿的副本。賬簿上的記錄不可更改,帶有時間戳,經過加密,并以區塊的形式連接在一起。每個區塊都是包含大約2000條交易記錄的集群。隨著參與者之間的持續交易,賬簿也會不斷擴大。
如果用通俗的說法解釋,區塊鏈的定義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區塊鏈可以幫助你與全球任何地方的未知合作伙伴做生意,并以任意規模來交易各類資產,同時不需要律師、銀行、保險公司或其他中介機構的幫助,就可以確保雙方均履行承諾。這樣的解決方案使得從交易活動中分成的第三方不復存在,對企業來說則極大地擴展了可交易資產、交易對象和交易內容的范疇。
區塊鏈整合了現有的技術,形成了包含五大要素的創新體系結構。我們先來說說最基本的技術要素。一個叫“分布式數字賬簿”,另一個叫“加密技術”。
1、分布式數字賬簿
首先,你需要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成功解出來后,你會得到一串密碼,這串密碼就對應著寶藏里的一枚金幣,二者是唯一且確定的關系。不過,光有這串密碼,你還拿不到金幣。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分布式數字賬簿”。
假設你去尋找寶藏,所有正在開采寶藏的人,手里都有一個賬簿,這個賬簿有個特異功能,就是能夠實時同步記錄這塊寶藏里的金幣被開采和交易的情況。當你得到這串密碼的同時,它就會向所有其他正在開采寶藏的人公布:“各位注意啦,小黑解題成功啦!讓他獲得這枚專屬金幣,大家同意嗎?”如果每個人都同意,并且幫你“驗證通過”,那你就能拿到這枚金幣了。而這個信息也會被實時記錄在每個人的賬簿上,這就形成了一個區塊。
這個時候如果又有一個人解出了一串密碼,那么系統就會把上面這套流程重復一遍,而這個人的區塊就會接在你的區塊后面。以此類推,就鏈接成了一條區塊鏈。不過,光到這里還不夠。因為要是所有金幣被開采和交易的情況都能被大家實時看到,那開采多的人就會被其他人盯上,那樣會很麻煩。怎么辦?
2、加密技術
這個時候就需要“加密技術”了。這個裝備能夠讓所有區塊中的信息變成半匿名的。我們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比特幣系統的運行機制。而比特幣的模仿者們,比如以太坊、瑞波幣等等,也是參考比特幣的這套技術原理研發的。因此,比特幣和它的模仿者們也被統稱為“加密貨幣”。加密貨幣可以說是區塊鏈最初級的應用場景。
02、創新的解決方案
交易完成后的記錄會經過加密簽名,加蓋時間戳,并按時間順序添加至賬簿。只有在參與者達成協議的情況下,交易記錄才能被破壞或以其他方式更改,這樣的協議被稱作“分叉”。區塊鏈在這一階段發展成熟的一項新技能,叫做“不可篡改”。
假設,你看到里面有一個窗口,上面寫著“寶藏領取處”幾個大字,旁邊還貼了一幅標語——“排隊申領,人人有份”你趕緊湊過去,給工作人員遞上剛剛填好的申領表。
窗口里的小姐姐看了你一眼,說:“我們這個寶藏,是要根據每個人的資質來決定分配的。等我先跟A部門查一下您的A類信息。”你只能等著。
過了半天,小姐姐說:“A類信息過來了,我們這邊審核沒問題。接下來我們要提交B部門二次核對一下。”又等了半天,你身后排隊的人都搭好帳篷準備在這里宿營了,B部門才終于審核通過。小姐姐又開口了,說:“接下來我們要請C部門補充調查一些C類信息。”
這一補充調查,又過去了一整天。小姐姐把你叫醒,說:“就剩下最后一步了。您在進我們這一關之前,不是提交過一些過往的金幣交易單據嘛,我們這邊得請D部門核驗一下。”等了足足兩天,突然,四周漆黑一片。一個聲音響起:“抱歉,關卡時間已耗盡。闖關失敗。”
這下,你又重新回到了關卡入口。這怎么辦呢?在上一關里,每一個開采寶藏的人,其實都可以看作區塊鏈上的一個數據節點。如果你把這一關里,ABCD四個部門,還有這個領取窗口,也都看作數據節點,再用上分布式賬簿和加密技術。那么,我們在上一關里實現的那一套區塊鏈運作機理,在這個場景里也能實現了。也就是說,所有數據都可以全局共享,并且數據的變化也可以在各節點中實時同步。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用再忍受一環套一環的繁瑣人工流程,只需要等待一次,就可以完成全部審核。
這套人工流程,除了效率低以外,可靠性也沒法保證。比如,隔壁張三可能只提交了五張100元的交易憑證,但是因為他的二叔在D部門工作,所以在核驗單據、錄入系統的時候,幫他改成了五次1000元的交易,那么憑借這個大額的交易流水,張三分到的寶藏就會比他應得的要多。這個時候,我們就得祭出在這一關卡掉落的一件新裝備叫做“不可篡改”。
這下,每次張三完成交易后,交易信息不僅會立刻被收錄進各個分布式節點的賬簿里,加上加密簽名,蓋上時間戳,而且,如果有人想要破壞或者更改節點里的數據,只能在所有節點都達成協議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這也就是說,如果你要幫張三改個數據,必須先昭告天下,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如果是這樣,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就很難鉆空子了。
比如,“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融資場景里的應用”。跨境貿易本身的交易鏈條長、范圍廣,而這其中涉及的信息,在過去都是分類存儲在物流、倉儲、銀行、保險這些機構各自的數據庫里,并且還要依靠紙質單據作為憑證。那么可想而知,當一個跨境貿易企業向銀行申請融資時,如果銀行要分別向各方調取數據,并且人工核驗單據的話,在運轉效率上肯定有很大損耗,而且過程中會有人為干預風險和操作風險。
而如果通過區塊鏈服務平臺,讓銀行、倉儲、物流、保險、監管機構成為鏈上的節點,數據共享、實時同步;再利用區塊鏈的數據不可篡改特性,把企業提交融資申請、融資受理、融資審核、放款登記到還款登記的整個業務流程,放在平臺上進行管理,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我們國家的外匯管理局,就在2019年的時候推出了這樣一個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目前試點范圍已經擴大到了二十幾個省市區。
03、區塊鏈完備解決方案
如果你所參與的區塊鏈,允許某個參與者獲取甚至控制鏈上的所有數據,那么就有可能暴露你的商業信息,同時你也無法獲得相應的信息洞見或價值回報。而這個能夠控制鏈上所有數據的參與者,就叫做“中心權威”。在我們身處的當下,這種中心權威其實很常見。
比如,大型數字平臺。像蘋果、亞馬遜或阿里巴巴這些數字平臺,除了會從每筆銷售或每次服務收費中抽成之外,還會收集平臺用戶的數據;而我們普通用戶如果想要使用平臺的服務,也不得不提供自己的數據。
對平臺來說,抽成收入是一次性的,但數據的價值是無限的。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挖掘客群、開拓廣告、優化產品、發展供應鏈合作等業務,數據的價值將成倍地放大。
當然,能成為中心權威的不只有大型數字平臺,像銀行、政府部門或者一些大型企業等等,都可能在不同場景中成為中心權威。“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存在單個實體控制所有計算機或數據的情況,也不存在單個實體制定規則的情況;每個分布在網絡中的計算機都可被視為節點,每個節點都會保存網絡中的數據記錄;由所有完整節點運行的共識機制負責交易的驗證和審批。這種去中心化的、共識驅動的系統架構就意味著,中心權威不再是必需的了,同時還可以防止欺詐和惡意交易。那么,在實際中,區塊鏈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的呢?
1、去中心化
作者提到的一種途徑是,區塊鏈可以讓所有鏈上的參與者,只能訪問數據,但是不能控制和使用數據,從而實現數據環境里的“去中心化”。
比如,跨境區塊鏈金融平臺。這個平臺就有一個很巧妙的去中心化設計:它雖然讓物流、倉儲、銀行、保險等各個機構的數據都上了鏈,但是這個上鏈是“最小化上鏈”,也就是說,數據“可用不可見”。
你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銀行,這天有個跨境貿易企業來找你融資,你需要調取數據,評估一下這家企業的資信狀況。作為區塊鏈上的一個數據節點,你當然是可以使用鏈上所有兄弟們的數據。怎么用呢?你不能直接把兄弟們手里關于這家企業的信息全都調出來,匯總到自己這里,再進行分析。但你可以跟他們說:“各位兄弟,我這兒來了個客戶,你們幫我看看,這人行不行啊?”
兄弟們就拉了個群。大哥說:“我這邊審核沒問題。”二哥說:“他在我這兒的記錄也都符合條件。”但是四弟說:“我發現他有兩張單據造假了!”五弟說:“我查到他前兩天剛從別人家借了30萬,怎么又來咱們家借?”
所以最后的結論是:這個企業在信息真實性上不過關,而且有重復融資的情況。不能通過他的融資申請。在這個場景中,區塊鏈平臺實現去中心化的方式就是“數據最小化上鏈”。也就是說,在融資審核的時候,只通過后臺數據的對碰來反饋核驗的結果,而銀行看不到具體的后臺數據。除此之外,區塊鏈還可以通過很多其他方式實現去中心化。
比如,可以經過特定的設計,讓用戶在平臺上的搜索和活動不會留下數據痕跡;還可以通過身份管理工具、權限管理工具、保密工具等額外技術,讓各個參與者直接掌控自己的數據,并根據交易的實際決定自己要分享哪些信息、與誰共享,以及如何共享。
總之,“去中心化”的意義就在于,防止中心權威攫取那些本不屬于他們的價值,或者通過權威來影響其他參與者。
2、通證化
“通證化”就是創建一種通證,用通證上的數字來代表你擁有的權益資產。那“通證化”這件裝備有什么作用呢?作者說了,它能夠幫助我們“去中心化”。“通證化”是怎么助力“去中心化”的?
假如某個大型數字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心權威,會通過控制和使用我們的數據來攫取額外價值,而且我們很多人也在擔心這個問題。現在有一個人跳出來說:“大家聽我的,不要再跟他玩啦!都跟我去另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平臺吧!”那可能我們還是不太愿意的。因為畢竟,我們已經對原來的大型數字平臺產生了依賴和粘性,用著很順手很習慣了,更換到另一個平臺的話,還要重新適應,這里面的隱性成本也是不小的。
而“通證化”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可以說:“他們這些中心權威用我們的數據,就是在搶錢啊!咱們如果不盡快轉移到區塊鏈平臺去,遲早要被他們搶光。”這樣一來,大家就會立刻感受到那種丟失錢財的切膚之痛,也就更有動力更換平臺了。從根本上來說,“通證化”就是給參與者們提供了激勵,讓我們共同推進這個去中心化的進程。
作者說,在區塊鏈完備解決方案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其他技術趨勢也將同步出現,其中包括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應用的增加。如果沒有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即便再強大、再普遍,也將受到數字平臺、政府實體或銀行等中心化參與者的控制,以不透明的方式在后臺運行。相比之下,如果引入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就會變得更透明、可追溯,也更容易商業化,從而帶來價值創造的全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