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元宇宙在炒作階段(專家詳解元宇宙邏輯和產業機會)
為什么出現元宇宙?元宇宙產業包含的十大技術是什么?有哪些應用?
內容摘要
1. 元宇宙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虛實融合的,由創作者驅動的,共創、共治、共享的數字新世界。
2. 元宇宙是一個持續、共享的數字空間,不能脫離物理世界,它的“能量”就是來自于物理世界源源不斷的算力。
3. 支撐元宇宙產業需要五大地基和五大支柱,前者分別是AI、網絡、計算、存儲和安全;后者分別是交互和展示、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身份系統和經濟系統(區塊鏈)、內容創作、治理規則。
當下,元宇宙概念剛剛興起。不同的人對元宇宙的定義和看法都不一樣。
在我看來,元宇宙其實是一個對未來數字世界的想象共同體。我今天分享的是元宇宙產業委員會(下稱“元宇宙產業委”)對元宇宙的想象。當然,站在《企業觀察報》的角度,肯定有你們自己的想象,不同的個人和群體都會想象元宇宙,最后比較完善的元宇宙就是靠無數人和群體的想象形成共識,并努力共建的。
我今天的分享具體內容包括元宇宙是什么、怎么做及為什么幾個問題。對于產業拆解,我們也在摸索過程中,因為元宇宙是一個數字新世界,非常龐大,在短時間內不一定剖析得清楚。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聯席秘書長
葉毓睿在企業觀察報講解元宇宙的邏輯和產業機會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
聯席秘書長葉毓睿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
執行秘書長武艷芳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
秘書長助理蒙曉凱
01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最早來自英文單詞Metaverse。meta的意思是“元、本源、超越、更高”,verse則是“宇宙”的意思,所以在國內被翻譯成“元宇宙”。
Metaverse最早出現在1992年。美國著名的賽伯朋克流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描述的是脫胎于現實世界的一代互聯網人對兩個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認識。書中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形成了一場沖擊波。
從國內來講,錢學森先生在1990年11月27日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曾提到:“ “Virtual Reality”,此詞中譯為“靈境”,其實就是現在講的虛擬現實。我特別喜歡“靈境”這個詞,因為中國味特濃。”
元宇宙產業委將錢老提出的“靈境”視為元宇宙的初級版,對應虛擬現實以及它衍生出來的一些東西。之后錢老提出了“大成智慧”,他想把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智慧都集中在一起,形成復雜的場景,人們可以在此學習、訓練和思想碰撞。我們認為“大成智慧”是元宇宙的終極版。
回到當下,我們認為,元宇宙是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虛實融合的,由創作者驅動的,共創、共治、共享的數字新世界,簡稱為七個字,就是“多維、共創、互信網”。
“多維”對應虛實融合,元宇宙的虛實融合是對物理世界的模擬、重構和創造。
原來的虛實融合可以是網上看一場電影,觀眾進入到想象的世界當中,看完后評頭論足,甚至影響自己和周邊的人的行為,例如去逛迪士尼、環球影城。但電影是二維,即平面的虛實融合載體,人是在線觀看的狀態,代入感和參與感不強;而通過多維技術,觀眾進入到元宇宙,人是在場參與的狀態,例如愛奇藝VR互動電影《遺愿》,這種沉浸式劇場感的體驗比二維觀看要深刻得多。
目前,元宇宙需要借助VR、AR作為入口,實現虛實融合。先是視覺、聽覺,繼而加上觸覺、體感、嗅覺和味覺等。未來通過腦機接口直接連接神經,可能更高效。例如Meta推出了一款觸覺手套,上面分布了很多傳感器。當兩個人握手時能很快響應,讓佩戴者在遠程中產生壓力感,體驗到真實握手的感覺,如下圖。
來源:http://mp.ofweek.com/vr/a456714674247
美國Roblox是一款樂高積木風格的大型多人在線游戲創建平臺。Roblox 認為元宇宙有8個特點,分別是朋友Friends、隨地Anywhere、城市Civity、身份Identity、多元化Variety、經濟系統Economy、沉浸感Immersive、低摩擦Low Friction。為了方便記憶,可以各取首字母組合為面罩Faci(ng) Veil,有若虛若實之意
Roblox的用戶可以設計自己的游戲、物品、外觀和服飾,還可以玩其他開發者創建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戲。2012年9月,15歲少年Sexton在Roblox上發布了Deadzone游戲,到2013年1月,已有超過500萬次的游玩記錄,并從中獲益。這就是一種共創、共治、共享。
“共創”指創作者驅動,這是長期趨勢。簡單地說,作為一個用戶,我的身份不局限于消費者,我還有可能是創作者,在數字新世界里做原生創作,或者二次、三次加工,從而獲利分成。
“互信網”指區塊鏈。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在于它能構建了一個可信的基礎設施,是可信的互聯網。
雖然元宇宙的定義還會不斷迭代,但根據我們現在的認知,以及當下這種技術所處的階段,我覺得元宇宙是一個技術的集大成者,可以把方方面面都融入進來。
02
元宇宙產業怎么做?
基于元宇宙的定義,我們來看下元宇宙十大產業。我們從兩塊兒來分析:一是元宇宙的產業支柱;一是元宇宙的產業地基。
我先澄清兩個概念:元宇宙產業和產業元宇宙,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當你構建數字新世界時,需要基礎的支柱構建元宇宙。大家對元宇宙的出現都很激動,好像看到了未來,但元宇宙產業的道路很漫長,可能需要20年、50年甚至100年,肯定不是5年就能搭建出來。
元宇宙產業和產業元宇宙的發展可能是相互并行。目前,元宇宙只是發展了1%~2%的狀態,我們只有先把地基搭好、支柱建好,各類應用、場景才可能在上面繁衍,比如工業元宇宙、文旅元宇宙、農業元宇宙、教育元宇宙等等。
支撐元宇宙的基礎支柱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是五大地基,分別是AI、網絡、計算、存儲和安全。數字新世界是一個持續、共享的數字空間,不能脫離物理世界,它們依托的核心就是來自物理世界算力。
算力是一個泛概念,實際上就是能量,只有源源不斷的能量,如地球的陽光,才能催生風、火、電、氣等能源形態。同理,元宇宙的算力來自于物理世界,它使得元宇宙成為持續共享的世界。算力主要來自物理世界的計算、存儲、網絡、AI等軟硬件。另外很重要的地基就是安全,確保平穩有序的運行。
在地基之上是元宇宙產業的五大支柱,分別是交互和展示、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身份系統和經濟系統(區塊鏈)、內容創作、治理規則。
交互和展示的應用怎么做?目前的產業鏈由VR/AR、裸眼3D、全息投影及腦機接口等構成。目前,我國與國際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產品成熟度上有待提高。但是中國掌握了全球VR/AR產品幾乎所有代工體系,能夠迅速承接北美技術外溢,反哺國內品牌企業。在VR的發展上,提質降本后,中國用戶喜歡嘗試新事物,作為VR/AR驅動力的互聯網模式商業運行效率全球第一,差距將很快縮小。在腦機接口發展上,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已經列入“十三五”規劃,有望快速縮短差距。冬奧會期間,通過Pico,可以沉浸式地觀看開幕式和谷愛凌的精彩運動等。
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能做什么?數字孿生能把物理世界中的人、物、場鏡像到元宇宙里,這樣在早期迅速構建一個數字人熟悉的環境;數字原生可以發揮人的想象力,構建一個有別于物理世界的數字新世界,例如不受重力約束,頭發可以設計為爆炸狀。
數字人需要“身份證”和“錢包”在數字新世界生存,也就是身份系統和經濟系統,這是第三個支柱。其實,我們的健康碼就是數字身份之一。
數字化是無可阻擋的趨勢。雖然當下每個人的生理信息、行為數據、心理信息,數字化的比率還很低,但隨著軟件定義世界的逐步深入,因為需要便利的生活,低成本高效率地利用信息,我們將主動擁抱,或者被動接受數字化生活,每個個體的數字化比率必將逐年攀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家公司壟斷了虛擬世界,是極其危險的事情。因為你的身份系統、經濟系統以及所有的工作、生活、娛樂、資產等信息都可能會被短時間內摧毀。
我曾在2021年10月31日提出,試圖規劃和控制的元宇宙無法壯大成為激動人心的新世界。所以元宇宙最終要以區塊鏈為基礎,因為區塊鏈的重點是去中心化。當然絕對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更多的是是介于完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中間狀態,其實就是一種多中心化。
比如,我的數字信息分別由不同的公司保管。在去中心化的環境里面,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壟斷我的數據,剝奪我的數字安全。這樣用戶才愿意在數字新世界里更多地消費、社交。
中國和美國在身份系統的發展形態上也存在差異。中國以聯盟鏈或超大聯盟鏈為主,例如BSN、火星鏈、長安鏈、國信公鏈CIC等;美國則以公鏈為主發展和監管并行,生態廣泛,如以太坊、Difinity、BNB等。
在數字化征程中,個人的隱私保護、數字資產的安全和轉移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由區塊鏈搭建的可信基礎設施(可信計算、可信存儲)將成為必須。因為,區塊鏈世界里每一個重要的比特都同時被存儲記錄在各個節點上,無法隨意增刪或修改,極大增強了確定性。
在監管數字安全方面我國走在了前列。2021年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將數字經濟領域作為執法重點。11月20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要推進數據確權和分類分級管理,暢通數據交易流動,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合理分配數據要素收益。
第四個支柱是內容創作。通過中國和美國在游戲、社交和引擎上的發展情況對比分析可見,在游戲方面,中國用戶基數大,對新事物較積極嘗試,中國公司海外投資布局較廣。由于內容合規和金融監管等因素使得中國游戲平臺目前無法以UGC方式獲利。例如騰訊投資Roblox和Epic,Roblox是典型的運營方和生產方分離,但在國內難以監管,需要進一步探索如何更細顆粒度的監管。美國出現了各種新方式,值得研究,如NFT、Defi、GameFi等。
未來的內容創作是UGC、PGC和AIGC并存的時代。但UGC將逐漸成為主流,這也是共創的體現。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曾提到,在這樣一個“無限游戲”的元宇宙里,它的經濟模式是“利益相關者制度”。價值共創者也就是利益共享者,沒有股東、高管、員工之分。所有參與者共建、共創、共治、共享。
我們可以把元宇宙看成一個股份公司,你哪怕只持股萬分之一,也希望把生態做起來。你可以它理解為萬眾創業。每個人都在積極地共建共創,同時擁有投票權實現共治,并共享將來的收益。剛開始會形成成千上萬個不同的元宇宙,用戶“用腳投票”,只有那些堅持開放共享精神的元宇宙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其中。
最后一個支柱是治理規則。元宇宙不是法外之地,仍然需要共識、規則和法律。我們看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奧委會授權的冰墩墩數字化藏品對外開放購買。現在國內數字藏品缺乏可持續性,也就是說除了收藏,除了單次熱點事件,后面還有什么價值?其實可以把NFT或數字藏品看成是圈子的門票,是一種資格,未來圍繞著這個圈子有一系列的活動,這樣才有更長遠的價值。
03
為什么出現元宇宙?
首先,元宇宙的到來將滿足人類的更高需求。根據馬斯洛提出的“人類需求六層次論”,當溫飽之類的生理需求滿足后,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有安全、情感、被尊重、自我實現等心理和精神需求。
但在現實世界中,人的很多本能和欲望受到限制和壓抑。人能在夢境、文學、藝術、理想、游戲、元宇宙里面得以釋放和滿足。我認為人在精神消費層面的消費將逐漸增加,類似影視、書籍、音樂、教育、游戲等優質的數字內容可以很容易地被復制利用,而成本卻不會成百上千地增加。我相信未來虛擬世界的資產會遠遠大于實體世界的資產。
其次,元宇宙還將解決人類快速繁衍與地球資源有限的矛盾。據統計,全球人口總數到達第1個10億人口經歷了幾百萬年,如今僅用12年時間,全球人口總數就會到達70億。
為了人類的生存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是一個永恒的過程。人類需要更好地利用能量、信息和價值,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分工協作。
元宇宙則能滿足部分人的部分需求,減少資源消耗,如開會、演講、教育、運動、娛樂、虛擬旅游等都不需要消耗多少資源,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
近兩年的疫情迫使人從物理世界(線下)向數字世界(線上)進行大遷徙。在社交方面,人們希望通過更接近真實的方式和關心的人一起共處某個場景;利用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豐富人生的體驗,包括與明星、醫生、教師、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思想家等之間的各種交流。
例如在疫情期間,中國傳媒大學在沙盒游戲《我的世界》舉行“云畢業典禮”,吸引了全網上億人圍觀。另外,還有頂級AI學術會議ACAI在任天堂游戲《動物森友會》上舉行20年研討會,演講者在游戲中播放PPT發表講話。
在科學方面,實現飛機模擬艙,體驗異常場景等;如果在真實環境中訓練,試錯成本是非常高的,包括人才培養、設備等。實際上,飛行員在模擬艙中可以真實在線這種極端情況,從而考驗飛行員的應急能力和駕駛水平。因為在模擬艙中可以模擬飛行員平時在飛行過程中很難經歷的場景,比如飛鳥撞擊發動機,導致一側發動機失火,從而失去動力。
在制造業方面,數字孿生、實時仿真模擬的應用能助力制造業。例如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發布的“全宇宙”(Omniverse)平臺。其中,對于地球氣候變化,黃仁勛宣布將建立一個數字孿生來模擬和預測氣候變化,數字孿生名為Earth Two,簡稱E-2。
其實國內也有一些落地的項目,只是沒有整理得那么全面、系統。比如51WORLD做的城市3D建模,DataMesh的數字孿生平臺,亮風臺AR助力智慧礦山等。
總之,元宇宙時代已經到來。
(本文根據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聯席秘書長葉毓睿在企業觀察報舉辦的元宇宙產業學習會上的講座錄音整理,整理人:錢馨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