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交易中心(專題 白云產權:高效規范促陽光下交易)
在廣州白云產權經紀有限公司(“白云產權”),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級別的資產交易,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發生。
交易現場。受訪者供圖
這些交易,或是決定重大工程由誰來操刀,或是決定農民的土地由誰來經營,或是決定村民的新家由誰來建設……產權交易背后是資源的流動與配置,是經濟活力的體現與保障,也往往牽扯著復雜的利益糾葛。
白云產權是廣州市目前唯一一家區級國有的產權交易服務機構,承辦區“三資”管理中的集體資產交易服務、限額工程交易及合同整改項目等任務。白云產權成功促成了廣州首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項目白云匯,白云區首宗“三舊改造”項目安華匯,白云區首宗城中村整村改造項目田心村改造等市級、區級重大項目的落地。
廣州白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馮曉光曾多年分管產權交易工作。他表示,白云產權的核心定位是提供產權交易服務,核心價值是“專業、規范、高效、共贏”。只有將產權交易放到陽光下,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才能讓資源在合適的人手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隨著白云區產業的蓬勃發展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白云產權也將肩負更重大的時代任務。
業內“老字號”
要理解產權交易,必須回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之路。
早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2004年,國資委、財政部聯合頒布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國有產權的轉讓“應該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
可以說,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產權交易,很早便被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初期,廣州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摸石頭過河”。自那時起,人流、物流集聚,輕工業和服務業發達的白云區,就是廣州市場活力最強的區之一。
市場活力強、經濟發展快的地區,無論是資產、資源的交易,又或是資金的流轉都格外活躍。而在城中村近300座、村級工業園超過1300家、園內企業超過5700家的白云,村集體產權交易的需求更是旺盛。
白云產權承辦的白云區江高鎮新樓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簽約儀式現場。
早期,在番禺區、增城區、白云區等產權交易活躍的大區,均設有廣州市產權交易所的分所。廣州白云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白云投資”)的前身—廣州市白云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白云國資”),也時常將區級的國有資產交易業務委托給廣州市產權交易所。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當時的白云國資逐漸培養了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2013年,白云產權應運而生,成為白云區集體資產交易中心的承辦機構。馮曉光解釋,產權交易種類復雜、規則繁多,對服務機構的專業度和公信力要求都很高。白云產權這樣的業內“老字號”,才更容易得到官方、市場、民間的信任。
白云產權業內口碑一個有力的側面印證,是公司曾多次跨區輸出服務。早在2013年,白云產權就受荔灣區“三資”管理中心委托,協辦荔灣區首宗集體資產交易項目。
白云產權結合白云區的實際,助推或參與了多項產權交易的體制機制創新。2013年,白云區建立起“兩級平臺、三級聯動”交易體系,即通過建立起區集體資產交易中心、經濟聯社交易站兩級平臺,形成兩級平臺以及區農業農村局、街鎮和村聯社三級之間相互聯動的交易體系。在這一體系下,區集體資產交易中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具體業務由白云產權承辦。這一體系在當時系全省首創,并沿用至今。白云產權執行董事、總經理王永航解釋,在這一體系下,所有的集體資產交易根據區集體資產交易管理辦法的規定和要求,分別在集體資產交易中心和經濟聯社交易站進行,都需要“上平臺”。
陽光交易平臺
為什么國有資產、集體資產的交易需要“上平臺”?一個核心目的是實現陽光下交易。
“有利益,沒規范,腐敗就容易滋生。”馮曉光說。有時,即便一些村官、村干部并無主觀惡意,但缺乏公正透明的平臺,仍然難以規避“圍獵”、滋生權力尋租,產生廉潔風險,交易結果也難以讓各方信服,直接影響到項目的落地。
這也是為何白云產權一直受到白云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白云產權定位為第三方服務機構,是資產交易中的“裁判員”,但絕不當“運動員”,且所有流程都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公開,就是大家都有知情權;公平 ,就是只要符合資格個個有份參加;而所謂公正,就是流程規范,結果客觀公正。”馮曉光解釋,“這‘三公’,是產權交易的底線。”
為了讓交易“曬”在陽光下,白云產權堅持以黨建引領業務,充分發揮黨員的帶動作用,定期自查自省業務流程,制訂制度文件,嚴堵流程漏洞和政策法規空白區域,加強風險預判,促進廉潔從業。
為了讓村民能夠直面交易現場,了解“三公”原則 ,白云產權受村社委托組織交易時,既可以安排在競價廳,也可以安排在村委會、村社祠堂。白云區首宗集體資產公開交易,就是白云產權將競價活動現場設在新市街蕭崗村委進行的。
專利持有者
從最早主要承辦區集體資產交易,如今的白云產權服務的范圍、種類要多得多。為了適應業務的需要,時代的需要,白云產權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白云產權最早為限額工程交易開發的搖號數學模型,已申請獲得國家專利。王永航介紹,白云產權建立起了登記有580多家施工單位的數據庫,這套模型能夠保證條件一致的施工單位獲得完全均等的抽取機會。
模型還設有“黑名單”“灰名單”。如果施工單位工程結束后獲得的評價較低,或是此前已經被抽取過,模型會相應降低施工單位的抽取機會。這套數學模型受到了不少委托方的認可,有時還被租用于其他用途,例如村民福利房分配等。
王永航介紹,限額工程交易屬于白云產權的傳統業務板塊—撮合交易。而開放的數學模型給委托方提供系統支撐,則屬于綜合交易服務。目前,白云產權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綜合服務商,交易范圍涉及國有產權、集體資產、知識產權、限額以下工程交易、政府采購、招商引資、土地合作開發等眾多領域,可熟練操作現場舉牌競價、一次性書面報價、綜合評審、網絡競價等多種交易方式,同時提供投融資、法律咨詢、資產評估咨詢等產權相關居間服務。
白云產權的綜合服務能力,為白云區的產業發展和重大戰略添翼。例如,2020年,白云提出高標準建設“一城一園一示范區”,其中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區的重要前提是農村土地經營權規模化流轉。2020年6月,鐘落潭鎮竹二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簽約儀式在白云產權中心舉行,成為白云區首宗由政府主導的規模化土地流轉。
“以前,如果有人跟村民說我花1500買下你的土地經營權,很多村民不敢賣,為什么?一不知道誰來種地,二不知道種什么,三不知道你到底收益多少我有沒有吃虧,”王永航介紹,“有了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整個流程都清清楚楚,村民放心,村民受益,農業生產才能走向規模化,才能服務于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
“產權交易服務陽光下,資產價值市場最大化,防止腐敗因產權交易而滋生,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多方共贏,這是我們做產權交易的使命與目標。”馮曉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