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身邊的比特幣暴富故事(數字黃金——比特幣鮮為人知的故事)

身邊的比特幣暴富故事(數字黃金——比特幣鮮為人知的故事)

#教育聽我說#

為你解讀的是《數字黃金——比特幣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的中文版大約23萬字,我會用大概 23分鐘的時間為你介紹這本書的精髓:比特幣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經常用電腦的朋友都知道,決定一臺電腦性能的硬件里,顯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配件。這是因為顯卡具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電腦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但是從2014年起,這個非常重要的電腦配件,在市場上的價格出現了瘋漲,而且還常常賣到斷貨。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并不是因為顯卡的供貨渠道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因為顯卡適合“挖礦”,遭到了“礦工”的瘋搶。這里的挖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挖比特幣。因為挖比特幣的過程,依靠顯卡 GPU 運算的速度要遠遠高于使用計算機的處理器CPU,所以當比特幣價格從問世以來一路上漲時,也造成了顯卡市場的瘋狂。而這個瘋狂程度有多高呢?我們要知道,在比特幣剛上市的時候,一美元可以獲得1300枚比特幣,而在今天,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已經突破了6000美元,比特幣的價格漲幅已經超過了78萬倍。

在比特幣出現以后,德國、日本、加拿大先后承認了比特幣的貨幣或資產地位,但是中國、泰國、荷蘭等國家則對此持保留態度。為什么一種虛擬貨幣在大國之間是完全不同的待遇,比特幣究竟有什么特別的屬性讓大家爭論不休?這就是我們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本《數字黃金:比特幣鮮為人知的故事》所講的內容。

市場上也有很多書會談到比特幣,但是這些書中的內容大多數談到的都是包括區塊鏈、大數據金融等專業內容。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這樣的內容閱讀起來雖然更權威,可是無疑也有了一定的難度。其實我們并不一定需要了解這些非常專業的知識或者名詞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們只需要知道,什么是比特幣,它是怎么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又是誰幫助比特幣實現了價格的一飛沖天,了解這些,就夠我們和別人談論比特幣了。

這本書的作者納撒尼爾?波普爾是《紐約時報》一位優秀的財經記者,畢業于哈佛大學,他花費了幾年時間,通過大量的訪談和調研才寫出了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比特幣從誕生之初到2014年3月為止的發展。因為他是一個新聞記者,所以這本書的可讀性非常強,因為他更關心我們這些沒有專業知識背景的普通讀者是否能讀懂這本書。而在這本書出版后,西方的權威媒體和機構,如《紐約時報》、《金融時報》、麥肯錫等都對這本書大加贊賞。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情況,那么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為大家詳細講述這本書的內容。第一,什么是比特幣?第二,哪三個人推動了比特幣的發展?第三,有三家公司在比特幣發展史上做出了重要推動,他們做了什么,從而使得比特幣價比黃金?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比特幣?

說起比特幣的起源,這得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的數字化,人們開始覺得政府能知道的個人隱私太多了,自己覺得可以公開的個人信息,政府知道,自己不想公開的信息,政府還是知道,這手伸得也太長了吧?其中對個人隱私的最大威脅就是政府掌控下的金融體系。人要生活肯定得要錢,而錢的去向政府一直看著,那么你的財政情況政府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對于政府持懷疑態度的“網絡朋克”們,特別想制造一種不受政府監管的貨幣,在這種日漸強烈的想法驅動下,拯救世界的程序員們漸漸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技術理論來支撐數字貨幣這個抽象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公開密鑰加密”和“散列現金”兩種數據運算方式。

什么是公開密鑰加密呢?就是讓加密的信息只能由特定的收件人解密,雙重加密,雙重保險,只有加密的信息和收件人手里的密鑰通過一定的計算方式對應起來了,信息才可以被讀取。而“現金”在此基礎上解決了電子文檔的復制問題,通過逆向計算的方法,讓其他人無法由公開的數據地址倒推密鑰,因此數字貨幣一旦交割,就沒有辦法逆轉,給出數字貨幣的人也無法根據原來的數據繼續持有數字貨幣。簡單的說,這兩點保證了數字貨幣的安全性。

于是在2008年,有一個叫中本聰的人提出了一種叫比特幣的數字貨幣概念,解釋了它的運行規則,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透明。通過所有參與者來確定比特幣的交割和比特幣的真偽。

打個比方,以比特幣交易來說,小明要給小紅一百塊錢,小明告訴周圍的同學:我要給小紅一百塊錢。周圍的同學起哄檢查:你錢包里有那么多錢么?讓我們看看。小明翻開自己的錢包給周圍的同學說:看看,夠吧?周圍的同學再次起哄:哎呀,小紅,你那兒有多少錢啊,讓我們看看唄?小紅也打開錢包給同學們看,然后,小明把錢給了小紅,周圍的同學再檢查一次小明和小紅的錢包,發現小明確實給了小紅一百塊錢,周圍的同學把這個消息竊竊私語地傳給其他人,一傳十,十傳百,全校的同學都知道了,于是大家都默默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記下:“某年某月某日,小明給了小紅一百塊錢。

在比特幣網絡中,只有多數電腦記錄了這次交易的有效性,這次交易才算成立,同樣的,只有多數電腦驗證了比特幣,才能說明這是真的,這就防止了有人作弊自己造出偽幣。當然,修改比特幣源代碼是可以的,中本聰把源代碼開放出來增強比特幣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但是修改源代碼同樣要獲得多數電腦的許可。對于比特幣的生成,中本聰同樣設立了標準,距離第一枚比特幣生成的時間過去越久,整體參與比特幣挖掘的電腦運行速度越快,那么比特幣就越難獲得,而比特幣的上限是2100萬枚,產出2100萬枚之后就不會再有新的比特幣生成。

好了,在上面的一部分內容中,我們介紹了比特幣的來源,那么比特幣又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呢?是哪些人推動了比特幣的發展?我們談到比特幣,就要說到比特幣的三個貴人,一個發明了比特幣,一個讓比特幣走進了大眾視野,還有一個讓比特幣走進了上流社會,他們是怎么一步步地將一串數據變成價比黃金的數字貨幣的呢?

第二部分

比特幣的第一個貴人,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然而他是一個神秘人物,所有人對他都是只知道“中本聰”這個名字,其他的一無所知。2008年,中本聰剛提出比特幣的時候,沒有多少人愿意信他,當時只有一個人給了他肯定和鼓勵,但是后來也因為生病退出了,接下來一個芬蘭大學生接替了退出者的工作,繼續幫助中本聰推動比特幣的發展。

中本聰說,哎呀,我文筆不行,介紹不了比特幣,你能幫幫我嗎?于是這個大學生寫了一些關于比特幣的介紹性材料放在中本聰的比特幣網站上。中本聰又說了,哎呀,咱這個比特幣是不是得有個樣子呢?于是這個大學生又設計出了比特幣的標志。后來中本聰又提出,咱是不是得把官方和非官方的言論分開啊?

于是大學生又建立起了獨立于網站的比特幣論壇。到了2009年,第一筆比特幣兌換就是在這個論壇上完成的,一個人用5.02美元換了5050枚比特幣,這時候一枚比特幣價格就是生成一枚比特幣耗費的電費。在2010年,又有人用1萬枚比特幣換了2個比薩餅。到了2010年,中本聰覺得不行,這樣溫吞吞的,得發展到什么時候才能流行起來啊?于是前面我們說到的那位芬蘭大學生再次幫忙,他在世界級電腦發燒友的網站“斜杠點”上發布了比特幣計劃,這一下可算是在他們那個小圈子火了,比特幣的價格一下就起來了。

俗話說,程序員改變世界。光有筆桿子不行啊,機緣巧合下,有一位程序員加入了中本聰的陣營。這位程序員對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十分感興趣,不僅幫中本聰改進了比特幣源代碼,還搞了一次比特幣大贈送活動,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比特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在網絡上使用自己的真實身份,中本聰覺得這點很好,一個匿名的發明者加一個真實的推廣人,說明了比特幣并不是一個陰謀,完美。中本聰覺得比特幣已經發展得不錯了,就在2010年的雙十二這天,留下一則告別帖,徹底退出了網絡世界。

中本聰的離開留下了一連串的疑問,其中最大一個問題就是,中本聰到底是誰?但不管中本聰是誰,他作為比特幣的發明者和早期發展的主要推手,都在比特幣發展歷史中占據了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他見證了第一筆比特幣的兌換,并發掘了后續為比特幣繼續效力的一大批人才,通過各種方法讓更多人能接觸到比特幣概念。而比特幣是具有價值的數據,這是中本聰一早在設定比特幣規則的時候就設定好的內涵條件。

很快,比特幣的第二個貴人出現了,他名叫羅杰?維爾。他幫助比特幣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如果說2011年之前,比特幣只是一個特定圈子里流行的東西,那么在進入2011年之后,情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流媒體開始介入,《福布斯》《時代周刊》都發表了文章介紹比特幣,在廣播電臺聽到比特幣概念的羅杰?維爾,一下子就激動起來,作為一個曾經懷有高尚政治理想,卻被政府坑了的富二代,他對這種能避開政府監控的貨幣相當有好感。他不僅在高速公路廣告牌上和電臺廣播節目里到處打比特幣的廣告,還大舉買進比特幣,推動比特幣市場的發展。

在2011年4月這一個月的時間內,走入大眾視線的比特幣,價位從1美元左右漲到了接近10美元。羅杰還投資了許多比特幣初創企業,而這些企業后來都發展成了第一批重量級比特幣企業。富二代羅杰對于比特幣的發展相當重要,他對比特幣從始至終都特別支持,可以說是傾盡心力、嘔心瀝血,這也是他被稱為“比特幣耶穌”的原因。

我們之前提過比特幣有三個貴人,那么第三個是誰呢?他就是出身阿根廷硅谷的成功企業家文塞斯,他是幫助比特幣走進上流社會的人。文塞斯深深地了解阿根廷長期的通貨膨脹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所以十分看好比特幣。

他從2011年開始關注比特幣,2012年1月就開始大量購進,還拉了很多公司總裁加入了比特幣陣營。2013年3月,在一場科技巨頭年度聚會上,文塞斯把比特幣介紹給了許多硅谷大佬,一下子就讓比特幣邁進上流社會。文塞斯盡心盡力地向每一個他認識的大佬安利比特幣,所以比特幣搖身一變,從草民變成了新貴。文塞斯的極力推薦讓硅谷開始重視比特幣,直接間接地讓專用于生產挖掘比特幣芯片的公司也開始走紅,比特幣開始走向集中化生產。這時美國政府也發了個公告,里面含糊地澄清了比特幣的合法性,所以比特幣價位一下子暴漲,加上歐洲經濟危機,比特幣在2013年3月底一下子漲到了90美元。

好了,剛才我們講述了讓比特幣發展起來的三個重要人物,發明者中本聰以及讓比特幣走進大眾視線、被人稱為比特幣耶穌的富二代羅杰·維爾,和讓比特幣被硅谷精英群體所接受的企業家文塞斯。

但是比特幣的發展真的是只依靠這三個人么?當然不是,這三個人雖然地位非常重要,但是比特幣的發展離不開機構的推動。在這個過程中,牽涉到了哪些重要的公司呢?是哪些公司幫助比特幣飛速成長?你同樣只要記住三個公司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在比特幣火起來的同時,有兩家公司也順勢而生,也是在比特幣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兩家。一家叫 MT.GOX ,它有個很接地氣的中文譯名,叫“門頭溝”,是一個比特幣兌換網站,但不久就被轉讓給了一個住在日本的法國小伙。另一家公司叫“絲路”,是一個匿名毒品交易網站,創始人名叫羅斯,是一個學歷很高的美國年輕人。

這兩家公司中,“門頭溝”是一個基礎性的兌換網站,主要是在比特幣和現實貨幣之間搭起了一個橋梁,而比特幣價格開始走高主要就是受“絲路”的影響,那些見不得光的買賣現在都可以在網上用數字貨幣進行了,能不讓人想入非非嗎?可以說“絲路”和“門頭溝”很好地利用了人們對比特幣匿名性的需求,并且刺激了這種需求,所以我認為,它們是比特幣發展前期的兩家代表性企業。

在比特幣發展的前期,“絲路”與“門頭溝”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首先是“絲路”。做匿名毒品生意的網站“絲路”很快因為比特幣引起了大量的關注。在一篇關于“絲路”的深度報道發表之后,每天都有幾千人注冊成為會員,“絲路”被擠得幾近癱瘓。而這篇報道發表的三天內,比特幣的價格也順勢突破了15美元。這些又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絲路”的創始人羅斯開始整天惴惴不安,畢竟他也知道自己干的不是什么正經事,于是他后來果斷關閉了新用戶注冊的功能,網站不再接受新用戶。

而 “門頭溝”也攤上了大事,2011年的6月,黑客入侵了網站,造成了數千枚比特幣的損失和用戶名單的泄露,“門頭溝”聲譽大跌,網站的持有者也一籌莫展。正在網站瀕臨關閉,持有者絞盡腦汁地想對策的時候,我們前面說過的比特幣耶穌羅杰,像及時雨一般出現了。

為了保護自己的比特幣理想,羅杰毅然決然地趟了這渾水,因為他知道如果“門頭溝”倒了,比特幣也會活不下去,他還找來自己的朋友一起到日本幫忙危機公關和修復BUG。不過,等到危機解除,網站重新開張,比特幣的聲譽卻遲遲難以恢復,這就是“門頭溝”的第一次危機。

與此同時,第三家重要的比特幣公司也開始出現了,這家公司叫“比特因斯坦”,本質上相當于“門頭溝”的二手販子,比特因斯坦上比特幣的交易是統一交由“門頭溝”處理的,但它正好趕上了比特幣前期發展的末班車,所以也成為比特幣企業中舉足輕重的存在。

事情可以從比特幣的低潮期說起,那是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因為受了上半年“絲路”和“門頭溝”影響,比特幣走入低潮期,然而紐約比特幣大會還是如期召開,平時在網絡上碰面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碰面了,在這次大會上,比特幣耶穌羅杰結識了查理?希仁。這個人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第三家重要公司——比特因斯坦的創始人。羅杰一下子就投了12萬美元進去,后來還推薦了別人幫助比特因斯坦公司進行發展。事實證明,比特因斯坦后來確實成為了第一批比特幣企業興起的里程碑。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羅杰確實不負他比特幣耶穌的稱號,救比特幣行業于危難之中,極力給比特幣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哪兒對比特幣有好處,羅杰就在哪兒幫忙。

而在比特幣飛速發展的階段,這三家重要企業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比特幣的價格飆升使得交易量驟然變大,但此時“門頭溝”對用戶訂單的龜速處理跟不上比特幣的漲幅,用戶開始恐慌性撤單,于是比特幣開始大跳水,順帶把比特因斯坦也拖下了水。后來,直到“門頭溝”的管理層向用戶保證,是交易量過大才導致比特幣暴跌,才穩住了市場。這就是“門頭溝”史上的第二次危機。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沒過多久,比特因斯坦網站也遭遇了重大危機。比特因斯坦的創始人因為年輕,喜歡出風頭,但又缺乏管理經驗。雖然整天沉醉在酒吧和女友中間受到投資人的指責,但是從來沒吃過什么大虧,所以越加志得意滿,甚至有點忘乎所以了。2013年7月,公司被查出對比特幣的違法用途知情不報,公司被關停,他本人也被拘留。

我們再看看剛才提到的“絲路”。它暗地里一直在做匿名毒品生意,卻發展得順風順水,連政府都看不下去了,下決心要鏟除這個出售違法物品的網站。警察開始潛入“絲路”,從2011年到2013年,聯邦警察不斷地追蹤“絲路”上面的違法犯罪行為,甚至假扮成毒販引誘創始人羅斯上鉤。而此時,羅斯在“絲路”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漸漸生出一種奇異的使命感,他認為,他的所作所為能夠推進世界自由,而這個崇高的理想讓他甘愿付出一切,甚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于是,在兩年里,他曾好幾次指使人謀殺有暴露“絲路”傾向的人,他也幻想過自己被逮到的情形,但他為了維護這個他眼中的王國,從不考慮金盆洗手,甚至從一個單純羞澀的少年變成了一個冷酷的、視生命為無物的劊子手。他做事十分嚴密謹慎,不過最終還是暴露了。

你可能想問,是警方利用了更高超的黑客技術,還是因為羅斯不小心暴露了真實的IP地址?都不是,是警方通過翻找2011年比特幣論壇的早期留言,發現了他的電子郵箱,順藤摸瓜地逮捕了羅斯。所以說啊,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智商再高,手段再縝密,只要做了,總是會留下蛛絲馬跡。

2013年10月2日,羅斯被捕的消息公布,比特幣只是在短暫的時間內跌了一下,又馬上漲回來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比特幣企業比兩年前可多多了,“絲路”在當時的交易量只占所有比特幣交易量的4%而已。對很多明白人來說,羅斯的被捕對于比特幣是個好消息,這樣,比特幣就不會受到非法交易的連累,成為人們心中的污點了。

在“門頭溝”發生第二次危機的時候,我們上面說到將比特幣帶入上流階層的貴人文塞斯徹底看出了“門頭溝”管理層的能力,認為“門頭溝”不能擔當比特幣市場中的重任,他覺得自己不能再旁觀下去,于是重新創立了一個比特幣公司。比特幣耶穌羅杰則開始相信,像“門頭溝”這樣的中心化的公司是對比特幣精神的違背,所以他開始將精力放在以前投資的一個叫做“區塊鏈”的創業公司上,“區塊鏈”和“門頭溝”以及比特因斯坦的區別在于,它只保管用戶的密鑰而不直接保管比特幣,這種非盈利性的商業模式恰恰是羅杰看重的,羅杰向來看重比特幣的精神而不是從比特幣上面賺錢。

由于阿根廷國內大幅度的通貨膨脹一直在發生,所以阿根廷對于比特幣十分狂熱,催生出了許多交易需求,盡管阿根廷政府極力干預比特幣的兌換,但“區塊鏈”不直接保管比特幣的運營模式,使阿根廷政府沒有借口插手干預,因此“區塊鏈”聲名大振。

如文塞斯所料,2014年,“門頭溝”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遭遇了重大危機。又是因為高管的疏忽,價值4億的比特幣被偷走,這一次,“門頭溝”不得不宣布倒閉,一時間市場反應強烈,主要的比特幣公司甚至開始為了比特幣的取締做準備。不過,人們對于這次事件大多怪罪的都是“門頭溝”本身,而不是比特幣。到了這個地步,比特幣發展前期三家重要企業就全部講完了。“絲路”的覆滅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它本身就是犯罪的毒窩,然而后兩家公司確實就是毀在了個人因素上,尤其是“門頭溝”,本來有一手好牌,卻生生被自己的老板打得稀爛。

從它的第一次危機就可以看出,其擁有者的個人能力不足,還喜歡大包大攬,這樣的后果就是三番兩次出現危機,直到這個比特幣行業的巨頭被最后一次大危機徹底打倒。書里的故事就到2014年為止,但比特幣的發展還在繼續,各種比特幣大會還在召開,硅谷精英和網絡朋克對比特幣的看法并不一致,比特幣最后的歸宿又將如何?大家都在等待。

總結

最后,再給大家回顧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只要記住三個人和三個公司就行了,三個人是中本聰、羅杰和文塞斯。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比特幣耶穌羅杰讓大眾接觸到比特幣,而硅谷商人文塞斯把比特幣打入硅谷精英的圈子。而三個公司,分別是“門頭溝”“絲路”和比特因斯坦。這本書中的故事,主要就是以這三個人和三個公司進行展開的。

說句題外話,因為這本書只寫到2014年,對于我們來說,關于比特幣的狀況,我們知道的已經比作者寫的多了,比如中本聰的真實身份,比如比特幣如今發展如何,這些我們都可以通過近期的新聞有一些了解,比特幣在美國和中國相繼遭到監管重壓,挖礦卻一刻不停地在進行。

比特幣一直飽受爭議,直到此時此刻也是這樣,沒有一個解釋能讓所有人滿意,而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于,它系統地描述了比特幣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過程,參與其中的人物都是真實的,事件也是真實的。除了比特幣的故事本身,能從書中得出一些經驗教訓,也是好的。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