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搞競賽好不好(“礦山”里搞競賽?又一個風光一時的生意,涼涼)

搞競賽好不好(“礦山”里搞競賽?又一個風光一時的生意,涼涼)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作者:崔赫翾 瞭望智庫觀察員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官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決定》已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增補列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類,具體分類為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注:①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不是由官方統一發行的。目前互聯網上的虛擬貨幣主要有比特幣、萊特幣、狗狗幣等。②《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發布,將各產業分為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類。】

至此,風光一時的虛擬貨幣“挖礦”被正式納入淘汰類產業。

虛擬貨幣與“挖礦”為何讓人趨之若鶩,又為何要被禁止?

1 財富“過山車”

2021年,被硅谷巨頭們盯上的中國商業模式當屬直播帶貨。

彼時,遠在大洋彼岸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也在瘋狂帶貨。他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發布虛構的Dogue雜志圖,一天發六條推特宣傳狗狗幣——一個起源于軟件工程師開的玩笑的虛擬幣種。在馬斯克的強勢帶貨下,狗狗幣市值曾暴漲1000倍。

但同年5月,馬斯克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ABC)的喜劇節目《周六夜現場》(SNL)中又表示狗狗幣是騙局,這讓其價格在節目播出后暴跌近40%。

沒過幾天,馬斯克宣布Space X將接受狗狗幣作為登月計劃的合法付款方式。一時間,狗狗幣市值又如同坐火箭一般飛沖上天。

狗狗幣的驟然漲跌,正是虛擬貨幣市場的縮影。

虛擬貨幣價格為何如過山車般起伏?

虛擬貨幣的“價值”在于共識。當一個人認為虛擬貨幣有“價值”,其他人也堅信不疑時,虛擬貨幣就可以成為價值儲存方式和交易工具,進而體現為具體的價格。大眾對其信任度和接受度是虛擬貨幣價格的決定因素,而市場信心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引發其大幅變動。

近年來,世界經濟衰退,多國普遍采取壓低基準利率、擴張債務規模等方式提振經濟,導致貨幣貶值風險加劇。因傳統投資收入下降,人們轉而青睞稀缺資產。出于對中長期通脹加劇的擔憂,同時避免名義本金的折損,不少投資者選擇了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對沖風險。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被國際投機資金作為“避險”標的炒作,價格一路走高。在比特幣出現的近10年里,其價格暴漲數千萬倍:

2011年4月至6月,在短短兩個月時間,比特幣從0.7美元上漲到30美元,漲幅超40倍;2013年下半年,比特幣從13美元漲至1000美元,漲幅近100倍,投機者大量涌入到比特幣投資領域;2017年,比特幣從年初的800美元一躍上漲到近20000美元,漲幅超24倍。

此時,比特幣價格相較最初誕生時已上漲超2000萬倍。

2020年3月,比特幣經歷一輪暴跌,價格停留在5000美元附近。但誰也無法想到,這一年(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重擊全球經濟之后),比特幣漲勢稱得上“一騎絕塵”。與標普500指數全年16.5%的漲幅、滬深300指數27.2%的漲幅、現貨黃金和白銀25%和48%的漲幅相比,比特幣接近300%的全年累計漲幅尤為亮眼。

2021年1月3日,比特幣交易價格首次站上3萬美元。

這一年,比特幣“大放光彩 ”。價格上,年初的28000美元達到69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薩爾瓦多甚至宣布比特幣為法定貨幣,成為“法幣化”的試驗田。

然而,“炒幣”是一場狂歡,暴漲過后往往伴隨著暴跌。不少投資者加杠桿博一博,試圖“單車變摩托”,結果往往血本無歸。

2021年5月,比特幣暴跌,十分鐘跌逾3000美元,一度穿透 34000美元,較上個月歷史時間最高處(64900美元)縮水超47%。此后,暴跌之聲不絕于耳,進入12月后狀況更加不容樂觀。

2022年伊始,比特幣崩盤——一周暴跌超7000美元,12萬人一夜爆倉,3.1億美元打了水漂。

相比高風險、高波動性的虛擬貨幣交易,通過“挖礦”得到虛擬貨幣,看起來似乎更為穩健。

2 此礦非彼礦

成為一名“礦工”,只需要兩個步驟:

1.購買一臺專用的計算設備

2. 下載挖礦軟件。

所謂“挖礦”,就是通過專用計算機即“礦機”,來計算生產虛擬貨幣,“礦工”只保證礦機電力供應和網絡連接。

以比特幣“挖礦”為例。

比特幣是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每隔一個時間點,比特幣系統會在節點上生成一個隨機代碼,互聯網中的所有計算機都可以去尋找此代碼,誰找到此代碼,就會產生一個區塊。根據比特幣發行的獎勵機制,每促成一個區塊的生成,該節點便獲得相應獎勵。

【注,加密貨幣是一種使用密碼學原理來確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單位創造的交易媒介。】

這個尋找代碼獲得獎勵的過程就是“挖礦”。

但比特幣的“礦”有一個問題,即總數量有限。不過,虛擬貨幣畢竟只是幾行代碼,將比特幣代碼略加修改就成了一種新的虛擬貨幣。結果,各種虛擬貨幣如同過江之鯽,光以動物名字命名的就有狗狗幣、柴犬幣、貓幣、鴨子幣等等。

一座座“礦山”里,無數“礦工”日夜挖掘,不少人憑借先發優勢大賺一筆。但隨著人數增多,挖礦設備開始了競賽,大多數挖礦者使用功能強大的專用計算機全天候挖掘加密貨幣。從CPU、GPU、FPGA,到擁有ASIC比特幣挖礦機的巨型倉庫,算力提升驚人。

【注:算力,也稱哈希率,是比特幣網絡處理能力的度量單位。】

除了不斷升級“挖礦”設備外,不少人選擇聯合,形成“礦池”。

其原理是:把一群分散的“礦工”集合在一起,每次“挖礦”大家一起上、齊頭并進。人多力量大,一群人挖到的可能性就比單打獨斗高多了。等挖到數字貨幣,再按設備算力分配。就算自己運氣不好沒有挖到,只要進了“礦池”也能分到一杯羹。

更有甚者建起了“礦場”。偌大的廠房內部用白色隔板分出約30間機房,每間機房的金屬架上擺滿了服務器,雜亂無章的電線與插線板上蓋著厚厚的灰塵。廠房里沒有什么工人,只能聽見風扇的轟鳴聲。

3 用電黑洞

支撐“挖礦”的巨大算力背后,還有更可怕的電力消耗。

隨著虛擬貨幣種類不斷增多,虛擬貨幣“挖礦”帶來的耗電量正爆炸式增長。曾有“礦主”透露,一個“礦場”一年耗電量相當于幾個城市一年耗電總量。

劍橋大學比特幣耗電量指數數據顯示,比特幣挖礦每年耗電量預計為133.68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這一數字已超過瑞典這一個國家的耗電量,位居全球第27位。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進一步指出,劍橋大學的預測是在比特幣“礦工”使用效率最低的計算機來“挖礦”的基礎上計算而來的,因此,“挖礦”的實際耗電量可能比上述預計的更高。

“挖礦”為什么耗電多?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

通常來講,“挖礦”主要分為顯卡礦機和ASIC(專業)礦機。

【注:ASIC,是指專用集成電路。】

顯卡礦機主要通過顯卡來挖礦。例如,RX570顯卡功率為150-160瓦,一般裝6個顯卡的礦機總功率就近千瓦。

再看采用芯片挖礦的專業礦機。功耗較小的螞蟻S9礦機是1400瓦,神馬M3礦機功率較大,突破2000瓦。

由此可以估算,一臺礦機正常工作一個小時的耗電為1-2度。

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多,但比特幣礦機是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螞蟻S9礦機一天需要的電量是33.6度,而神馬M3礦機一天則至少需要48度,一個月就要消耗1440度電。而正常家庭一個月用電也就200-400度。

在“礦場”里,很多礦機密集擺放,在耗電的同時也會釋放出大量熱。為保證礦機正常運行,“礦場”還必須配備大型的風扇來來通風和散熱。一臺三相大型風扇功率在1000-2000瓦,“礦場”外圍滿墻的風扇耗電也十分驚人。

對于“礦場”而言,“收益=生產的比特幣×幣價-礦機成本-電費-維護費及人工成本-礦場折舊費。”其中最主要的開支,就是電費。

因此,電費便宜的地方就成了“挖礦”的天選之地。

美國華盛頓州電費相對較低,聚集了包括GigaWatt在內的諸多“挖礦”公司。西雅圖東側的小鎮韋納奇(Wenatchee)電價極低,只有2-3美分/千瓦時,已吸引了幾十家“礦商”落戶,成為美國比特幣“挖礦”中心。

在中國四川,豐沛的水電資源也為“挖礦”提供了便利。為就近向電站購電,一些“礦場”沒有環評、未經報建,就搭在了河堤上。有報道稱,世界每挖出100枚比特幣,就有5枚產自大渡河。

看天吃飯的“挖礦”偶爾也會受到天氣影響。降雨較多、水電站切斷“礦場”電源,“礦池”就無法再運營;降雨過少,大批礦機無法開機,無形增加了沉沒成本。

為解決這些問題,“礦場”也會像候鳥一樣隨季節遷徙。當豐水期結束、電價上漲,“礦主”往往會把設備搬到火電價格便宜的地區。

4 肅清!不能手軟!

2020年以來,四川各地開始陸續出臺政策,希望利用充足的水電資源支持比特幣“挖礦”產業發展,以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但一些挖礦企業以“大數據、區塊鏈項目、超算中心”等為幌子,騙取地方政府支持,對公共資源造成嚴重浪費。

在西部某省,一家所謂“數據業務”企業月均耗電量高達2500萬度;江蘇省通信管理局監測發現,省內開展虛擬貨幣活動耗電達26萬度/天。

國內某電廠人士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個家庭一個月用電300度,一天26萬度電就相當于866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小機組電廠發1度電得用320克標煤(標煤7000大卡),“挖礦”一天就要消耗78噸標煤。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國家、2/3的經濟體加入了“碳中和”大轉型中。在此趨勢下,虛擬貨幣“挖礦”的高能耗問題已成為行業熱議的焦點。

與此同時,與傳統貨幣不同,加密貨幣不受特定政府或銀行支持,其分散性和匿名性意味著沒有監管機構決定有多少貨幣會流入市場。

而“挖礦”產業無止境壯大,還帶動國內不少散戶非法參與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催生違法犯罪行為,成為洗錢、逃稅、恐怖融資和跨境資金轉移的非法通道。

肅清,勢在必行。

2021年5月18日,互聯網金融協會、銀行業協會、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堅決抵制虛擬貨幣相關非法金融活動,不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賬戶和支付結算、宣傳展示等服務。

同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不久,四川康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表示,康定市多部門成立了工作組,正對大渡河上比特幣挖礦進行摸底,然后對違規行為進行清理。海南省發改委還明確對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實行差別電價,加價標準為每千瓦時0.80元。

9月24日,央行、銀保監會、網信辦、外管局等十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通知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應堅決依法取締等。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發布文件,矛頭直指“挖礦”:禁止任何名義“挖礦” ,將數據中心類企業相關承諾納入征信;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為淘汰類產業,停止一切財稅支持等。

12月,北京朝陽區法院、東城區法院先后宣判比特幣挖礦合同無效,甚至加密貨幣相關電信詐騙都難被立案。

虛擬貨幣“挖礦”被正式列為淘汰類產業,這將釋放被無效、有害產能擠占的大量電力資源,讓高效有益產能獲得相對充裕的用電保障,有利于降低缺電程度,縮小限電范圍,并有效降低無效用能需求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同時,這也有利于促進儲能等新型產業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服務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上網,實現低碳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節能減排,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曹嘯表示:技術本身并沒有對錯,在打擊“挖礦”的同時,要注意和區塊鏈技術相區分,應采取“鏈”“幣”分離的監管方式。

中國具有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未來應用前景廣闊,相關產業如何不走偏,如何明晰各方權責邊界,完善大數據治理體系,是未來監管的重點。

參考資料:

1. 一個月“吃”掉4500萬度電!這么“挖礦”能挖出來個啥?丨新華社,2021-05-30

2. 一夜暴跌30%,比特幣最近咋了?丨新華社, 2021-05-26

3. 淘汰“挖礦”丨中國經濟網,2022-01-14

4. 比特幣價格為何創新高?丨中國經濟網,2021-01-20

5. 比特幣挖礦會成為“碳中和”的“絆腳石”嗎?丨人民資訊,2021-05-14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李林蔚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瞭望智庫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