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建房子(一批“元宇宙低碳民宿”有望暑期落地,后疫情時代的建筑設計將如何革新?)
最近,一批由同濟大學等國內高校、行業設計師擔綱的低碳民宿設計項目正恢復推進建設進程,有望在今年暑期落地。這些項目來自日前最新公布的“中國元未來低碳民宿設計大賽”的獲獎作品。
大賽由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河北省張家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創新網絡項目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等聯合主辦,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行業專家和網絡人氣投票,評選出最終結果。
“未來,如果一個農民想建一套房,只要在自己的基地上環拍一圈,上傳帶有地理位置的照片,戴上VR頭顯去看不同樣式的房子,確定設計方案,一個星期就可以在現場蓋完。”這是同濟大學上海國際設計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蘇運升的構想。
將“元宇宙”的共享三維虛擬空間技術應用到建筑設計領域,讓虛擬和現實交織在一起,線下可參觀樣板房,線上可定制房屋,這或將成為后疫情時代建筑設計的革新方向。
來自同濟大學的王科潤團隊在作品“群山回響”中構思了一種三聯拱結構的新式民宿。他的靈感正是來源于我國的山脈和傳統三孔窯洞形態。“設計采用模塊化概念,將水電設施放入能源模塊,將起居放入家具模塊,最后對模塊進行整合,組成整體的建筑。”
搭建過程采用“模—膜”組合的建筑形式。設計團隊介紹,用集裝箱將在工廠預制的氣膜模具、能源模塊、家具模塊運輸到指定地點后,可以直接將集裝箱側壁展開,進行氣膜模具搭架。氣膜充氣后,用機械臂在氣膜曲面表面噴涂聚氨酯定型,然后在聚氨酯表面覆黃土。
“氣膜窯院”中預留的門窗位置作用于建筑最終形態,可實現定制化與個性化設計,不同模塊都具有升級服務,滿足不同的居住生活需求。采用“模—膜”建造的新型窯院民宿在外觀上能融入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展現本土風貌,功能上兼具現代建筑美學與傳統窯洞冬暖夏涼的特點。
由上海筑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的“蜂筑”,構想了一個可生長的“元未來村落”。“村落有全生命力周期的規劃,道路是它的血管,每一個組團都像一個個細胞,每一個空間節點都是充滿活力的。”
設計方案內涵蓋可落地的裝配式建筑以及裝配式內裝技術體系,以構件為單位的模塊化建筑單元,使建筑產品具備可移動的能力,不僅在民宿村未來運營維護更新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且賦予建筑“動產轉不動產”的能力。
“元宇宙建筑”,可以是只存在于數字世界的建筑,在現實中建不成,但具有藝術意義;也可以是與現實平行的數字“孿生體”,通過人機交互界面實現對現實建筑的控制。蘇運升說:“此次元未來低碳民宿設計大賽則傾向于‘虛實相生’,在平臺網站顯示的地圖上,人們通過攝像頭看到現實的樣板房,并通過平臺去深化設計建筑,再進行定制化落地。”
這樣的平臺能夠模塊化地復制、生產,實現產業化,并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迭代。“我們計劃在今年暑假落地建設部分獲獎作品,在元宇宙的背景下,形成線下可參觀樣板房,線上可訂購定制房屋的模式。”
欄目主編:周楠
來源:作者:黃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