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龍頭虛擬幣(虛擬數字人:元宇宙核心基礎方向,產業鏈龍頭全梳理)
相比于其他元宇宙應用場景,虛擬人商業化實現路徑更清晰,應用場景更豐富且市場天花板更高。
虛擬數字人是指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動作捕捉、機器學習、色彩渲染、語言合成等信息技術創造出的,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的個體,其具有外形外貌、語言能力、交互能力等多重人類特征。
虛擬人也可以作為一種NFT的形式,成為元宇宙中身份認證和確權的方式,同時,持有NFT也會獲得一些激勵,如:持有的NFT本身價值的上升,NFT所帶來的空投活動等。#虛擬數字人#
最近五年,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虛擬人的制作得以簡化、可交互性更強,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當前更是在建模的精細度、動作捕捉和AI交互不斷提升,虛擬人以達到寫實級逼真程度,且具備情感表達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虛擬數字人行業未來的主要驅動力來自用戶代際變化下的新需求,伴隨技術迭代成本回落,應用場景將擴大。
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虛擬人帶動市場規模達到3334.7億元,同比增速69.9%;虛擬人核心市場規模205.2億元,同比增速78.7%。虛擬人有望帶動核心市場持續快速增長。
虛擬人產業鏈梳理
在產業鏈上,虛擬人的創作、制作、運營需要多環節合作,上游以“技術+內容”作為輸入,通過中游的“內容產出”環節對虛擬人提供人設、設計形象或提出需求,繼而輸出下游不同類型的虛擬人,實現豐富多樣的功能,進行不同模式的變現。
虛擬人行業上游基礎技術由海外少數公司提供,國內公司主要集中在制作和運營層面。
虛擬人產業鏈部分公司梳理:
資料來源:中信證券
對于2C的數字人,內容創作、技術支撐和商業運營是身份型虛擬數字人的三個關鍵要素,而內容是決定一個虛擬數字人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因素。
對于2B的數字人,場景化數據、技術支撐和商業運營都是服務型虛擬數字人的關鍵要素,而渠道和場景是取勝的關鍵,先發優勢明顯。
從創作運營與應用場景兩個維度,可以將虛擬人作以下四種分類:
服務型虛擬人(PGC+功能型)、虛擬偶像(PGC+IP價值)、數字化身(UGC+功能型)、創作載體(UGC+IP價值)。
四種類別的虛擬人的應用上有著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制作上共用相關技術但略有差異。其中,服務型虛擬人和數字化身對于元宇宙的意義較大。
虛擬數字人應用三大場景主要有企業服務、文娛領域和品牌代言。
企業服務場景下的虛擬數字人提供虛擬主播、金融服務和在線教育等服務,具有較強的服務性質和功能屬性。文娛和品牌代言領域的虛擬數字人從事訊息播報、虛擬偶像等行業,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征和身份標簽。
2022年上半年我國虛擬人百強榜單中,娛樂行業占比30%,科技行業占比28%,文化傳媒行業占比23%,其他行業占比19%。
與數字經濟傾向于B端不同,元宇宙的概念更傾向于C端。美國互聯網巨頭聚焦VR、云計算等基礎設施,中國企業則著重發力NFT和數字人分支。
隨著基礎技術和底層硬件的突破,虛擬人將有機會賦能更多場景。影視、直播、帶貨、虛擬替身、廣告代言、數字員工,虛擬人商業變現想象空間廣闊。
查行業數據,就上【行行查】網站!行行查 | 行業研究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