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全面排查(全面排查!這個大省率先出手,更有國家發改委發話:“淘汰”)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10月8日,江蘇省通信管理局網站發布工作動態稱,近日全面排查省內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監測發現開展虛擬貨幣活動的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參與“挖礦”的互聯網IP地址總數4502個,消耗算力資源超10PH/s,耗能26萬度/天。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通信管理局稱,以江蘇省內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挖礦”較多的地市有蘇州、徐州、南京。從IP地址歸屬和性質看,歸屬黨政機關、高校、企業被入侵利用開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占比約21%。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態勢分析,并進一步聯合各相關部門,形成“多維度、多層次”的處置體系,依法處置相關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配合做好違法虛擬貨幣交易的溯源與打擊。
每天26萬度電是什么概念?
每天消耗26萬度電是什么概念呢?
基金君簡單算一筆賬,一萬度電大概是3000戶家庭一天的用量。那26萬度電就可以供7萬戶甚至更多家庭用一天的量。
江蘇省作為工業大省,近一段事件的“拉閘限電”雖然是在能耗雙控的大背景下展開的,但是背后根本的原因還是“缺電”。江蘇不少地方的居民反映,晚上公園里連路燈都不開了。
由此可見,打擊“挖礦”這種非法金融行為是多么重要!
“挖礦”導致這一國家大面積停電
據外媒報道,為了繞開美國制裁,伊朗政府允許使用加密貨幣作為進口商品的支付手段。這一做法相當于“引狼入室”。
區塊鏈分析公司Elliptic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全球4.5%的比特幣開采發生在伊朗,這使得伊朗躋身全球前10比特幣開采國家。
據悉,伊朗現在擁有14個大型礦場,它們消耗約300兆瓦的電力,這相當于一個擁有10萬居民的城市的能耗。據了解,伊朗的電價約為每度0.018-0.022美元,約合人民幣幣0.1-0.2元,不到國內的四分之一。廉價的電力激起了本地和各地礦工的熱情,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國礦工。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伊朗的全國性缺電。
今年5月,伊朗部分城市頻繁遭遇斷電。報道稱,最近幾個月內,伊朗首都德黑蘭以及其他幾個大型城市每天都會面臨多次停電。隨著天氣氣溫的不斷升高,伊朗的電力消耗也隨之增加,以至于一些醫療機構的新冠疫苗的冷藏存儲設施都難以持續運行。
據伊朗國家電視臺報道,一些安置新冠病人的醫院安裝的應急發電機和電源設備老舊,由于經常斷電故障頻發,導致很多新冠病人無法吸氧。
而挖掘加密貨幣比特幣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官員們表示,比特幣開采中大多數的能源消耗都來自非法礦工,即沒有獲得官方開采許可證的人。
因此,伊朗總統魯哈尼于5月26日宣布了一項禁令,禁止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開采,禁令為期4個月。他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道,該項禁令立即生效,將一直持續至9月22日。
隨著近日伊朗對比特幣挖礦解禁,比特幣從9月22日的低谷4萬美元左右,已經攀升至近日的5.5萬美元附近。
其中,中國政府幾次出手,清理挖礦行為、禁止比特幣在國內交易等,讓比特幣的價格劇烈波動。但是在伊朗恢復挖礦、美國不打算禁止虛擬貨幣的消息刺激下,比特幣重拾升勢。
挖礦有多耗電?
此前都柏林圣三一大學教授Brian Lucey表示,單是比特幣本身所消耗的電量,就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歐洲國家。
更具體來看,劍橋大學比特幣耗電量指數的數據顯示,比特幣挖礦每年耗電量預計為133.68太瓦時(1太瓦時為10億度電)。這一耗電量已經超過瑞典一個國家的全年耗電量,位居全球各國耗電量的第27位。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進一步指出,因劍橋大學的預測是在比特幣礦工使用效率最低的計算機來挖礦的基礎上進行計算,因此,挖礦的實際耗電量很可能比上述預計要更高。
若按上限計算,比特幣挖礦每年的耗電量或能達到500太瓦時,比年均耗電約300太瓦時的英國、近450太瓦時的法國都要高得多。
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費指數還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約有65%的比特幣開采活動發生在中國。
然而,最近幾個月以來,隨著中國對虛擬貨幣“挖礦”的打擊力度加大,中國在比特幣挖礦市場的主導地位其實已經被大幅削弱。
The Block Research數據顯示,過去幾個月,大多數有中國背景的比特幣礦池算力都下降了50%以上,如螞蟻礦池和魚池 F2Pool的算力在5月以來分別下降了58%和56%。
國家發改委:擬將“挖礦”列入“淘汰類產能”
就在江蘇省行動的同一日,10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清單(2021年版)》列有禁止準入事項6項,許可準入事項111項,共計117項,相比《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0年版)》減少6項。
其中,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入淘汰類“一、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事實上,挖礦不僅消耗大量電能,更加劇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研究人員在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氣候變化》)上發表的論文顯示,去年挖礦產生了6900萬噸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1%,20年內將全球氣溫提高2℃。
此前,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于9月24日發布《關于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要求加強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上下游全產業鏈監管,嚴禁新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加快存量項目有序退出。
央行更是明確指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開展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兌換業務、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業務、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虛擬貨幣、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價服務、代幣發行融資以及虛擬貨幣衍生品交易等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擅自公開發行證券、非法經營期貨業務、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一律嚴格禁止,堅決依法取締。
對于開展相關非法金融活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且,境外虛擬貨幣交易所通過互聯網向我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同樣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