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比特幣為何不適宜作為法定貨幣?專家詳解)
央廣網北京1月27日消息(記者蔣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5日發布聲明,敦促中美洲北部國家薩爾瓦多放棄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
去年9月,薩爾瓦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可以用來購買商品、匯款,甚至在該國納稅。當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薩爾瓦多的這一舉措帶來的金融風險表達了擔憂。
在25日公布的最新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使用比特幣在金融穩定性、金融完整性和消費者保護以及相關的財政或有負債方面存在很大風險。他們敦促當局通過取消比特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來縮小比特幣法律的范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認為,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
他表示,第一,比特幣這種加密貨幣盡管被稱之為貨幣,也在一定程度內可以用來進行交易支付,但是它的幣值極為不穩定,用它來充當價值尺度衡量商品的標價時,標價也會很不穩定,這種不穩定性就會影響到商品的標價以及市場價格的穩定性。第二,比特幣是在互聯網上運行的,如果交易環境跟互聯網沒關系,或者接觸不到互聯網,用比特幣來進行支付就會比較困難。第三,由于比特幣的數量有限,而經濟的變化是不確定的,當經濟在不斷變化的時候,貨幣的數量不能相應隨之適應這種變化,那么這個貨幣就很難說能滿足經濟活動的需求。
薩爾瓦多位于中美洲北部,國內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目前薩爾瓦多約有70%的人口還沒有享受到傳統的金融服務,加密貨幣被看作提升金融普惠性的一種手段。
去年6月,薩爾瓦多國會投票批準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提案《薩爾瓦多比特幣法》,法案規定薩爾瓦多境內比特幣對美元的匯率由市場決定,薩爾瓦多政府希望通過這項舉措,來促進外國投資,提升金融業的包容性,進而創造就業機會。不過,在去年9月比特幣正式成為薩爾瓦多法定貨幣時,很多薩爾瓦多人表達了不接受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