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暴跌 要完了(比特幣第五次大暴跌 與前四輪有了哪些變化 會跌到12000美元嗎)
最近幾個月的行情可算是血雨腥風,2021年11月,比特幣上漲到自2020年下半年牛市以來的最高點68958美元,然后經過了連續3個月的下跌,最低價跌至32937美元,相比6月份的最低點差了一步之遙:
一時之間,熊市已經來了的聲音不絕于耳,最明顯的例子,每個微信群都變得安安靜靜,許久不更新的微信公號又陸續開始更新了,很多關心Defi一類的收益了。
市場上關于熊市的論調無非是兩種說法:
1、此輪暴漲已經持續了1年多了,按照過去的牛市邏輯,要暴跌了,比特幣四年一周期嘛,畫個圖出來看看:
2017年開啟的牛市,比特幣全年上漲了約20倍,年底到達高點后一路回落,經歷了一年多的漫漫熊市后跌去了82%;這一輪牛市上漲了一年多,目前距離最高點才回落了不到60%,所以還要繼續暴跌至80%,最終到達12000美元左右。
2、馬上要加息了,美聯儲各種會議,總之就是完全按照傳統經濟學家的角度去分析。
這兩種觀點充斥了各種大V和自媒體,貌似聽起來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這些是完全站在一個二級市場的角度去評估,如果放在2020年之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2020年之后發生了以下變化:
首先就是機構的入場,即便在許多人認為已經崩盤的市場環境下,加密貨幣領域本月(2022年1月)完成的投融資也高達40.89億美元:
其次是參與人群的數量,根據Crypto.com Research的研究數據,截至到2021年7月全球的加密貨幣玩家就已經超過了2億人口,如果說2017年加密貨幣還是小眾人群投機炒作的工具,甚至是CX人群用來出金變現的通道,那么現在加密貨幣市場已經稱為全球不可或缺的投資市場的一部分了。
再次就是整個市場回撤的幅度問題,之前媒體最喜歡的詞就是比特幣崩盤(現在也喜歡),看傳統金融的報道:
這種報道有問題嗎?沒有問題,因為對于證券行業來說,都跌去了50%,那就是失敗了崩盤了,對于股票之類的也是這樣,好的年景下一年十幾、二十個點的回報,按照這種理解,報道的沒錯。
比特幣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比較大的回撤幅度:
第一次是2013年11月到2015年8月,這次回撤幅度最大,從1171美元跌至最低166美元,跌去了86.21%;
第二次是2017年年底到2018年年底,比特幣在400天左右的時間內,跌去了約83%,從最高價19891美元到3215美元;
以上兩次回撤可以算是比特幣的蠻荒時代,還是小眾群體少數人可以坐莊的時代。
第三次是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比特幣經歷了274天回撤了70.97%,從13764美元跌至4000美元;
這次回撤,特別是2020年3月,可以視為比特幣發展的分水嶺,從此比特幣進入了與傳統金融聯動的狀態,好處就是作為一種金融屬性投資品歸零的風險幾乎不存在了,壞處就是跟美聯儲,美股等息息相關,這也造成了我們現在天天關注美麗國各種經濟政策的原因。
第四次回撤就是剛剛過去的2021年4月到2021年7月,比特幣用了91天,回撤了54.78%,從最高價64829美元跌至29247美元。
這次回撤的原因跟國內的的政策有關系,但相比前兩次,不管是幅度還是時間都縮減了許多。
第五次回撤,也就是現在這次,從2021年11月的最高點68958美元(這也是比特幣歷史最高點)經歷了連續三個月,最低到32937美元,最高回撤幅度52.24%。
盤點下比特幣的歷次大暴跌,我們可以發現,在蠻荒時期暴跌的幅度最大,修復周期也很長,2013年這輪大暴跌跌去了86%,市場修復期長達608天,差不多2年了;2017年暴跌的力度有所減弱,但市場修復期也經歷了365天;而接下來2019年到2020年3月,下跌的力度縮減了16個百分點,修復時間相比2017年那次也少了3個月;
2021年4月到7月開啟的第四次暴跌,跌幅再次縮減了16個百分點,修復周期僅僅用了3個多月;
現在的第五輪比特幣大暴跌,最高跌去了52%,當然如果比較健康的話跌去58%(也就是最低到29000美元左右)也未嘗不可,都屬于一個正常的回撤。
目前無論是加密貨幣玩家數量,還是機構,各方面影響市場的環境都比之前有了本質的改變,今天推特有人發了一張圖大意就是比特幣即便漲到100萬美元在全球資產中所占到的比例也非常低。
總結來說就是,加密貨幣市場已經不是過去的情況,更多的情況應該是長期處于一個慢牛的行情,因此對于長期主義者來說,目前的價格都是底價,毋須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