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銀行理財產品質押(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到底“香不香”?質押雖好,但并非理財之道)

銀行理財產品質押(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到底“香不香”?質押雖好,但并非理財之道)

最近,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質押貸款,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到底“香不香”?如此理財方式引發關注實在是有點匪夷所思,甚至有一點不知道如何說好的感覺。

3月11日,有媒體報道,有國有大行開始借助旗下理財子公司進行理財產品質押業務的推廣。某五大銀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正在對該行理財產品質押進行宣傳,宣傳的取向竟然是“理財產品質押,幫你靈動理財”。那么,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到底是我們應該選擇的理財方式嗎?非也。

首先,銀行定期存款質押是銀行最傳統的信貸方式,并不是理財產品出現以后才發生的業務,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則是對銀行定期存款質押的延伸,也并不是什么新業務

以前所有的銀行都存在銀行定期存款質押業務,這是銀行貸款業務中最簡單、最傳統的業務方式,是以本銀行的定期存單或者其他銀行沒有質押的定期存單進行質押的融資行為,可以以銀行定期存單質押為自己融資,也可以以銀行定期存單為別人融資提供擔保保證。實際上,是一種最常見的融資業務一種。

銀行理財產品產生以后,作為一種特殊融資方式,由于以前的銀行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息的,最起碼也是保本的,當然銀行也可以對自己銀行的理財產品進行質押進行貸款融資,從而對貸款申請人提供融資性支持。

目前的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大都是以借款人本人名下、貸款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受益權進行質押,從銀行取得貸款融資,在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前歸還貸款本息的一種信貸融資業務。

因此,可以說,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融資是銀行最傳統的擔保性融資業務,并不是什么新興業務,也沒有什么創新的。

其次,無論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還是銀行的封閉性理財產品購買,都應該充分考慮自身資金的流動性,畢竟流動性和收益性是魚和熊掌的關系,不可兼得

如果我們拋開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質押貸款融資的方式不說,僅僅考慮公眾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進行質押融資的場景的話,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無論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還是銀行的封閉性理財產品,都應該充分考慮自身的流動性需求。

理財規劃的本質是什么?是平衡現在和未來的資金收入和支出,要充分考慮銀行定期存款和銀行封閉理財產品的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統一,在家庭資產配置和理財規劃制定時,要合理配置家庭資產和理財產品的購買,一般人常說要按照家庭資產配置的“4321法則” 即40%的進行各種理財投資以實現保值和增值、30%的資金用于日常家庭生活開支保障即日常生活消費的流動性需求、20%的資金用于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等以確保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統一、10%的資金進行股票和基金等風險投資。為什么要進行資金配置的“4321法則”,就是要確家庭資產和資金的合理配置,即確保資產配置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統一。

因此,在購買長期封閉性理財產品時,應該優先考慮了家庭資產配置的流動性,確保不至于在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前發生流動性短缺和緊張,當然,意外的情況發生除外。可見,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緩解流動性并不應該成為一種流動性的選擇,起碼不應該成為普遍性的選擇。

其三,我們應該強化的大眾理財規劃意識,合理地進行各種理財方式的管理,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只是一種特殊條件下的非常手段,絕對不應該是推薦和宣傳的理財方式

從本質上,銀行理財產品質押不應該成為一種理財方式,如果將銀行理財產品質押作為一種理財方式是本末倒置。銀行理財產品質押只能是意外情況發生時的特殊業務處理方式,而不是常規情況下的理財方式。

有的銀行在宣傳時,將銀行理財產品質押的優勢宣傳為“急用錢可質押變現,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這里就出現了兩個邏輯性問題:

一是封閉型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應該提前考慮流動性的安排,而不應該通過銀行理財產品質押來作為流動性的安排;

二是銀行理財產品質押不應該成為資金周轉的融資工具和方式,因為從經濟上并不合理。

目前市面上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5%至4%之間,即以平均收益率在3.85%進行測算,目前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貸款年利率為5.875%,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與理財產品質押融資利率相差至少2個百分點,即以2個百分點進行計算,在不考慮質押率的前提下,100萬元銀行理財產品一年的收益為3.85萬元,銀行理財產品質押100萬元的貸款利率為5.875%,也就是說,在不考慮質押率的情況下,如果質押貸款融資同樣的金額,只要在239天以上,銀行理財產品即使不出現虧損而確保理財收益到位的前提下,銀行理財產品凈收益為零,如果融資期限超過240天,則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就是虧損的。這樣的理財產品質押有意義推薦嗎?

實際上,相比于宣傳推廣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融資,銀行理財產品的轉讓可能更值得推薦,畢竟銀行理財產品的轉讓既解決了流動性需求問題,又確保了一定的收益率并提前實現了收益,雖然需要讓渡一些收益但仍然實現了次級收益,這才是真正為消費者負責的態度。

銀行理財產品質押融資不是不可以,但作為一種理財方式大力宣傳推廣實在是匪夷所思,并不恰當。銀行應該真正為消費者考慮,并正確的宣傳推廣合理的理財規劃以及推薦正確的解決方案,這才是銀行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麒鑒)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