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證券詐騙套路(大曝光!仿冒券商APP騙走客戶50萬,這些詐騙“套路”請注意防范)

證券詐騙套路(大曝光!仿冒券商APP騙走客戶50萬,這些詐騙“套路”請注意防范)

電信騙局年年有,上當受騙者甚眾。

4月14日下午,“網信中國”官微顯示,國家網信辦曝光一批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反詐中心排查打擊涉詐網址87.8萬個、APP7.3萬個、跨境電話7.5萬個,并納入國家涉詐黑樣本庫。

在此次通報的6個典型案例中,有投資者因下載“平安證券”仿冒APP被騙50萬元,下場頗令人唏噓。與此同時,基金君也關注到,平安證券今年以來曾多次發布“關于警惕假冒平安證券名義進行詐騙的聲明”,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網絡騙局花樣繁多,以券商名義行金融詐騙的方式當然也不止假冒APP這一種,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有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市場行情欠佳,部分投資者“心急亂投醫”,容易輕信犯罪分子編織的騙局,導致資金損失。

下載假券商APP被騙50萬

“冒充公檢法詐騙”、“股票殺豬盤”、“虛構校園貸”……電信詐騙的方式層出不窮。

4月14日,國新辦舉行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進展情況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負責人李睿懿在發布會上介紹,去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此類案件2.5萬余件,6.1萬余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

據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利用APP進行詐騙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犯罪手段之一,約占整體案發量的六成。其中,網絡兼職刷單、快速貸款等詐騙APP較多,特別是有一些仿冒各大銀行和金融平臺的APP具有較大迷惑性和欺騙性,廣大人民群眾需提高防范意識。

網信辦數據顯示,目前國家涉詐黑樣本庫已涵蓋并處置涉詐網址318.7萬個、APP46.9萬個、跨境電話39.7萬個,互聯網預警勸阻平臺預警超6億人次。

具體來看,此次國家網信辦共曝光了6個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其中仿冒金融平臺APP的就占了一半,涉及“京東.J.R”、“匯龍支付”APP、“平安證券”等仿冒APP:

1.2022年2月,江西省某市受害人洪某某下載了一款名為“京東.J.R”的仿冒APP,受到“額度高”“利息低”等表述誘導,注冊賬戶并申請貸款。平臺謊稱其賬號異常,需轉賬到所謂的“銀保監會賬戶”進行驗證,洪某某先后多次轉賬,合計被騙5萬元。

2.2021年8月,江蘇省某市方某某下載了“阿聊”APP和“匯龍支付”APP,參加所謂的“高額”任務返現活動。平臺以連單任務、信譽不足為由讓方某某先充錢再重啟任務,方某某累計被騙11萬元。

3.2021年11月,四川省某市張某某接到謊稱某電商的客服電話075xxx384,稱張某某購買的尿不濕因質量問題可申請退款。張某某未通過官方渠道核實對方信息,按照對方指示進行轉賬操作,合計被騙7.5萬元。

4.2021年6月,詐騙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聯系郭某稱其已涉嫌詐騙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錄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網查看立案信息,將資金轉移到“安全賬戶”。郭某按照詐騙分子要求轉賬,合計被騙50余萬元。

5.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廣告,下載“平安證券”仿冒APP進行相關投資操作,開始投入小金額盈利并提現成功,遂加大投資金額,最后提現失敗,合計被騙50萬元。

6.2022年1月,湖北省某市張某某接到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平臺客服,能準確說出張某某個人信息,并表示要幫張某某消除“校園貸”記錄,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張某某按照對方要求向多個網貸平臺借款,并分別轉到對方提供的賬戶,合計損失6萬元。

基金君注意到,類似的案例屢見不鮮,多個投訴平臺都有投資者投訴假冒券商APP平臺進行詐騙導致資金損失的情況發生。

APP屢被“碰瓷”

作為中國平安旗下重要的金融板塊,平安證券在大眾投資者中知名度頗廣。但當品牌效應被詐騙分子所利用,更容易產生放大效應。

基金君注意到,近期平安證券曾多次在官方發布提示稱,有不法分子冒充該公司名義誘導投資者從事詐騙等非法活動,涉及“環球通訊”APP、“平安QDII”APP、“中國平安資金APP”等多個平臺。

在手段上,相關不法分子謊稱其平臺(如“小安金融”、“荷包金融”、“云聯慧”等)與平安證券開展債權轉讓、P2P返現、清退回款等詐騙活動,通過偽造APP、偽造下載鏈接、假冒客服等方式開展欺詐活動。

對此,平安證券聲明稱,該公司始終堅持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依法合規從事證券業務,從未開展類似債權轉讓、返現、清退回款、兌付證券等活動。平安證券同時提醒投資者提高警惕,通過公司官網、各大官方應用市場下載官方APP,切勿通過其他渠道(如非官方認證的微信群、QQ群、個人短信轉發的二維碼或鏈接等)下載軟件或進行投資操作。

平安證券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平安證券APP保持日活行業排名第二、月活行業排名第三。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平安證券APP活躍用戶數658萬,券商排名第三。

北京某大型券商網金人士向基金君介紹,實際上想要做出一個以假亂真的券商APP并不容易。證券類APP需要直接對接交易所數據,假APP對于老股民來說基本可實現“一眼假”。且證券類APP涉及到銀證轉賬,銀行方面也具備詐騙自動識別功能,容易觸發警報。因此,上當受騙的人群大部分是投資“小白”,此前并沒有真正的炒股經驗,但也正因為此,其造成影響更為惡劣。

該人士進一步建議,投資者在使用證券公司交易軟件時,應通過正規渠道下載交易軟件。“拉群發二維碼這種基本可以斷定為是詐騙,應第一時間識別并舉報,以防他人上當受騙。”

假冒券商名義行騙者甚眾

網絡騙局花樣繁多,以券商名義行金融詐騙的方式當然也不止假冒APP這一種,被“碰瓷”的券商比比皆是。甚至有業內人士戲言,“沒被冒名頂替過的券商不是好券商”。

在中證協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板塊,僅今年3月至今,已有18家券商在“投資者風險提示”頻道發布被假冒的聲明,提醒投資者相關投資風險。

基金君為您梳理近期較為“熱門”的假冒方式如下:

1.假冒券商工作人員(高管、首席經濟學家、分析師、普通員工)非法薦股

中銀證券公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冒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開設微信公眾號,賬號名稱為“管濤”且使用管濤先生真人照片為頭像,存在嚴重的侵權違法性和極大的公眾誤導性,并涉嫌非法薦股等非法證券活動。該賬號由“經濟技術開發區陳若服裝店”注冊開設,并在編發文章中提及“實盤指導QQ2863177724”等信息。

大和證券(中國)表示,存在不法分子通過搜索引擎誘導投資者下載名為“大和證券”炒股app等軟件,另有不法分子利用QQ等手段,冒充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或客服人員開展股票投資合作,并誘導投資者下載其手機app進行轉賬等詐騙行為。

國信證券公告稱,有不法分子謊稱其為“國信證券分析師曾光”,在QQ群進行薦股、直播;不法分子通過私人號碼撥打投資者電話,謊稱其為“金太陽客服”,邀請投資者加入VIP群享受免費VIP服務,在群中進行薦股、直播等非法證券活動。

2.虛構“買入漲停股”、“購買原始股”等誘導性信息

華融證券提示稱,其客服熱線收到投資者反映,有人假冒華融證券名義誘騙客戶加入微信群、QQ群,實施非法證券活動。主要詐騙手段是謊稱可以通過機構賬戶優先掛單買入漲停板股票,誘使投資者轉賬匯款到騙子的銀行賬戶,并利用假冒的交易APP偽造虛假成交欺騙投資者。

江海證券表示,有不法人員假冒其公司名義,誘導投資者通過非法鏈接下載名稱為“江海”的非法APP,開通“承銷商賬戶”、“VIP賬戶”誆騙可以買入“一字板”股票等行為。聊天內容明確提及“江海證券”、發布仿冒營業執照、紅頭文件等,仿冒公司工作人員開展欺詐、誘導交易等非法證券行為。

國元證券網站顯示,有某組織團伙通過定期解散舊群建立新群的方式誘導投資者加入名為“國元主力拉升群”的QQ群聊,聲稱其可讓投資者在國元證券開戶,并使用名為“GYS”的交易軟件開展證券交易(非場內交易、非三方存管方式轉賬)。此外,該團伙內部有關人員通過冒充國元證券分析師李朝松、保薦代表人李輝,向群內投資者展示具備向其提供證券投資咨詢、原始股上市申購交易等證券服務的資質和能力,以此編造虛假信息,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兜售所謂“原始股”在境外柜臺市場上市交易。

3.假冒券商旗號開展“粉絲見面會”等活動

萬和證券官微稱,有ID為“覺慈.陳紅旭”的視頻號在未經萬和證券許可的前提下,使用“萬和證券”、“理財訓練營”、“線下粉絲見面會”、“獨家贊助”等字眼進行商業宣傳。萬和證券表示,已就該視頻號所發布涉及萬和證券不實信息向相關部門投訴處理,請廣大投資者謹慎識別虛假宣傳,注意防范投資風險。

4.冒充券商名義引導下載交易軟件

湘財證券稱,有不法分子冒充其名義引導投資者下載非湘財證券的交易軟件,并列出多個假冒名義的網站,多為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網絡科技公司所為。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期市場行情欠佳,部分投資者“心急亂投醫”,容易輕信犯罪分子編織的騙局,導致資金損失。

本文源自中國基金報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