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基礎設施(當前引領元宇宙建設的產業是數字人)
今年以來,元宇宙概念持續火爆。 8月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積極穩妥發展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加快布局 AR/VR、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 9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我國產業數字化發展”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 10月16日上午11點至12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走進元宇宙”系列直播節目首期上線,邀請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錢穎一做客直播間,就“元宇宙時代的數字人”主題進行分享。 10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聯合新華社、北京廣播電視臺推出數字人系列節目。 從近期的新聞報道來看,無論是元宇宙概念的火爆還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都離不開數字人。 元宇宙的背后是以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為基礎構建起的一個新的虛擬世界。 從現實世界中最容易實現的 AR/VR技術,到虛擬世界中應用最為廣泛、技術門檻較低且較為成熟的3D虛擬引擎(游戲引擎)技術,都在不斷向更加多元豐富而又復雜多變的元宇宙世界邁進。 隨著數字人概念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數字人成為了元宇宙研究中越來越多人討論和思考問題。 本期節目中錢穎一將結合數字人學研究成果和自身經驗探討元宇宙時代對數字人概念提出新要求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1.數字人定義及特征
[錢穎一,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數字藝術系主任。] [所謂“數字人”,是指具有數字化的“人類特征”的虛擬人。 [從“人類特征”來看,數字人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數字化,二是擬人化,三是虛擬性。]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知道,“數字人”具有數字信息特征、擬人化情感、虛擬性,同時還具有類人的身體動作、表情等自然交互特征。[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四大特征”與現實世界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口語和書面語)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區別。
2.數字人發展歷程(2005-2021)
(1)數字人的誕生:2005年, Facebook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實時互動的數字人。 (2)數字人發展:2008年,微軟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小娜”的實時聊天軟件,該軟件不僅可以在電腦上運行,還可以在手機和 Xbox上使用。 (3)數字化人學的建立:200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了一項關于數字化人發展的研究報告。 (4)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并與其他領域融合:201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達特茅斯學院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隨著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了人類最好的助手。 (5)數字化人學研究:2014年起,世界范圍內大量學者對數字人和元宇宙進行了研究。
3.目前的研究現狀
目前對數字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方面。 從基礎理論看,元宇宙技術對數字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學術界對元宇宙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統一、系統、成熟的理論體系。 從關鍵技術看,當前相關技術還未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還是基于傳統計算機科學理論和技術來實現數字人。 從實際應用看,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看到很多數字人的應用。 比如我們今天可以通過一些視頻或音頻工具直接與數字世界進行交互(例如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交互、與他人聊天等);又比如通過數字化方式呈現一個虛擬空間,讓用戶更方便地在其中進行工作和娛樂等。
4.對元宇宙、數字人和元宇宙關系的思考和展望
“元宇宙”的概念由微軟提出,它的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 目前,“元宇宙”主要指虛擬現實以及其他類似的新技術。 在這三個要素中,一個是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一個是互聯網;另外一個就是數字人。 因此,在談到“元宇宙”時要有區別地看三個概念。 三個概念不能混淆,因為它們都是技術術語,但三者又有區別,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理解。
聲明:以上內容為漢全軟件作者本人原創,未經作者本人同意,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