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換(從交換到交易再到連接,商業的進化史)
有些東西是日用而不自知的,這并不代表這些東西不重要。
就像魚很難意識到水的存在,雖然我們身處在商業社會,但也很難感受到商業。
那,我們天天說的商業,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經常看一些商業方面的資訊,那你一定對這些名詞不陌生:B2C,B2B,M2C……
這都是英文的縮寫,用來指代某種商業模式。
這個C是英文customer的第一個字母,指的是消費者,就是你我這樣直接買東西的人。
中間的2,其實就是英文單詞to,to的發音和英文單詞two相同,英文中經常用2來代替to。
B指的是business,在這里的意思是企業。比如我們在星巴克買一杯咖啡,星巴克的業務模式就是B2C的,也就是企業把產品賣給消費者。
B2B的主要含義就是企業把東西賣給企業。比如你們公司找惠普公司買了一臺高級的網絡打印機,這個模式就是B2B的,企業把產品賣給企業。
在這些誰to誰背后,其實是商業的發展歷程。
這一次我想從時間的角度,帶你做一個極簡的旅程,從商業的起源到現在再到未來,透過商業梳理出一個理解世界的線索,期待能帶給你啟發。
01
C2C
有人說,商業就是交易。
張三是種糧小能手,收獲的糧食自己家根本吃不了;李四是養雞小能手,養的雞下的蛋家里根本吃不完。于是張三和李四一商量,來了一場交易:我用我的10斤米,換你的5顆雞蛋怎么樣?李四想了想,差不多,行。于是張三和李四各自往自己的手心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力地握了握手。張三抱著5顆雞蛋回家,李四扛著10斤米回家,大家都很高興。
這是一場交易,但是,這是商業嗎?
02
C2C2C
張三的老婆翠花和村里的二妮聊天,聽說豬肉很好吃,于是回家和張三說要吃豬肉。這可怎么辦呢?王五是養豬小能手,于是張三去找王五。張三說,我家有大米,能不能換點你的豬肉吃?王五說,我老婆不愛吃大米,不要。
那怎么整?王五說,我老婆想吃雞蛋。上次和李四說用我家的豬肉換點李四家的雞蛋,可是李四家不吃豬,就是不換。張三一琢磨,說,這好辦,你等著。
然后張三就跑到李四家,先用大米換了雞蛋;然后又跑到王五家換了豬肉,高高興興地回家去找翠花。
03
C2b2C
過了幾天,翠花說,聽說七里鋪的碾盤村里有人有一種東西叫牛奶,特別好喝,要不你給咱弄點?王五剛想答應,一想起上次豬肉的折騰,心里直打鼓。
后來的故事你懂的,聰明的張三發明了一種東西,叫做貨幣。
這個故事屬于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基本觀點。斯密認為古代的人們為了實現等價交換,于是發明了貴金屬這樣的貨幣。可是很多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并不太認同這一點,他們認為很難直接從以物易物跳到發明出貨幣來。中間應該還有一個過渡環節。這也就是馬克思說的一般價值形式,或者叫做一般等價物。
“這種形式實際上只是在最初交換階段,也就是在勞動產品通過偶然的、間或的交換而轉化為商品的階段才出現。”【1】
圖片來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在古代,為了更方便的交換,大家可能會把自己擁有的某個東西的價值,按照所有人都有的或者容易獲得的、價值又得到公認的貨物進行某種比例的折算。這種貨物,就成了交易的媒介,成了最早期的貨幣。【2】
這種貨物要有一些特點,比如不容易腐爛啊,這個地方大家都有啊,價值大家都認可啊等等…… 比如,在游牧民族會用牛啊羊啊作為早期貨幣;還有地方用咖啡豆、橄欖、香料或者谷物等農產品。再后來,才慢慢有了金屬貨幣。比如在中國的商代就開始用青銅作為貨幣了。
青銅貨幣(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商業不僅僅是交易,因為交易中還有以物易物,真正的商業應該是用貨幣進行交易。
好了,到這里,張三就可以用貨幣去換七里鋪碾盤村的牛奶了。這就意味著商業誕生了嗎?
張三家的翠花愛上了喝牛奶,于是張三每天都往七里鋪的碾盤村來回跑,這一天天的,結果張三的種糧小能手的稱號被村里的趙六給奪去了。張三很郁悶。在和鐵柱喝酒的時候嘮叨了半晚上。
鐵柱想了想說,大哥,別著急,這事我來辦。于是鐵柱每天往返在他們村和碾盤村,鐵柱把自己攢了很久用來娶媳婦的錢,在他們村買來大米、雞蛋和豬肉,拉到碾盤村賣了,然后再買牛奶拉回來,在自己村里賣。這么著,鐵柱覺得好像比種糧劃算,于是就把家里的地包給重新回到種糧小能手冠軍榜單首位的張三了。
鐵柱,叫做商人。直到鐵柱的出現,商業才算真正的誕生了。所以,商業的誕生需要兩個條件:
一個是貨幣;
另一個是專門以交易為生的人——商人。
另外,多說一句,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堯舜禹夏商周中的“商”,說的就是現在做生意的“商人”的商。當時建立商的商族,就是喜歡做生意的族群,最早開始是以販賣水牛為生的。【3】
古代的商人(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就有了:
貨幣 + 商人 = 商業
后來,鐵柱賺了錢,娶了村花小芳。從此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再后來,鐵柱有了娃,叫做鐵大柱。再后來有了二柱和三柱。
鐵大柱長大了,鐵柱也跑不動了,于是鐵柱一家就在村子中央最大的槐樹下開了一家店。鐵柱負責在自己村里收購貨物,鐵大柱負責收購碾盤村的貨物。
再后來,周圍其他村的村民也都來他們村買東西。鐵柱看鐵大柱歲數也不小了,就給鐵大柱在碾盤村說了一個媳婦,然后鐵大柱就在碾盤村也開了一家店。鐵柱的店原來叫鐵柱百貨店,鐵大柱把他的店叫做鐵柱百貨二店,于是鐵柱就把自己的店改名叫做鐵柱百貨總店。
為了和B2C中的B企業有所區別,我們把開始的時候,以個人身份存在的、以交易為生的商人,用b表示。所以這時的商業模式就變成了C2b2C。
這里再介紹一個小知識。我們經常說的企業和公司,是一碼事嗎?很多人在用的時候并沒有區別,其實很不同。
一堆人聚在一起做事情有什么好處?阿爾欽和德姆塞茨在1972提出了一個團隊理論,意思是會產生1+1>2的效果。科斯在1937年提出交易成本理論,意思是這堆人聚在一起可以節約市場的交易成本。直白的說,
這堆聚在一起的人成立的組織就是企業。
企業很早就出現了,比如當年的西門大官人為什么這么牛,因為他們家有很多產業,比如藥鋪、當鋪、綢緞鋪什么的,這些都可以算作是企業,更確切地說,叫做古典企業。【4】
企業比公司出現得早很多,企業并不是公司。
根據所有權來分,企業分為了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或者是公司【5】。
以前有個經常被提起的詞叫做個體戶,其實就是個人獨資企業的一種。企業的所有東西可以認為都是你的,但是當企業產生債務的時候,你也要負責償還,你有可能需要賣掉在你個人名下的房子、車子,或是任何擁有的物品。
1883年,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名下有一家叫做阜康銀號的企業,由于被擠兌破產倒閉,但是,這家票號欠下的債務必須由胡雪巖償還。然后,清政府查抄了他的所有家產,當鋪、商鋪甚至他家里的宅子、家具、首飾什么的都用來抵債了。
前面提到的鐵柱百貨店,就是這樣的企業。鐵柱百貨店里所有的東西,鐵柱都可以隨意拿回家。假如哪天有人在鐵柱百貨店買了二斤肉,結果吃死了。這家人找鐵柱索賠,鐵柱把店里所有的東西都賣了還不夠賠償,這怎么辦?鐵柱就得把自己住的房子,還有自己家里祖傳的一塊玉石也賣了,給人家抵債。
合伙企業就是兩個或者更多的人一起組成的企業。比如后來,張三看鐵柱可憐,但是知道鐵柱能力很強,于是出錢和鐵柱一起把鐵柱百貨店重新開起來了,重新起了個名字叫做張鐵三柱百貨店。結果不巧的是,兩年之后,有人在張鐵三柱百貨店買了二斤豬肉,又吃死人了。結果這回不但鐵柱家的東西,還有張三的地都得賣了抵債了。
如果一出事就要承擔連帶的無限責任,那,誰還敢冒險投入呢?
于是,現代的公司制度誕生了。人們公認的第一家公司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那一段成立了很多類似的公司,主要是航海到東方去做貿易和殖民。這需要大量的資本,于是大量的股東湊在一起提供資金。同時,還有一項影響深遠的制度上的創新,就是有限責任。
簡單地說,就是你出了多少錢,就擔負多少錢的債務責任,不會把你其他的資產牽扯進來。
這就是現代公司的基本模式。這項制度,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譽為“現代最偉大的一項發現”。【6】
于是,鐵柱和張三一起注冊一家公司,名字叫做“TZ國際百貨集團有限公司”。生意越做越好,于是他們把百貨店開到了全國各地。
04
B2C
李四看到張三和鐵柱搞的風生水起,雖然屢受挫折,但是最終還是大富大貴了。于是也開始折騰,他不再種地,專心發展自己的養雞小能手的“比較優勢”。于是在后院開辟出來一大塊地,開始上規模的養雞。然后拉著村長,也注冊了一家公司,叫做“李氏雞業有限公司”。
走上正軌之后,李四又在自己家的前院開了一個店,專門賣自己家的雞和雞蛋。大家都知道他們家的雞吃的是螞蚱,喝的是山泉水,于是四鄰八村的都慕名而來。
企業直接把東西賣給消費者的模式,就是B2C模式。
以前有過一個詞叫做前店后廠,說的就是這種模式。
05
B2B
再后來,李四的產業越做越好,既然是同鄉就開始和鐵柱他們合作了。李氏雞業成為了TZ國際百貨集團的雞類產品特供商。
企業直接把產品或者服務賣給企業,就是B2B模式。
06
B2(B·B·B…… )2B2C
在互聯網和物流還沒有今天這么發達的日子,想要把東西賣給最終的消費者,中間可能需要很多的接力。那時,有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市級代理等等的說法。這些代理,也是企業。于是就有了B2B2C這種說法。
這個鏈條就像是這樣的:
李氏雞業的雞蛋→李氏全國總代理公司→北京代理公司→朝陽區代理公司→三里屯代理公司→TZ三里屯店→你
07
B2P2C
再后來,一種新的模式出現了,這就是平臺。我們最常見的平臺就是京東和淘寶,他們打的口號就是去中間環節,也就是括號里的那一串B。
李氏雞業可以把雞蛋賣給京東,然后京東直接賣給你。李氏也可以在京東或者淘寶上自己開個店,然后把東西賣給消費者,平臺抽取一定的費用。平臺的英文名稱是Platform,于是這種商業模式就叫做B2P2C。
今天,幾乎快成了一個言必稱平臺的時代。
除了京東、淘寶所在的消費領域,各個行業都在尋找自己的平臺機會。
“愛彼迎”(圖片來自網絡)
愛彼迎公司,它旗下沒有一家屬于自己的酒店,業務卻比全世界最大的酒店集團還要大。他們一方連接著房東,一方連接著消費者。現在的市值是500多億美元(2022年12月19日,567.14億)。
“Uber”(圖片來自網絡)
Uber,打車平臺,一方連著司機,一方連著乘客。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車公司,自己卻不擁有一輛車。
“Facebook”(圖片來自網絡)
Facebook,世界上最大的傳媒公司,去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
“steam游戲平臺”(圖片來自網絡)
Steam游戲平臺,發售的游戲有5萬多款,一方連著游戲公司,一方連著玩家。
“蘋果 App store”(圖片來自網絡)
蘋果公司本質是個平臺。簡單地說,我們可以用京東的模式來理解蘋果。京東上有兩類產品,一類是京東自營的,一類是第三方的賣家,就像淘寶上的店家。蘋果自建了一個生態,在它的系統中,有自己開發的應用的,也開放給其他的開發者在上面開發應用程序,然后都放在應用商店App Store中,提供給用戶。
“微信界面”(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是個平臺。表面上,微信連接了人和人,我們在上面聊天,溝通,展示生活的精彩和喜怒哀樂,這并不是商業和交易。但是,當微信有了支付,當微信上有了小程序,那,我們可以想象,微信+支付+小程序=…… ,它幾乎等于一切。
支付寶、美團、抖音等等等等,這些平臺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主流。
曾經非常火爆的共享經濟,底層其實是平臺經濟。想要實現共享,關鍵是需求的對接。如何恰好匹配上需求,關鍵是要有一個足夠大的提供方和一個足夠大的需求方,這樣才能實現最高效的匹配,才能有經濟價值。平臺抹平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電商是平臺,各種服務有對應的平臺,社交有平臺,信息有平臺,金融有平臺,技術也有平臺。平臺正在各個領域改造著我們的生活。網絡銷售平臺,連接了人和商品;生活服務平臺,連接了人和服務;社交娛樂平臺,連接了人和人;信息咨詢平臺,連接了人和信息;金融服務平臺,連接了人和資金;計算應用平臺,連接了人和計算。
平臺為什么這么有力量,讓各行各業都趨之若鶩?想要理解這個現象,我們需要理解平臺的底層邏輯。
這幾年創業的人在說,做企業就要做平臺型企業。我們看到的上面提到的這些公司,不都是企業嗎?可是,再想想看,一旦平臺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它的價值就不是一家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那么簡單了。
平臺,說白了就是一個領域內的基礎設施,基礎設施越完善,人們可以實現的成就就越大。在改革開放初期,你幾乎能在每個村口看到類似的標語:要想富先修路。有了溝通交流有了互動互連才有更多的可能。
創新是想法之間的連接,物聯網是物和物之間的連接,平臺是需求和供給之間的連接。
平臺就是市場【7】。什么是市場?市場就是進行資源匹配的地方,市場就是一端是需求一端是供給。什么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就是市場上的需求和供給自由的匹配。
平臺是市場,但是平臺卻有上帝一般的能力:它有掌握這個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如果你在淘寶上開了店,假如馬爸爸把你的店放到了淘寶的主頁上會怎么樣?你在抖音開個直播,假如字節跳動給你引流5000萬的流量怎么樣?
做跨境電商的都知道,亞馬遜在2021年5月到8月間,累計封禁了中國5萬多家跨境電商【8】,這是怎樣的一種實力?
疫情期間,我們的生活靠什么?快遞小哥。負責我們家這一片的京東小哥陽了,搞得我正常的生活差點亂掉,得知他終于不咳嗽了,我熱淚盈眶。
這還只是表面。更深層次的,是數據。
“大數據”(圖片來自網絡)
馬云說,數據是這個時代的石油。數據的重要性怎么說都不為過。那,數據在哪里?在平臺那里。這個數據到底屬于誰,目前吵得一塌糊涂。不管你們怎么吵,平臺說,你們先聊著,我用數據先研究研究。于是有了什么大數據殺熟,一人一價,有了Facebook比你更懂你。
平臺是市場。想想看,以前市場是誰建的?或者再簡單一些,你們小區旁邊的菜市場是誰建的?市場的背后是什么權力?
平臺是資訊。想想看,以前關于你的信息是什么?有個東西叫做檔案。檔案是誰管理的?檔案的背后是什么權力?
所以,我們說,平臺不僅僅是企業,這也是為什么在每個領域內大家都在爭相做平臺的原因。
往小了說,平臺還是一種組織形式,是未來更為普遍的組織形態。前幾年流行過一個概念,叫做中臺。以前在一家企業內部,接觸客戶的一面,叫做前臺;為這些前臺服務的叫做后臺。很多企業在這兩層中間加了一層,叫做中臺。
中臺,其實就是一家企業內部的平臺。中臺,在前臺和后臺之間,整合了組織中的所有知識,將知識變成可以使用的信息和數據。健康碼的底層,就是一個大中臺,先將各種數據放到一起,然后再將其整理組合。可以實現信息共享的技術,就可能成為組織創新中的領跑員。
中臺是一個企業內部,將資源整合和能力沉淀的平臺,然后組成不同的形態對外服務。簡單說,比如你的中臺是你家冰箱中所有的素材,你可以用西紅柿和雞蛋做成西紅柿炒雞蛋,也可以做成西紅柿雞蛋湯。字節跳動的中臺是各種資訊和匹配信息的能力。于是,將視頻整合推薦給喜歡的人,就是抖音;將文字等內容整合打包給喜歡的人,就是今日頭條。
如果將這種組織合作的方式拓展開,不僅僅限于一家企業內部,就可能構建出數字時代更宏偉的人和人的合作模式。其實,這也并不新鮮,網絡游戲上人們已經開始這么玩了。你組建一個任務,然后發布出去,喜歡的就加入你的戰隊,然后進入游戲開始探險。中美貿易戰還在打,兒子在網絡游戲上和美國人一起組建的團隊玩得不亦樂乎,感覺真的很奇妙。
08
C2P2C
來,放飛一下自我。讓我們一起構想一種未來的組織合作模式。就像上面提到的游戲中的那種合作模式。
你有一個夢想,比如想要制作一臺家用的可以打印衣服的3D打印機。好的,你把這個想法寫成一個類似于商業計劃書的東西,放到了平臺上。
資金不用擔心,平臺上有個模塊是專門做眾籌的。人員呢,你廣發英雄帖。硬件工程師,產品經理,軟件工程師,材料工程師,服裝設計師等等。
3天之后,你看看這個項目下的收件箱——計劃投資的資金已經超出了啟動閾值。各路英雄前來支援的也有不少。每個人發給你的是一個鏈接,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專業背景,都做過哪些項目,在這些項目中其他成員對他/她的評價,以及各項能力的評分情況。就像游戲中的各個英雄的各種數值,武力值,防御值,魔法值,敏捷度什么的。然后,你選擇了幾位開干了。
半年之后,產品的原型機出來了。你們找到了一家公司,將這個原型機賣了出去。你們賣的是機器的專利授權還有以后每銷售一臺的提成。你們團隊中每一位都有一個賬戶,將來機器銷售的時候,自動根據區塊鏈協議,會將協議中事先商議好的,比如2%打入到每個人的賬戶中。未來,每一位眾籌者也會收到一個賬戶,按照出資比例不同,將來每賣出一臺機器,他們也會收到一定比例的回報。
項目完成,大家開了一個party,然后解散。整個項目的進展不錯,你發現你的組織能力得分增加了0.87分,你的合作能力得分增加了0.92分,你的協調能力得分增加了0.53分。然后,在成就欄中,這個3D衣服打印的項目已經列在上面了,你還收獲了4.8萬個贊。
你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好好休息了一段。然后,在海邊沙灘上曬太陽的時候,你收到一個信息,上個項目中合作的產品經理也組建了一個項目,邀請你參加,作為該項目的商業模式設計工程師。你看看項目說明,看看了他邀請的其他成員,做了一些調研,然后給他回了信息:同去同去。
也許未來,我們不再隸屬于哪個企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品牌。就像信用評分一樣,你的每項能力會有得分;你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具體的項目,當然這也是雙向的選擇;你也可以主動創建一些項目,邀請別人一起合作。有時你是領導者,有時你又是跟隨者。有時你完全投入一個項目,還有時你同時進行幾個不同領域的項目。連接著一切的是平臺。
細節和功能上當然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在主體構架上,這已經是一種被實踐的現實。美國有個平臺,叫做UpWork。如果你是雇主,你可以在上面發布你的需求;如果你是自由職業者,你可以在上面靈活的接單。目前,UpWork上的工作有12類,比如做網站、寫作、翻譯、創意設計、工程建筑、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等等等,涉及到的技能資源有3500多種【9】。
“UpWork平臺”(圖片來自網絡)
09
D2P2C
再來解釋一下我們剛剛提到的技術——3D打印。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材料成型工藝。從材料的類型上區別,有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之分。
結構材料,比如植入人體的3D打印骨骼、牙齒,還有火箭上用到的特殊的高強度、高密封性的材料,還有刺殺安倍晉三的手槍等等。
功能材料,說的是一些化學結構比較敏感,不容易使用3D打印成型的東西。比如開始3D打印用的材料就是我們普通意義上說的塑料,樹脂什么的。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做的金屬3D打印可以商用了。
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理解3D打印,那還是小看了這項技術。有人認為,3D打印將在21世紀引起的轟動,就像是20世紀福特的流水線生產對制造業的意義。
3D打印,不僅僅是材料的成型工藝,更是一種生產方式。
2022年有個新上的美劇,叫《邊緣世界》(The Peripheral,第一季已完更)。劇中有個背景,女主工作的地方是個3D打印店,你想要什么都能在這里打印。就像你現在在快遞代收點取快遞一樣,將來你是去3D打印店取你要的貨物。說白了,你買的是設計。
就像上面提到的可以打印衣服的3D打印機,也許未來可以每家標配一個,就像現在的洗衣機。這不是科幻,這是正在進行的現實。這項技術的發明人叫做約書亞·哈里斯(Joshua Harris),一家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的創始人。
使用非常的簡單:
第一步:通過3D掃描將自己的生體數據輸入到機器中,或者云端;
第二步:在網上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衣服款式或者類型;
第三步:衣服可以自動打印出來。
同時,還可以使用舊衣服的原材料作為新衣服的材料。那就是說,你晚上睡覺前把舊衣服扔到衣物3D打印機中,第二天早上醒來就能穿新衣服了。這個3D打印技術拓展了人們的想象,它的發明者哈里斯(Joshua Harris)預計,這個時代,將在2050年到來。
沿著這條路徑,讓我們大膽的猜測一下工業化的未來:
在生產領域,產品將更加模塊化,以便于機器人進行組裝。3D打印進行模塊的生產,機器人進行模塊的組裝。還有一些產品將可以直接進行3D打印。這些工廠將消失。比如服裝,水杯,餐具,桌椅,小工藝品等等這些家用品的生產工廠很容易被取代,將會有打印這些用品的家用3D打印機。
材料科學與3D打印將螺旋式上升,3D打印的需求刺激材料科學的發展與探索的方向,材料的進步將促使3D打印的普及和爆發。家用3D打印機將從玩具變成實用必備產品。也許那個時候,世界上只有一種工廠,它的產品就是3D打印機,還是那種可以打印3D打印機的3D打印機。
就算是現在,3D打印的發展也已經相當的成熟了。可以用來打印的材料有幾百種之多,塑料、玻璃、金屬、水泥、皮革,還有細胞。是的,你沒看錯,還有細胞。2022年6月2日,3DBio 公司宣布,首次在人體試驗中成功植入了來自患者自身細胞的 3D 打印耳朵。【10】
*3DBio公司打印的人耳真實照片 來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35223
回到我們這一部分的小標題,D2P2C,這里的D指的是designer,設計者;P是平臺,C還是消費者。
平臺的硬件是3D打印機和一個個遍布在小區周圍的打印社,軟件就像是一個電商平臺,上面都是各個設計師。你可以提需求找人設計,也可以直接購買某個知名設計師的設計款。
想想看,真的很令人興奮。不久的將來,你突發奇想想要設計一款“臉基尼”口罩,于是你在某個平臺上發布了這個“任務”。也許是德國的某位在校大學生接了單,做了設計,然后賣給了你。你收到一個二維碼,然后去小區的3D打印站打了出來。試試看,感覺不錯哦。于是你發了一個朋友圈,收獲點贊無數。你靈機一動,既然大家這么喜歡,為什么不專門成立一個項目做這個呢?于是你邀請德國的那位設計者和你一起稱為共同發起人,在C2P2C平臺上,開啟了一個新項目……
也許未來唯一限制我們的,就是我們的想象力。
參考文獻:
【1】[德] 卡爾·馬克思,[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譯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全50卷).人民出版社.1956:16281
【2】吳軍,《硅谷來信2·谷歌方法論|貨幣的起源及其特性》
【3】李碩著.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一頁folio.2022:96
【4】《劉松博·公司治理30講|公司:有企業,為什么還有公司?》
【5】[美]威廉·尼克爾斯,[美]吉姆·麥克修,[美]蘇珊·麥克修著,陳智凱,黃延峰,黃啟瑞譯.認識商業(修訂第10版).后浪出版公司.2017:169
【6】[英] 蒂姆·哈福德著,葉紅衛譯.塑造現代經濟的100大發明(上).中信出版集團.2022:103
【7】《香帥中國財富報告(2020-2021)|數字平臺真的是壟斷者嗎?》
【8】跨境電商遭“腰斬”:5萬中國賣家被亞馬遜封號,損失超千億,https://new.qq.com/rain/a/20210822A06PC000
【9】《蔡鈺·商業參考2|陳石:人類工作方式的轉換,會帶來怎樣的創業機會》
【10】用人類細胞3D打印的耳朵,被成功移植到人體,下個目標將是3D打印器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3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