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實際應用案例(依托區塊鏈自主技術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實例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金融壹賬通壹賬鏈
2016年底,區塊鏈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2019年底,中共中央將區塊鏈技術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要求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頂層設計的聚焦大幅提升了區塊鏈的熱度。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之后,我們接到了幾十家金融機構的交流需求,要求我們講解區塊鏈自主技術的研發情況,介紹區塊鏈的落地案例。國家層面的重視將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的規范、自主研發的深入以及應用規模的擴大。
技術規范的完善和技術研發的攻關考驗的是各參與主體的內功,而客戶最為關心的則是區塊鏈能否幫助他們解決效率、安全、成本、數據隱私等實際問題。
盡管區塊鏈市場上有不少代碼開源的產品、技術入門門檻并不高,但基于整體運作的復雜性以及金融交易的特殊性,能夠將其應用于大規模實踐的公司并不多見。金融壹賬通的技術攻關策略是以市場為導向,技術的價值也體現在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
不同廠商區塊鏈技術的階段性差距非常大,大多數區塊鏈公司只具備工程開發的基礎能力,但缺乏科研團隊的學術瓶頸攻關能力,最終只能做一些存證或公益類項目。而壹賬通則從算法學術層面,解決了“智能合約需要數據才有價值,直接提供數據又容易引發安全問題,數據不共享但又要達到共享效果”這一核心矛盾。
壹賬通的區塊鏈客戶覆蓋了商業銀行、科技公司等商業機構,也包括海關、金管局等政府機構。例如,壹賬通支持搭建的“天津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降低了天津海關抽查貨物的處理時間和執法成本,大幅提升了報關效率。在保護數據隱私、保證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此平臺匯聚了天津海關、報關公司、物流公司、航運公司等諸多第三方數據,海關可對這些數據做交叉檢驗,以確認報關公司數據的真實性。在天津海關項目中,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就是解決用戶的核心訴求:提升執法效率、降低執法成本。
除了天津海關項目,在金融壹賬通承建的香港金管局貿易聯動項目、廣東省企業融資平臺網絡項目中,區塊鏈技術都得到了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驗證,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上述3個項目的共同特點是都采用了全加密框架,即所有數據均由提供方加密上傳,鏈上所有數據的計算、驗證和檢驗也都在密文狀態下進行。其中,廣東省融資平臺網絡大規模采用了壹賬通自主設計研發的“3D零知識算法體系”,它能夠在不解密的狀態下校驗加密數據之間的關系(大于、小于、等于),也能在一毫秒左右完成“零知識全同態運算”(加、減、乘、除)的所有計算和檢驗,這項技術徹底解決了所有和區塊鏈相關的隱私安全問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接近的算法產品。
用戶選擇某項區塊鏈應用,取決于幾個關鍵因素。一是處理速度能否滿足金融場景,壹賬通對分布式存儲技術的優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每秒數萬筆的處理效率。二是數據的加解密技術,壹賬通自主研發的“3D零知識算法體系”,對每一個字段進行獨立靈活的加密,可根據參與方需求,在不解密的前提下,完成所有邏輯計算和驗證。
區塊鏈的最大價值是“在不解密的前提下對數據進行驗證”。在真實場景中,意向客戶最為關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保證各節點上鏈數據的真實性,二是如何保證己方對上鏈數據的屬主權。壹賬通通過對接數據源,例如企業的ERP系統,做到生產數據實時上鏈;通過區塊鏈全加密框架,實現端到端的全密文數據管理和運用,解決了客戶的兩大核心疑問。
以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為例,其中智能供應鏈、智能貿易融資兩大功能模塊深度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目前有129家商業銀行參與其中,連接企業、資產端、監管端等多方主體。平臺將端到端的主體信息數據全部上鏈,由貿易相關方數據提供企業數據的“他證”,以稅務、水電氣等政務信息為“佐證”,確保貿易行為、信用信息的真實性。利用3D零知識算法體系確認融資主體的真實性。進而幫助商業銀行實現KYC,輔助監管機構在全真實信息環境下實現穿透式監管。
在特定場景下,由監管機構牽頭搭建的區塊鏈平臺更容易商業落地和規模應用。這是因為,以權力完全均等的聯盟治理模式運營的平臺,在準入退出機制、運營決策、版本優化方面,很難短時間達成高度一致,這將影響整體平臺的運作效率,需要相對高一級的機構搭臺,才能以更高維度達成各參與方權責利的統一。上述提到的壹賬通運作的三個項目分別由天津海關、香港金管局、廣東金融局牽頭組建,后期推廣都很順利。
區塊鏈自主技術倍道而進,應用場景方興未艾。下一步,壹賬通公司將結合國家政策、行業趨勢,深耕金融、醫療場景,拓展智慧城市、汽車、房產場景,進一步強化自主技術優勢,為區塊鏈產業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