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社交(《Gorilla Tag》體現和啟發了一種基于社交互動體驗的元宇宙游戲)
《Gorilla Tag》
極簡主義的圖形,散漫的世界,簡單的游戲機制——《Gorilla Tag》幾乎與一般成功游戲的所有期望背道而馳,無論是VR還是傳統屏幕。但這款不起眼的獨立游戲卻不可阻擋地沖向了Meta Quest Store榜首,有500萬VR玩家,且評論比任何其他 VR 游戲都多,包括 《Beat Saber》。這里有何奧妙?意味著什么?
《Gorilla Tag》是一款VR多人游戲,你可以在其中同他人一起,化身為大猩猩,聊天、游歷,玩一些小游戲,比如接球。游戲中的運動獨特而不尋常:你無需傳送、按按鈕或模擬搖桿,用手臂即可將自己推離水面、爬樹和在虛擬叢林中蕩秋千。目前,該作有六個級別和四種游戲模式。游戲是免費的,開發人員通過裝飾品來獲得收入。
老實說,我一般很難對這類游戲產生興趣,因為我更愿意體驗敘事性的內容。但無法忽視它受歡迎的背后邏輯。社交互動和簡單競爭是《Gorilla Tag》吸引人并讓游戲變得令人興奮的元素。該作抓住這兩點,為人們提供了比現實世界更有想象力、更有可能性的沉浸式虛擬游樂場。
《Gorilla Tag》
馬克·扎克伯格曾說,VR主要是一種社交技術。數據證明他是對的:從Meta披露的信息,我們看到,有超過一半的 Quest 使用者把時間花在了社交體驗和多人游戲上。此前,VRChat、Rec Room 等應用已經用它們的成功表明,社交互動對于 VR 體驗非常重要,在元宇宙的背景下尤其如此。《Gorilla Tag》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利用新技術適應或更確切地說重塑了玩家的需求。
Schell Games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游戲設計藝術》的作者杰西·謝爾(Jesse Schell)不久前表示,憑借沉浸式社交元素,多人 VR 游戲將迎來滾雪球般的增長。《在我們之中 VR》(Among Us VR)是Schell Games制作的第一款多人 VR 游戲。從謝爾的談話中,我們看到,選擇與 Innersloth 合作將這款多人推理游戲帶入 VR,是基于他們對VR的沉浸式社交的看好。
《Gorilla Tag》
不僅謝爾領導的 Schell Games,在《Gorilla Tag》之后,事實上已有不少 VR 內容開發商在押注多人 VR 體驗接下來的增長。VR 游戲《Bean Stalker》等已增加多人合作模式,《半衰期:愛莉克斯》(Half-Life: Alyx)也借助第三方模組獲得了多人游戲功能。另外,像《Walkabout Mini Golf》等 VR 體驗也開始朝這一方向轉變。
Maze Theory工作室的首席執行官伊恩·漢布爾頓 (Ian Hambleton) 提出要構建“將 VR 和游戲的所有優點結合在一起”的游戲元宇宙,這是一種“圍繞 IP 聚集在一起,體驗和分享故事”的粉絲元宇宙。而《Gorilla Tag》體現和啟發的則是一種基于社交互動體驗的元宇宙游戲。【數字敘事 夏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