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倫敦升級(機構流向ETH:簡要回顧CME以太坊期貨在最初幾周的表現)
暴走時評:
2月8日,CME集團正式推出以太坊期貨。就在三年多前,CME集團開始提供比特幣期貨。在這次采訪中,CME集團股票指數和另類投資產品全球負責人Tim McCourt討論了推出ETH期貨的契機,是什么說服他們認為該產品上線的時機已經成熟,機構投資者對以太坊(以及整個加密技術)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以及市場的反應如何。作者:CME 集團 | 編譯者:Maya | 來源:CoinDesk
CME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考慮以太坊期貨的?
在CME集團開發新產品時,我們會從客戶的關注點上得到啟發。早在2017年12月我們推出比特幣期貨時,客戶就鼓勵我們考慮以太,因為按市值和日交易量計算,它是(現在仍然是)第二大代幣。從客戶需求和表達的興趣來看,它也名列前茅,但也有一些問題。所以我們一直在關注它,評估它。
當我們在2018年5月推出CME CF以太-美元參考匯率時,我們真正開始關注ETH作為一個可交易的產品的未來。因此,我們引入了一個類似于比特幣參考匯率的參考匯率,參考了五家交易所—Bitstamp、Kraken、itBit、Gemini和Coinbase—的以太兌美元匯率,并確保現貨市場的價格發現是合適的,以覆蓋該市場的期貨合約。我們花了一些時間來觀察基礎市場,發展參考利率的歷史,同時保持與客戶接觸。
從客戶的興趣和可行性(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來看,在2020年推出期貨合約的力度確實有所提升。這也與圍繞以太坊網絡和去中心化金融以及市場上一些項目的興趣和熱情持續增加相呼應。這些事情在2020年真正開始加速,我們在今年下半年算是達到了從想法階段到實際推出合約的臨界點。
CME從感興趣走向產品上線的過程有怎樣的評價標準?
在驗證一個新的期貨產品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需要確定一個特定的資產是否符合推出期貨的各種門檻,還是它只是一個有趣的市場,不需要期貨合約。為了做出這種區分,首先,我們要確定是否有套期保值的需求。
其次,我們要考察某項資產是否存在一個天然的、雙面的市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作為這些交易發生的交易所,我們有責任提供有效的價格發現和風險轉移。我們不斷地問自己:人們是否愿意同時買入和賣出這項資產?我們能否有效地匹配買家和賣家?有些產品的想法很好,但需求太過單一,所以我們很難再建立一個集中的訂單簿,促進風險的高效轉移。
你是否看到機構客戶對以太坊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圍繞底層以太坊網絡的熱情肯定會增加。我認為人們對智能合約設計元素以及它對DeFi等事物的意義越來越著迷和興奮。然后你還可以看看一些穩定幣產品,其中很多都采用了以太坊網絡。
隨著人們對傳統機構對加密技術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他們開始把比特幣看成是第一個也是最受歡迎的。而當他們開始關注以太坊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就其使用和意義而言,這個網絡有一些方面對人們來說可能是更容易被接受的。
因此,人們對開發項目有更多的興趣,然后增加了圍繞ETH管理風險的需求。所以,我只是認為它受益于這種熱情的涌動,好奇心和一些熟悉的東西,比特幣已經開辟了那條進入加密貨幣的道路。我認為無論是從機構的角度還是投資的角度,還是從發展的角度,人們都更愿意去探索它。
DeFi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對于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來說,DeFi是一種更易于感知的變體。他們在利用自己對現在金融運作方式的一些熟悉,用更有趣的技術去尋找潛在的更好的方式。一方面,人們對如何定義比特幣依舊爭論不休;另一方面,人們更多關注的是以太坊網絡的實用性或利用率。它似乎對創業項目更包容一些,我想這也是它不那么令人望而卻步的地方。
人們對CME比特幣期貨的熟悉是否幫助推動了以太坊期貨的采用率?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推出以太坊期貨的時候,恰逢客戶需求不斷增加,我們的比特幣期貨和期權市場增長強勁。雖然以太對一些客戶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我們的期貨合約規格和優勢對我們的比特幣期貨用戶來說是熟悉的—以現金結算,基于符合IOSCO標準的CME CF以太兌美元參考匯率,其規模吸引了廣大機構客戶和成熟的活躍交易者。
產品上線后的發展如何?
當我們看到更多的傳聞和直接的客戶反應,它一直是非常積極的。他們參與。他們對此很興奮。很多活躍在比特幣期貨的參與者,無論是交易還是清算會員,現在也參與到ETH期貨中。相比2017年12月的比特幣,2021年圍繞以太坊的熱情程度要強得多,當時人們還在糾結比特幣是什么?我們用它做什么?我們現在看到的問題更多的是關于具體的以太策略與比特幣策略。我們是否兩者都要投資?它們有區別嗎?
我們得到的反應更超前,因為我們在加密歷史上走得更遠。它是一個會持續存在的行業。它已經被很多人采用了。而現在他們關注的是圍繞投資規模和交易策略的問題。所以,這真的是很好的見證。
自推出以來,超過20,900的CME以太坊期貨合約進行了交易,這相當于100萬ETH。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520個獨特的賬戶交易了該產品。而且,35%的交易量來自于美國以外的地區。雖然現在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對這些數字感到鼓舞。
+1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區塊鏈鉛筆的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僅供參考。
作者:區塊鏈鉛筆Blockchain;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凡“得得號”文章,原創性和內容的真實性由投稿人保證,如果稿件因抄襲、作假等行為導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負責得得號平臺發布文章,如有侵權、違規及其他不當言論內容,請廣大讀者監督,一經證實,平臺會立即下線。如遇文章內容問題,請發送至郵箱:linggeqi@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