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賦能數據要素流通 區塊鏈提供可信方案)
本報記者 鄭瑜 北京報道
新發展階段下,區塊鏈技術正在為平衡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生產要素流通之間關系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當前,合肥、深圳、浙江、重慶、成都等多地紛紛探索“區塊鏈+知識產權”的新模式。
區塊鏈技術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從本質上來看,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由于這樣的特性,使得它被認為是數字化時代資產流通的解決機制之一。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實現對著作權(版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已經成為重要課題,基于此,各方正在圍繞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對其進行各種探索,借助新技術保護知識產權,并進一步提高整體效能。
賦能數字版權資產流通
“在一些發達地區的注冊商標申請與版權登記費用通常會比其他地區要高,傳統版權申請,需要到現場提交材料,經過一系列程序。為省去奔波往返,商標代理的職業應運而生。”有市場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即便如此,因為過去各地登記業務數據并不互聯、市場數字版權確權難、數據孤島等問題,導致還是很少有人敢參與數字版權的流通。”
“現在通過區塊鏈模式,可以實現作品登記上鏈,并可以提供數字版權轉讓的技術保障。”上述市場人士補充道。
北京市知識產權庫專家董新蕊表示,“區塊鏈+知識產權”領域中,目前結合最好的板塊是在版權領域。一部分版權平臺可以通過區塊鏈來確權,連接司法機構、公證機構,通過讓版權方的作品數據形成哈希值同步版權保護的各個階段,起到保護版權的效果。
2018年貴州省版權登記平臺上線,著作權人在平臺上實名注冊后提交作品,即可獲得基于無鑰簽名區塊鏈技術的區塊鏈版權存證證書,“一站式”建立一個不可篡改、可信賴、可查驗的版權登記體系,一般在5至10個工作日可完成登記代理申請,并將電子證書發送至著作權人賬戶。
國家版權局官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貴州省版權登記量429件,自2018年8月“貴州省版權登記平臺”上線以來,數據從2018年的1144件增至2020年的136480件,截至2021年9月增到144882件。
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商標等無形資產類資產的特殊性,不適合使用傳統電商進行在線撮合交易,也可以使用數字化流通新手段。而使用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對商標的交易流通進行優化設計,挑選出可以對市場流通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的商標資產進行優惠。
今年11月,杭州國際數字交易有限公司與繁星超越、中知數通及廈門云評眾聯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上線房地產數據服務產品、知識產權數據服務產品。產品首期打通國家知識產權局合作機構、房地產行業權威機構,覆蓋專利商標、房地產行業基礎數據,創新知識產權數字化流通模式。其中,數據服務以福州市重點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項目“數中鏈”作為底層技術支撐,所有數據交易流轉及定制化評估報告均通過“數中鏈”上鏈存證。同時,數據鏈接司法體系,將大幅提升糾紛解決能力和效率。
據悉,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導下,由阿里拍賣和繁星超越(福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繁星超越”)發起的知識產權數字化流通生態平臺已經準備上鏈首批商標。“數字商標”聚焦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和流通交易兩個核心環節的數字化打通,由知識產權大數據應用服務商中知數通(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知數通”)提供大數據算法、在線估值等技術手段;由國內新型數字科技企業繁星超越提供區塊鏈應用及智能合約解決方案。
“在數字商標這個項目中,通過數字資產中臺,商標轉讓者可在線提交轉讓材料、商標使用授權書等各類證明資料;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以下簡稱‘中商所’)可進行數據審查與復核,辦理商標轉讓申請;阿里拍賣進行商標上架交易及交易數據傳輸;業務運營人員可實現商標資產一鍵上鏈鑄造,獲取和操作交易訂單狀態;國家知識產權局可‘審核轉讓申請’,發放證書;商標受讓人可查詢商標變更狀態,獲取商標權人證書等。”繁星超越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可以讓知識產權的管理更加透明,“在轉讓時可以清晰看到權利上是否有抵押或者其他負擔,保證流通公開透明。在授權使用環節,可以看到授權鏈條,判斷侵權問題,讓知識產權使用變得更加容易追蹤”。
亟待統一主導方
2021年,“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體制”作為單獨一節,被寫入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面向未來十五年的知識產權事業,我國也已經作出重大頂層設計,明確提出要健全公正高效、管轄科學、權界清晰、系統完備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最高人民法院就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提出20條政策措施,著力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整體效能,營造有利于創新創造的法治環境。
2022年10月,《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公布,其中提到浙江省知識產權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司法行政部門建立公共存證登記平臺,運用區塊鏈等技術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數據提供登記服務。公共存證登記平臺出具的登記文件,可以作為相應數據持有的初步證明。
在各方積極探索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新技術應用的同時,其中亦存在不可忽視的難點。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研究員楊棟表示,目前區塊鏈與知識產權二者結合的最大難點還是誰來主導的問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企業自然是最有活力與參與意愿的。但最權威的應該是專利行政機關,如何迅速推進的關鍵還是主導方。”
談及區塊鏈落地版權的痛點時,董新蕊亦表示,當前數字環境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應用與認定不夠落地,以及相應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沒有向區塊鏈協調是兩大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