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存在哪些風險(區塊鏈的4大風險(四))
區塊鏈治理
用來形容區塊鏈技術的詞語有一大堆:去中心化、無需許可、自治——這些詞可能會讓用戶對治理做出預設,比如以為是自由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樂園,或者以為所有成員對于區塊鏈運行方式有同等的發言權。但其實區塊鏈治理非常復雜,涉及重大的道德、名譽、法律和財務影響。區塊鏈上哪些人掌握權力、如何獲得權力、有什么監督或沒有監督、實行怎樣的決策,全部由區塊鏈創造者決定。下面兩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一個惡名昭彰,另一個正在發生。
第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在以太坊網絡上運行。這是一種對沖基金,最初叫“The DAO”。成員各自擁有的表決權不同,取決于為基金投入了多少錢(以太幣)。2016年DAO被黑,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以太幣被盜,成員對于應對措施的想法截然不同,甚至連黑客行為是否構成盜竊都沒有共識。一派認為壞人利用軟件漏洞非法獲取的錢財應當回收,歸還合法所有者。另一派認為The DAO不應該再考慮改寫欺詐交易,只需修復漏洞,讓區塊鏈繼續運行。后者堅持“規則就是法律”和“區塊鏈不可改變”,黑客的行動遵守規則,因此并不是倫理上不可接受的。最終前者獲勝,以太坊實行“硬分叉”,將資金轉到修復地址,讓用戶能夠收回投資,從實質上改寫了區塊鏈的記錄。
第二個例子是有關Juno治理的爭議。Juno是另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2021年2月,Juno在其網絡上“空投”,向社區成員發送免費代幣以提升參與度。一個加密貨幣錢包持有者破解了這個系統,獲得了在當時價值超過1.17億美元的大量代幣。2022年3月,社群提議移除這名“巨鯨”用戶的大部分代幣,將其持有的代幣降到空投代幣可領取的正常范圍內。一個月后,提案以72%的投票率通過,他的代幣只剩5萬枚,其余都被廢除。現在這名聲稱自己在用別人的錢投資的用戶威脅要起訴Juno。
這幾件事說明,必須十分謹慎地為區塊鏈及其上運行的應用構建治理方式,做好盡職調查。
開發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開發者必須確定妥善的治理方法,特別是要注意治理結構可能給黑客和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這不是一個機械式的問題。開發者的價值觀要在區塊鏈中明確表達和體現。比如DAO事件中以太坊開發者如何權衡,是修改區塊鏈還是只修復漏洞,表明了兩者觀念的差異。Juno事件中投票贊成沒收巨鯨用戶代幣的人和反對的人之間的分歧也與此類似。為了避免這樣的倫理問題,開發者應當從一開始就建立治理指導原則。
權力和錢在系統中的分配和獲取方式如果沒有經過充分考慮,就會出現分歧。DAO事件中的黑客利用了軟件漏洞,引起社群內部混亂:規則,有瑕疵的規則,究竟能不能當作法律。Juno事件里,動蕩的部分原因在于對代幣最初分發的方式沒有考慮周全。開發者要明白,有投票權的人們各自有著截然不同的信念、價值觀、理想和愿望。健全的治理是管理這些差異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且如果開發者的價值觀體現在監管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政策和流程里,應該可以避免重大倫理及財務風險。
用戶必須考慮的問題:
用戶必須思考,區塊鏈創建者的價值觀是否與自己所在的組織、自己的客戶相符。必須確定自己與客戶能夠承擔多大的波動、風險和失控。必須明確表達自己認為好的、負責任的治理標準,只使用達到標準的區塊鏈。用戶也許是在使用一個沒有單一權威者的分散網絡,但肯定在跟某一個政治實體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