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下跌中有缺口后市是漲還是跌(為何加密行情下跌市場活躍程度反而增加?抄底是主因?)
最近,加密貨幣下跌行情明顯,比特幣一再下探新低,截止今天,比特幣價格最低已經跌至3月8日以來的最低,到37386美元。
下跌行情增加了市場擔憂情緒,投資者信心受到明顯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資金流出明顯。
根據區塊鏈數據公司CryptoCompare的報告,受市場下跌影響,加密投資產品在4月份出現了2022年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流出,
4月份平均每周資金流出總額為7950萬美元。
二是比特幣和以太坊期權持倉量均出現下降。
The Block發布的四月加密市場分析數據顯示,BTC/ETH期貨未平倉量和期權持倉量出現雙降,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和以太坊期貨未平倉合約在今年四月均出現下跌,比特幣期貨合約和以太坊期貨合約交易額同樣也在走低,其中比特幣期貨月度交易額下跌至1.03萬億美元,跌幅達到20.2%。
CME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同樣出現下跌,目前已減少至20.6億美元,四月跌幅達到27.2%;日均交易額下降14.7%,跌至13.9億美元。
在CME以太坊期貨未平倉合約方面,月交易額縮水至5730億美元,跌幅為6.9%。在期權方面,四月份比特幣期權和以太坊期權持倉量均有所下降。
另外,比特幣期權的交易量有所下降,四月比特幣月度期權交易額下降至157億美元,跌幅為22.7%。
但讓人意外的是,即便市場信心在下跌行情中受到影響,加密貨幣的交易量反而出現較大增長:
The Block發布的四月加密市場分析數據顯示,總的來說4月是個喜憂參半的月份。調整后的鏈上總交易量增長40%,達到8310億美元;BTC交易量增長55.8%,ETH交易量增長1.6%。
分析師認為,這一明顯相反的表現可能與抄底行為有關。
Santiment發推稱,在加密市場最近的回調之后,社交媒體上對抄底的興趣飆升。SP500指數的相關性對加密貨幣行業不利,而大眾的恐慌將在兩個市場分離的過程中發揮很大作用。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4月行情處于下跌狀態,但交易量卻上漲的原因。
實際上,加密貨幣的市場活躍度并未因為行情出現較大幅度而受到影響。
一方面,用戶對加密貨幣的興趣不斷提高,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也正在積極向客戶推薦加密資產,加密貨幣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據Dailyhodl報道,加密交易平臺Bitstamp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機構投資者正在積極向他們的客戶推薦數字資產。
報告稱,“機構投資者現在正在積極向他們的客戶推薦加密貨幣,散戶投資者開始使用加密貨幣。這是后續浪潮中值得關注的關鍵領域,以衡量當前的金融環境如何推動在原始生態系統之外采用加密貨幣。”
根據這項研究,接受調查的機構投資者中有68%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推薦加密貨幣,而15.2%表示謹慎行事。只有6.4%的人表示他們不向客戶推薦虛擬資產。Bitstamp的研究還發現,近40%的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兩年前才開始交易數字資產。
據彭博社報道,Coinbase Global Inc.首席執行官Brian Armstrong周一在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上表示,在十年內,將有10億人使用或嘗試過加密貨幣,高于目前的約2億人。“我的猜測是,在10-20年內,我們將看到相當一部分的GDP源自加密經濟領域。”
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業已開始接受加密貨幣將成為新主流的事實,而且,機構和零售投資者認為加密貨幣將在十年內超過許多傳統投資工具,從而激發了機構對市場的潛力影響。
美國期貨業協會(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沃特·陸肯(Walt Lukken)表示,傳統金融業已經有所覺醒,開始接受加密貨幣將成為新主流的事實。不過這樣的改變倒與加密貨幣的實際效用沒有太大關系,反而是它們不愿在這新興市場的競爭賽中輸給對手。
行業高管們表示,對沖基金與其他傳統投資者都已開始著手進行加密貨幣的交易,至于許多基金經理人,像是共同基金與退休基金等,也在最近尋求其他方式涉足該市場。由于通膨升溫與利率攀升對股債報酬路造籌侵蝕,使得加密貨幣投資更具吸引力。
然而分析師認為,在主流金融公司的參與下,也許可為大幅波動的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一些穩定性。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Bitstamp周二發布了的Crypto Pulse 調查報告得出結論認為,機構和零售投資者認為加密貨幣將在十年內超過許多傳統投資工具。
具體而言,10人中有8人,即80%的機構受訪者和54%的零售商投資者。
該調查還就加密貨幣是否會在未來 10 年內被主流接受進行民意調查。結果略好,88% 的機構受訪者和 75% 的散戶投資者的回答是肯定的。這種總體看漲的態度來自 28,563 名受訪者,其中包括來自 23 個國家的 5,450 名機構投資策略高級決策者和 23,113 名散戶投資者。
市場規模擴大,用戶興趣增加,以及對加密貨幣未來趨勢的信心,可能就是加密貨幣能夠保持較高活躍程度的主要原因,也成為推動后續市場信心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