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未來的發展(從15個趨勢中,尋找區塊鏈的未來)
面對區塊鏈這個新興市場,一些意想不到掃的事正在發生著,比如DeFi、NFT市場的到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銀行進入鏈上領域,越來越相信鏈上將繼續存在。
那么,這個市場未來又將如何呢?下面一起從以下15個趨勢中去尋找答案。
1. 新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區塊鏈解決方案
第一個趨勢是加速開發新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解決方案,旨在消除速度和可擴展性挑戰。
第三代區塊鏈平臺引入了分片等技術來解決擴展問題,以降低交易的成本和速度。這些平臺也成熟了區塊鏈的分布式應用能力。
還有第四代區塊鏈,旨在解決先前的挑戰,并以易于使用的方式實現信任,加速業務網絡的形成,運營和重新配置。除了更易于入職之外,這些成本更低、可擴展性高的平臺旨在進行務實的權衡,例如認識到并非所有交易都是平等的,使用可變的共識機制。有趣的第四代區塊鏈平臺,通過面向業務的接口使業務網絡更容易使用,這些接口隱藏了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復雜性。
2. 邁向更多的區塊鏈標準化和互操作性
另一個趨勢是標準和互操作性可能性的創建速度加快,這些應該使多個區塊鏈能夠進行通信。
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網絡的數量正在穩步增長。大多數區塊鏈網絡在孤立的生態系統上運行,因為它們試圖解決一組獨特的需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繼續關注新興技術及其能力,將這些新鏈連接起來正成為一種必要。
對于任何開發中的技術來說,標準都是成功的重要關鍵,區塊鏈也不例外。在技術開發的適當時間制定正確的標準可以確保互操作性,產生對技術的信任并幫助確保技術的易用性。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支持其發展并創造大規模采用的途徑。
區塊鏈的快速發展將催生許多不同類型的鏈。一種越來越明顯的技術是跨鏈技術,這是一種新興技術,旨在允許在不同的區塊鏈網絡之間傳輸價值和信息。這項技術正日益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被視為增強區塊鏈之間互操作性的最終解決方案。
3. 區塊鏈即服務(BaaS)解決方案
BaaS已經成為一個推動商業公司采用的方法,因為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已實現深入發展。對區塊鏈即服務(BaaS)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這是為創建區塊鏈應用程序的公司創建和管理基于云的網絡的第三方創建和管理,并將在2022年繼續增長。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微軟,亞馬遜等。
BaaS幫助其客戶利用解決方案基于云構建主機,使他們能夠在區塊鏈及其應用程序上運行相關功能,而無需克服技術困難或運營開銷,也無需投資更多的基礎設施開發以及缺乏技能。BaaS運營商幫助客戶只專注于他們的核心工作和區塊鏈功能。
4.對區塊鏈和鏈上技能的巨大需求
對區塊鏈和加密技能的需求將會增加。區塊鏈行業的增長潛力以及區塊鏈在各個領域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是對這些技能的需求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區塊鏈技術在成本效益和性能提升方面對企業的承諾以及加密市場的蓬勃發展直接轉化為對區塊鏈專業人員的需求增加。
LinkedIn的一份報告將區塊鏈列為2021年及以后最需要的技能之一。因此,企業需要具有技能的區塊鏈專業人員來幫助他們利用大部分區塊鏈技術來推動其業務目標。
5. 區塊鏈-物聯網-G5集成
今年,我們經歷了區塊鏈與其他技術(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集成的趨勢。企業也越來越關注將區塊鏈用于物聯網或物聯網應用。
物聯網市場正在急劇增長,預計這種情況將在2022年以加速的方式繼續下去,這是由最近5G網絡的采用引發的。然而,當今5G物聯網市場的預期潛力受到極其分散的物聯網生態系統的限制。
區塊鏈技術似乎是應對各種5G物聯網挑戰的最合適和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區塊鏈的自動加密和不可變性,它可能有助于解決有關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的許多問題。預計在2022年將聽到該領域的更多試點項目和初始用例。
6. 區塊鏈與元界
Metaverse中的區塊鏈應用程序是2002年區塊鏈的另一大趨勢。Metaverse是以前眾所周知的Facebook的新興世界,在那里將有區塊鏈,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身臨其境”體驗。沒有區塊鏈技術,Metaverse將是不完整的,因為一切都將存儲在集中式網絡中。
區塊鏈將使即將到來的新一波社交網絡成為可能,這些社交網絡可能比現有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等現有社交網絡更大,甚至更好,這些網絡現在是社交媒體這個詞的代名詞。
預計到2022年,區塊鏈將在Metaverse上運行多個平臺,其中包含NFT和加密貨幣。因此,像NFT這樣的數字資產將定義Metaverse的所有權,加密貨幣將為新的數字經濟提供動力。此外,擁有1.92億日活躍用戶的龐大用戶群的Twitter現在正計劃將加密貨幣整合到該平臺中,為創作者提供比特幣小費等功能。
7. 區塊鏈與政府
政府也開始進入區塊鏈市場。區塊鏈為政府提供了以更有效的方式組織流程和處理信息的新方法。在過去幾年中,一些國家的政府一直在嘗試將這種新技術應用于各種功能和服務,包括土地登記,教育資格認證,醫療保健,采購,食品供應鏈和身份管理。
因此,世界銀行提出了一個“三層”設計和實施框架,以防止技術與其預期應用之間出現潛在的故障。他們的框架包括社會層,數據層和技術層。社會階層構成了人類行為者和社會方面,如激勵和動機等。
數據層是分類賬本身,以及它在可用性、安全性、真實性和可靠性方面提供的內容。技術層包括DLT協議,數據存儲和共識機制等。
8. 更多關于CBDC的項目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全球80%的中央銀行現在都在探索2021年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項目,2022年將看到進一步的突破。世界各國政府意識到加密貨幣將繼續存在,大多數CBDC的引入是為了確保其貨幣體系與消費者需求保持相關,而不一定是為了根除比特幣和其他私人加密貨幣的使用。
盡管大多數央行仍在計劃CBDC可能是什么樣子的框架,但已經有CBDC上線了。然而,這些僅限于少數幾個小國,包括巴哈馬,柬埔寨,東加勒比國家,最近緊隨其后的是尼日利亞。
就發達國家而言,中國和瑞典(e-krona)是最先進的,已經進行了廣泛的試點。中國預計將在2022年初的冬季奧運會期間進一步測試其CBDC(數字人民幣)。這肯定會引發包括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央行在內的其他央行效仿。
9. DeFi市場將進一步繁榮.
DeFi或分散式金融正迅速成為用戶直接相互交互的一種透明且無需許可的方式。今年,DeFi的資產價值達到1800多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進一步上升。隨著復制物理項目屬性(如獨特性,所有權證明)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們將看到DeFi市場的進一步普及以及更專用的DeFi應用程序的到來。即將到來的監管,以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密貨幣將繼續存在,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導致傳統或集中式金融(CeFi)與分散式金融(DeFi)之間的更多融合。
10. NFT
預計2021年NFT市場的顯著增長將在2022年繼續。隨著幾乎所有東西都變得數字化,人們越來越需要復制物理物品的屬性,如更多的獨特性、所有權證明和稀缺性。前面描述的Metaverse概念將為創新的NFT用例帶來大量新的機會。
各種新的用例,包括游戲,音樂,票務,社交媒體上的帖子等,正在進入NFT市場,被各種好處和可以獲得的利潤所吸引。
但這個市場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將要求監管干預。這就提出了擁有不可替代代幣的國際監管機構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監管和合法化。其結果可能會產生巨大影響,并將對非關稅壁壘的未來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目前尚不確定這將如何進行。
11. 大型銀行正在進入DeFi市場
傳統銀行的態度,尤其是大型銀行對加密貨幣和DeFi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隨著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開始接受CDBCs和穩定幣的概念,DeFi行業的基本原理將在傳統公司中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銀行業開始看到DeFi徹底改變當前流程的不靈活性的潛力,并正在做出反應。在客戶和股東需求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老牌銀行正在探索如何與DeFi和加密市場互動。雖然今年一些大公司進入DeFi領域,以滿足他們的客戶對加密的需求,從而提供許多基于DeFi的應用程序,但這個數字將在2022年進一步增加,從而尋求更大的DeFi空間。
12. 我們將看到更多的DAO
為了解決DeFi組織即將到來的治理問題,我們將在2022年及以后看到更分散的自治組織或DAO的到來。
DeFi組織的決策或治理(從他們向用戶收取的費用到他們提供的產品)通常意味著分散的。在DeFi的初始階段,一個人或一小群人可能在開始時驅動分散的應用程序。但是,隨著DeFi項目的勢頭越來越大,他們經常尋求退出,從而將控制權移交給使用它的社區。
預計這種轉變將越來越多地以分散的自治組織(DAO)的形式出現。他們通過智能合約將其規則和規定嵌入編程代碼中,并可能發行治理代幣,使這些代幣的持有者在決策中擁有發言權。
13. 挑戰者銀行和加密銀行的數量將進一步增長
我們將在未來幾年看到的一個新趨勢是挑戰者和加密銀行的數量不斷增加,旨在滿足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需求。兩家公司都在越來越多地尋求新的資金管理方式。這導致了挑戰者銀行的出現,這些銀行正在使金融完全數字化。但即使對于25歲及以下的人來說,這也是不夠的,Z世代儲蓄,賺錢工作和控制財務狀況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之間的關鍵區別,這就是加密貨幣開始進入討論的地方。這將加劇加密銀行的出現。
14.鏈上通證匯率達到更現實的水平
盡管不僅消費者對鏈上通證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且機構投資者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對鏈上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但2022年將看到鏈上通證炒作的結束,鏈上利率的進一步調整以及由全球即將出臺的法規引發的更現實的水平回歸(見趨勢15)。
盡管DeFi和NFT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但到2022年,加密貨幣可能會失去一些魔力。投資者大大高估了相關區塊鏈技術被廣泛采用的速度。這可能會在加密貨幣領域以更大的方式追溯交易的興奮。
15. 監管機構正在下定決心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監管機構 - 長期努力解決各種鏈上問題 - 將加強他們的工作,并提出單獨和集體的監管措施。目的是應對加密行業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一方面包括鏈上通證,DeFi,NFT等,但又不會阻礙或損害技術發展。
雖然一些國家已經完全禁止鏈上通證,但有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是,監管機構認為鏈上通證將繼續存在,并試圖部分控制它們在經濟中的流動。然而,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其他機構正在發出信息,即迫切需要國際監管合作和有凝聚力的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