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參與元宇宙(身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去布局元宇宙賽道?)
編輯導語:如今到處都在說元宇宙,元宇宙儼然成為了未來的一個風口賽道。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想進入元宇宙賽道,該怎么做呢?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議,一起來看一下吧。
到處都在說元宇宙,那元宇宙又是什么?我們又應該如何進入這個未來風口賽道呢?
一、元宇宙是什么?
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接口進入的虛擬世界,在虛擬世界中,人類化身有血有肉,可以獲得感官體驗。
1992年國外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的小說《雪崩》把《真名實姓》的概念更加具象化,里面描述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數字空間 “Metaverse”,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化身(Avatar)不受地理限制地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一起度過閑暇時光。
在這之后,有了《頭號玩家》、《黑客帝國》等電影,電影里,人類可以用數字化身在虛擬世界購物,不僅僅是虛擬物品,還有現實物品;現實世界身體的死亡或許不再是生命的終結,在虛擬世界里,你的思想(靈魂)或可永生。
正如北京大學陳剛教授、董浩宇博士所認為的,“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二、我為何選擇進入元宇宙行業?
現在市面上有盛捧元宇宙的,也有唱衰元宇宙的。我對元宇宙的好壞先不予評價,但網上盛傳的劉慈欣怒批元宇宙將帶領人類走向滅亡這一話題,我們先不考慮其的正確與否,就這一話題的真實性就存疑。
“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只給了我Facebook。”這句話劉慈欣是在2018年領克拉克社會想象力貢獻獎時說的,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劉慈欣并沒有發表過任何關于元宇宙的言論,更談不上是怒批。
而關于元宇宙的爭論,并不會局限在技術本身的爭論上,唯一一個真正的變量其實是我們人類自己,與元宇宙怎樣共處、產生什么樣的關聯,都是人類自主選擇的結果。
我們可以選擇在元宇宙中,嘗試進行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條件不允許的一些實驗;可以在元宇宙中試錯,減少現實世界里的開發試錯成本;可以和遠在大洋彼岸的親朋好友如現實面對面的真人交流……只要你想,它或可實現你所有的想法。
三、如何擠進元宇宙賽道?
要進入元宇宙賽道,我們首先要確定目標。
1. 有目標,才有成功
為什么說“有目標,才有成功”?沒有目標,你如何去定義你已經成功了呢?
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制定自己的目標呢?下面,我將從總結分析自己的優劣勢、行業分析、換個角度思考三個維度來分析如何選擇自己的賽道方向。
1)總結分析自己的優劣勢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往積累的行業經驗以及行業前景等,多維度確定自己的行業方向及職業發展方向。
因為元宇宙的硬件設施還沒有完全跟上,所以目前熱門靠譜的元宇宙賽道主要是硬件設置搭建方向,如AR、VR、XR、MR、腦機接口、裸眼3D、虛擬人等。
我以前的工作經驗都是偏移動端APP與游戲方向,選擇AR、VR、MR等熱門賽道的話,競爭力太低。
我平時喜歡閱讀,偶爾玩玩游戲,也會跟朋友同事相約去游玩放松。
2)元宇宙熱門方向
目前我了解到的元宇宙熱門賽道方向有虛擬世界的基礎設施,包括3D和圖形引擎,AI驅動的內容生成;另一塊是虛擬世界的交互方式,比如數字人,還有就是虛擬世界的原生體驗等。
如何把線下生活中的活動搬到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的原生體驗應該是什么樣的?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問題。而想要在虛擬世界中體驗生活,離不開虛擬人、VR、AR等的支持。
①虛擬人
元宇宙里,人們是通過數字化身來進行一切活動,而說到數字化身,就很離不開虛擬人。
在娛樂資本論聯合險峰(K2VC)舉辦的“元宇宙大會”中,馬思杰在演講中提到,虛擬世界的UGC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虛擬人的UGC,一個是虛擬環境的UGC。現在大部分都是在做虛擬環境的UGC引擎這塊,但真正做虛擬人的公司并不多。
虛擬人的UGC:是把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還有各種物理虛擬化
虛擬環境的UGC:是人的外在和內在
虛擬人正處于初生形態,前景是美好的
大會中,北京元星恒曜科技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吳凡靜,介紹了目前虛擬人的技術難點,比如常見的模型穿模問題并非動捕設備的硬件問題,而是取決于工具軟件的算法以及應用者的經驗,作為虛擬內容創作者,具備穩健且全面生產流水線和能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發迭代的能力是極大的優勢。
由此可知,若要入局虛擬人,設計師需具備不錯的3D建模能力,門檻比較高,不過,有志者事竟成。當然,如果,你已經具備了不錯的3D能力,這簡直就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入局方向了。
而摩塔時空創始人劉勇認為,要想在虛擬世界中實現商業回報,需要首先在傳統領域建立IP——IP也是一個不錯方向。
②VR
人類從古到今,一直在尋找自我之外的一個其他的世界。由此可見,VR是非常好的入口,是能夠在數字世界里面提供最大帶寬的一個方式。現在的VR已經可以作為基礎設施了,但是還可以往前做得更好,包括它的分辨率或者體驗感覺,或者續航性能、適配性還能再進步。
雖然現在的VR因為眩暈問題還不能長時間佩戴,但目前為止,VR是最佳選擇。當然,也許未來還會有比VR更先進的技術和硬件設施更適合實現元宇宙的體驗。
但是,入局VR也是有一定難度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去考慮比較好,若有VR的相關知識與經驗的話,這是個不錯的賽道方向。
③AR
AR(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的技術,廣泛運用了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蹤及注冊、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后,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
與在現實生活中不同,增強現實是將虛擬事物在現實中的呈現,而交互就是幫助虛擬事物在現實中更好的呈現做準備,因此想要等到更好的AR體驗,交互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要實現元宇宙與現實的虛實結合,AR是必不可少的,AR或是交互設計師的不錯選擇。
3)換個角度思考,或可實現彎道超車
不一定要選擇當前熱門里的熱門賽道行業,可以選擇未來行業,來實現彎道超車。當然,若你在元宇宙大爆之前,已經入局了元宇宙賽道,可以忽略我的話。
以上講了那么多元宇宙相關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沉浸感或是個不錯的入局大方向,那有關沉浸感的入局方式又有哪些呢?
游戲與劇本殺都是非常重沉浸感體驗的產品;而在虛擬世界里,3D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除了可以從沉浸感體驗入手,我們也不能忽略在元宇宙中,獨立的經濟體系是必要條件,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NFT(數字藝術藏品)就也是一個非常棒的入局方式。
①游戲或是一個不錯的接入口
通過查閱市面上大量的元宇宙白皮書,我了解到元宇宙對硬科技的需求使得VR和AR的發展會是一件數以十年計,甚至可能是二十年、五十年。
對于現在身為設計師的我來說,也等不及VR、AR等硬件完全準備好后再入局,那現在有什么比較好的入局方式嗎?
預測到2025年的時間點,設備的計算性能會再度增長,顯示效果會提升,生態上的各種游戲大廠肯定會進來,先殺進元宇宙的肯定是跟游戲相關的公司。
如此,現在進入游戲行業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特別對于之前有在游戲公司工作過的我來說,簡直是個再好不過的入局方式了。
②劇本殺也或許是個不錯的布局方向
正如三七互娛投資副總裁林均全所認為的,元宇宙概念很廣,只要能夠用虛擬的方式取得樂趣都是屬于元宇宙的一種。元宇宙一定需要VR嗎?其實不一定,只是VR能讓體驗更加沉浸,讓人覺得更真實,但VR不是進入元宇宙的唯一方式。
在研究未來元宇宙行業時,我發現了劇本殺這個超前的元宇宙雛形。
那我為什么會認為劇本殺是元宇宙的一種雛形的呢?這就要講到Roblox所提到的元宇宙產品應具備的八大要素了,也就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文明這八個要素。
當然,元宇宙游戲共創平臺Roblox 的8個元宇宙要素更偏向商業與游戲,所以描述的并不全面,不過對我來說暫時夠用了,如果你有更好的判斷方法,希望能分享給我。
③3D相關
不用局限于游戲或劇本殺行業,若你具備不錯的3D能力,相信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不錯的發展前景。
當然,除了3D建模等相關職業,如果有機會和能力,3D引擎行業是個很好的賽道。
④IP與NFT
不要忽略了,IP與NFT也是我們布局元宇宙的一個不錯方向。
但是,進入NFT行業需自己鑒別風險。可以自己設計NFT項目出售;但是像我一樣的普通人,最好不要踏入購買NFT產品的投資之路。
為什么會有這一說?
今年4月1日,周杰倫在 Instagram 上發文說,“持有的 BAYC #3738 NFT 已被盜”。網友都以為這是愚人節玩笑,直到有人去 Opensea 與 Ethscan 上查看該 NFT 的交易信息,才發現:該 NFT 被從周杰倫地址轉出,并很快以 130 ETH、155 ETH 的價格在NFT市場多次轉手交易。
而這也不是第一起NFT被盜事件了。在今年2月份,在海外一名用戶發文稱損失了名下所有的 BAYC 系列 NFT 。
當前NFT市場還沒有完全穩定,除了有被盜的風險外,還可能存在炒作、洗錢和金融產品化等風險,對于投資NFT,普通人應該暫時遠觀。
不過,我們出售自己設計的項目作品去“割別人的韭菜”是個非常棒的想法!或者到專門設計NFT項目的公司工作,也是個特別好的出路。
2. 評估公司項目與自己的目標匹配度
根據各渠道去了解公司的詳細信息,來分析該公司該項目是否適合自己。
借用順為資本副總裁馮錚“我們投的時候更希望拋開元宇宙的概念,再去審核審核自己的項目到底做了什么事,除了概念以后還剩什么,這是我們關心的搞事情。”的話,我們設計師在選擇元宇宙賽道的時候,應該拋開元宇宙的概念,再去審核意向公司項目到底做了什么事,除了概念以后還剩什么,這是我們入局元宇宙賽道應該關心的事情。
如果一個公司、一個項目,去掉元宇宙這個概念以后,剩下的東西沒有營養價值的話,那這個公司、這個項目就不值得我們去。
四、總結
找準賽道再努力,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換個角度思考,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更大。
元宇宙只是個概念,好的公司好的項目除了元宇宙這個概念,應該有更好的營養價值。
本文由郝小七指導http://www.woshipm.com/u/917803
引用文章:去掉“元宇宙”,你的公司還剩下什么?丨元宇宙大會現場直擊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本文由 @紀遲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