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區塊鏈技術發展趨勢(安永:后疫情時代,區塊鏈行業發展趨勢與機遇解析)
1)區塊鏈產業發展“恰逢其時”
全球產業合作格局正發生巨變。中美貿易戰構成的貿易壁壘,加劇全球產業格局重構,推動中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升級和開拓新投資貿易市場。以制造業為例,關稅壁壘使布局中國的生產代工失去成本優勢,原勞動力驅動的產能將流向東盟國家;自動化程度高的產業鏈回流西方,造成技術缺口,引發國內企業的內生研發、技術升級;部分歐企美制中售的模式受到貿易戰打擊,未來可能加強對中國生產鏈投資。
同時全球競爭向細分市場、高附加值環節集中,并對專業賦能提出需求,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前沿陣地。例如未來將形成細分競爭,全球分工由“產品間分工”向“產品內分工”轉變;隨著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推動產業競爭向高附加值環節聚集;隨著競爭格局、競爭領域快速變化,企業需以專業賦能以應對競爭。
“區塊鏈”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產業,同時作為 “新基建”戰略下的重點方向,未來將成為我國經濟“內循環”發展的全新動能。首先,我國提出“新基建”戰略,區塊鏈技術被納入我國新基建范圍中,表明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以數字化建設為主,通過區塊鏈多方共信數據技術,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其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雙循環”的政策思路,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加速中國經濟“內循環”運轉,在鞏固經濟基本面韌性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各類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能力,成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區塊鏈產業內核解析
區塊鏈行業未來趨勢展望
全球區塊鏈產業也已進入3.0階段,已進入爆發增長時期,全面向其他行業應用場景進行拓展與滲透的融合發展階段(例如醫療、政務、供應鏈、藝術品交易、商貿物流等應用場景融合延伸),逐漸成為連接現實的商業社會、賦能實體經濟各領域的重要底層技術。
根據國際知名商業機構Gartner的科技成熟度預測,區塊鏈技術日益成熟,已經進入膨脹期,在未來5年內,區塊鏈技術的采納度會達到一定水平,將產生萬億美元級別的經濟效益。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之下,區塊鏈作為全球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新興產物,未來5-10年將迎來行業爆發的黃金時期,行業將以指數倍速率飛躍增長,預計2025年區塊鏈技術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收益將達到萬億美元級別。
同時中、美兩國將作為全球區塊鏈行業發展的前沿高地。從企業數量統計,2019年全球區塊鏈企業數量持續上升,美國、中國、英國區塊鏈企業數量分列前三;據區塊鏈專利數統計,全球公開區塊鏈專利的申請數量高達1.8萬余件,中國占比超過半數,新申請專利達到萬余個,居全球第一。
伴隨著“新基建”戰略的落地實施,全國區塊鏈行業迎來爆發增長,行業將呈現指數倍增長。根據國盛證券《區塊鏈新基建(二):區塊鏈+物聯網,深挖數據價值和智能場景》報告中的預測,預計到2022年,區塊鏈核心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相關衍生產業將迅速增長,未來可期。
同時,中國信通院在《區塊鏈白皮書2019》中提到,我國區塊鏈行業企業團隊規模普遍較小,以初創型企業為主,其中50人以下團隊企業占比超過65%,行業呈現初創型特征;初創型企業對于融資有共性需求,其中A輪前融資占比超過50%,企業對資本的需求及敏感性普遍較高,與PE/VC資本互動密切。
同時,隨著國內區塊鏈各類實際場景應用落地,行業已經進入脫虛向實、應用加速的周期。根據行業預測,未來3年將是傳統行業與區塊鏈更緊密融合的時期,帶有智能合約技術的新生態系統會被整合到現有行業中,新型的商業模式和監管服務模式將會涌現。
同時伴隨區塊鏈生態廣泛落地,與具體產業場景深度相結合,創造出新模式,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下游垂直應用將成為行業主要增長點。據專家預測,融合應用已成為必然趨勢,未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醫療、政務、交通、商業、娛樂等各領域的應用場景廣闊,同時金融與政務領域的應用前景最佳,也將是最先爆發的領域。
但是,我國區塊鏈行業人才缺口巨大及供需匹配失衡,嚴重制約行業發展。據權威行業協會統計,全國區塊鏈人才缺口為90%、能滿足崗位要求的人才僅6.7%及中國區塊鏈技術開發的高端人才實際不足1.6萬個。未來區塊鏈人才培訓將成為行業熱點方向,是將人才轉化為初創團隊、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方式。
3)區塊鏈八大應用場景設想與實施方案
“區塊鏈+經濟大腦”
由政府牽頭搭建基于區塊鏈的“經濟大腦”平臺并聯動各職能部門組建聯盟鏈,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及共識機制等技術,通過開放企業的API數據接口,高效收集及有效整合企業端的經營狀況及風險、財務、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和政務服務數據,幫助政府部門采集及存儲企業數據,實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加強與優質企業對接,同時降低政務數據共享的安全風險。
“區塊鏈+電子票據”
由政府牽頭開放電子票據數據端口,并搭建區塊鏈電子票據平臺。鏈上連接稅務局、開票企業、報銷單位、納稅人幾個節點,通過區塊鏈簡述準確記錄整個報銷流程中發票所經歷的每一個環節。基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票據可信度大幅提升,縮短報銷時核驗票據真偽的時間,杜絕偽造票據、重復報銷的發生。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圍繞中小科技企業富集的特征,搭建基于區塊鏈的科技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缺乏抵押物、申請貸款難的痛點,讓企業與政府或國有企業簽訂的采購合同成為信用憑證,降低融資難度。
同時大數據管理局、市監局等部門開放數據端口,形成確權中心,金融機構與達標企業線上生成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最后將地方管理單位作為獨立節點介入,進行數據核驗,完善合同履約和確權執行,隨后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合同履約關鍵行為進行數據固化,形成多節點共識、不可篡改的可信確權證明,賒款拖欠、違約行為等也將進行鏈上存證,形成全過程監管。
“區塊鏈+智慧交通”
圍繞智慧城市理念,依托區塊鏈技術,構建智慧交通運輸綜合應用平臺,通過連接交通運輸產業中的政府、企業等行業主體(車輛、道路、橋梁、場站等基礎設施)如交警總隊、交通指揮總隊等,實現交通運輸產業數據共享流通信任機制,保障數據資產權益,應用于智慧停車、智慧交通路線等領域,提升城市交通、治理的智能精準化水平,為市民打造方便快捷出行。
“區塊鏈+智慧消防”
以責任制為基礎的區塊鏈智能消防管理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生產商、經銷商、開發商、物業、業主以及消防部門的鏈式相連,這種結構保證了信息傳遞的網狀結構,進而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方便進行責任的追本溯源。
“區塊鏈+知識產權”
地方知識產權局打造區塊鏈知識產權存證平臺,開放現有知識產權的數據端口,通過區塊鏈技術為知識產權存證,有限避免創作者因缺少證據導致無法維權或維權成本過高、即便維權成功也得不償失的情況,保護創作者權益。
“區塊鏈+醫療信息化”
依托城市豐富的醫療服務資源,地方衛健部門、大數據發展局等部門配合,以阿里健康、騰訊醫療健康等大型企業為主體,實現“醫聯體”內的各級機構的醫療數據互聯、互信、互認、互通;同時在區塊鏈醫療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為區內合格應用企業開放部分數據使用權,開展基于醫療大數據的產品創新,以“數據資產化”推動價值互聯網建設。
“區塊鏈+智慧能源”
為地方區塊鏈企業開放整個電力網絡從發電到用電的數據端口,依托區塊鏈加密技術構建電力分布式交易平臺。同時通過智能電網在解決電力需求和電力供給不匹配的同時加載區塊鏈技術,推進電力控制系統全網可信驗證、監管,使電力生產與消費都將更加精準化和精細化;并且發展區塊鏈分布式電網,讓電力生產者、售電部門和消費者可以實現“直連”,可以大幅度降低電力的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并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