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概念股票一覽表(2022年中概股大盤點:電商和在線教育笑到最后,新能源車和金融服務不佳)
涵蓋中國A股、H股和外國上市公司(例如在美ADR)等大中型市值中國概念股的MSCI中國指數在2021年和2022年均累跌約24%,同期標普500指數跌20%,納指和納指100跌超33%。
包括累跌超9%的道指在內,美股三大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均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MSCI ACWI全球指數也跌超20%,為2008年以來最差表現。今年全球股市暴跌令投資者們損失了18萬億美元,其中美股大型科技股便總共損失了近4萬億美元市值。
華爾街看好中國概念股2023年表現,特別是受益于經濟開放和消費復蘇的個股
在歐美央行鷹派加息以抗擊數十年通脹新高、全球經濟衰退逼近的大背景下,華爾街分析師們對歐美股市在2023年的前景感到揪心,但對中國概念股尤其看好,這形成不小的預測反差。
幾家全球主流投行和資產管理公司都預測,MSCI中國指數明年將實現10%至15%左右的正回報,摩根士丹利認為該指數甚至可能大漲25%,對香港恒生指數也持類似樂觀展望。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以及將明年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的渣打銀行都表示,壓制中概股反彈的因素正在消退,經歷逾一年回調后,不少估值較低的中概股具備抄底機會。
富達國際的亞洲股票主管Victoria Mio指出,后疫情時代的經濟重新開放后,航空公司、餐館、旅游公司和消費品企業將受益于消費者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增加,明年企業盈利復蘇將提升估值。
橋水中國總經理、基金經理Joanna Sun Alpert也稱,目前中國是流動性改善、支持經濟的階段,往后看政策更多是為經濟托底,未來的增長來自國內的消費和科技發展。
高盛認為,中國優化抗疫政策后,受益于經濟復蘇且在港美上市的中概股包括:中國南方航空、Trip.com、中國東方航空、國航、美高梅中國和永利澳門等賭場股,以及香港地產與物業股。
熱門中概ETF全年跌幅弱于納指和納指100,有賴于年末兩個月的強勢反彈
熱門中概股年底強勢反彈。涵蓋65家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11月漲超42%,創下單月最大漲幅,小鵬汽車、攜程、京東、拼多多、阿里巴巴等同期均反彈超過40%。
據新華社報道,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積極進展。12月15日,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表示,確認2022年度可以對中國內地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完成檢查和調查,撤銷2021年對相關事務所做認定。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6日表示,歡迎美國監管機構基于監管專業考慮重新做出的認定。市場普遍認為,這標志著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中概股退市風險得以基本解除,也對未來中國企業在美上市釋放出積極信號。
縱觀2022全年,在美上市的KraneShares中概互聯網指數ETF(KWEB)累跌約17%,另一只重點追蹤中國在海外上市互聯網產業股票的Invesco中國科技ETF (CQQQ)跌約30%,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HXC)跌25%,均小于同樣科技股居多的納指和納指100全年跌幅,部分有賴于熱門中概股在年末兩個月的猛烈反彈。
納指100的四只中概成份股里,京東全年累跌20%,百度跌約23%,網易跌近29%,拼多多則全年累漲超38%,都跑贏了納指100指數本身的表現。其他重點個股中,阿里巴巴的美股全年跌26%,騰訊ADR跌約27%,B站累跌近49%,但同為流媒體領域的愛奇藝累漲超13%。
2022年中概股最大贏家和輸家:電商與在線教育笑到最后,新能源車和金融服務不佳
分析普遍認為,受監管政策影響較深的中概消費互聯網、電商和在線教育股,在今年底和2023年的反彈趨勢較為確定。
電商龍頭中,阿里巴巴和京東分別較10月底的階段低位反彈近40%和逾50%,拼多多和唯品會則大漲(唯品會漲超62%)。互聯網龍頭里,騰訊ADR和百度分別較10月低位反彈65%和50%。
在線教育龍頭中,好未來全年累漲超81%,新東方全年漲超62%。有分析稱,新東方在線靠著知識帶貨成功轉型直播電商,業績和毛利率顯著超出市場預期,引燃在線教育新商業模式的希望。
新冠疫情未消的大背景下,中概醫藥股追隨歐美同行年末走高。在美上市的萬春醫藥全年跌價近六成,但12月累漲近228%,天演藥業全年跌價八成,但12月漲超17%,九洲大藥房全年跌24%,但12月漲超90%。
而今年中概股最大的輸家之一莫過于電動汽車制造商。小鵬汽車全年累跌近81%領跌“中概新能源造車三傻”,最新市值不足千億元人民幣。因供應鏈干擾大幅下調四季度交付展望的蔚來汽車全年超69%,理想汽車全年累跌近38%。
分析指出,激烈的市場競爭、成本上漲、供應鏈被疫情干擾和全球芯片短缺,對全球新能源汽車股都不利,行業龍頭特斯拉今年更是跌價2/3,甚至有人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勢頭放緩。
其他跌幅較深的個股包括:中概區塊鏈概念股追隨幣圈丑聞下跌,嘉楠科技全年累跌60%。金融科技龍頭陸金所跌65%,富途證券原本年內累漲36%,12月30日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暴跌超30%令年內轉跌,原因是赴港上市延后,同行老虎證券周五跌超28%,全年跌幅擴大至30%。
今年可圈可點的“妖股”還有:被市場錯誤解讀為“李嘉誠概念股”在7月22日上市的尚乘數科,16個交易日內暴漲超200倍,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和騰訊,長江集團撇清關系后,尚乘數科又在5個交易日里回落超90%,全年則較發行價7.8美元累漲超25%。
另據英為財情統計,回港上市的中概股在2022年從7家增至11家,反映出中概股正加速回流。目前,回港中概股板塊包括28家公司,既有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等傳統互聯網巨頭,也有寶尊電商-W、金融壹賬通等小而美的企業:
騰訊音樂-SW全年漲超80%拔得頭籌。緊隨其后的是新東方-S、360數科-S、名創優品、攜程集團-S等公司,年內漲幅分別為75.28%、59.28%、55.24%、43.40%。
小鵬汽車-W全年跌近80%,在回港中概股位列倒數第一。金融壹賬通、寶尊電商-W、和黃醫藥、萬國數據-SW等跌幅也相對較大,分別為-73.02%、-61.41%、-57.67%、-54.75%。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