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互聯社會的什么基礎設施(為ESG構筑可信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激勵更多個人和企業助力“雙碳”)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永菲 冉學東 北京報道
隨著ESG理念深入人心,區塊鏈技術又有了新的落腳點。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發展ESG的落地場景在不斷增多,如區塊鏈重塑了供應鏈金融、食品生產流通追蹤以及對碳足跡進行鏈上追蹤,實時監控等均是區塊鏈技術在ESG發展中較為成熟落地應用。
當然這里也孕育著巨大的商機,許多技術服務商暗中尋找突破。4月27日,微眾銀行宣布推出“微眾區塊鏈”,成為首家以區塊鏈技術踐行與推動ESG發展的互聯網銀行。
構筑ESG可信基礎設施
區塊鏈技術鏈上追蹤不可篡改的優勢,是推進ESG發展的技術支持。以區塊鏈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過去十年時間里承擔了先行探索者的角色,有效提升了數字普惠金融的效率,并延伸到政務、監管科技、農業、物聯網、醫療等重點產業領域,提升了協作效率,降低了協作成本。如區塊鏈重塑了供應鏈金融、食品生產流通追蹤以及對碳足跡進行鏈上追蹤,實時監控等均是較為成熟的落地應用。
我國金融ESG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難點,比如信息不對稱、標準缺失以及人才不足等問題,除了政策方面的推進,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數字時代新技術為上述難點在技術方面提出了解決辦法。
在4月27日的“微眾區塊鏈”品牌發布會上,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向本報記者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發展數字經濟彌合‘數字鴻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級戰略目標,給金融科技行業特別是區塊鏈的發展提供了新著力點。金融科技業應從單純提升效率,轉向促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企業在戰略定位敏捷試錯,創新意愿以及前沿科技方面的優勢。”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微眾銀行就組建了區塊鏈團隊。經過兩年攻堅,實現了區塊鏈技術的自主安全可控,2017年將牽頭研發的區塊鏈底層平臺FISCO BCOS研究成果完全開源。時隔7年,2022年4月27日,微眾區塊鏈品牌成立。
在助力實體經濟方面與貫徹ESG理念方面,目前微眾區塊鏈以自主創新的區塊鏈技術與多方共建的開源聯盟鏈生態圈已匯聚超過3000家機構與企業、7萬多名個人成員,成功支持了金融、醫療、司法、農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的數百個區塊鏈應用落地,支撐產業數字化的標桿應用超過200個。
對于具體如何構筑ESG可信基礎設施,微眾銀行分布式商業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范瑞彬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在區塊鏈技術發展實體經濟對于產業數字化發展已經非常重視,但是卻忽略了ESG,這并不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區塊鏈其實對于鄉村振興、碳中和、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與社會公共服務等一系列的ESG應用落地大有助力。如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多方協作網絡,激勵更多的個人和企業助力‘雙碳’;在鄉村振興領域,可利用區塊鏈技術結合5G物聯網,搭建溯源平臺,促進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也可以推動農業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伙伴之間的信任。”
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區塊鏈技術要真正落實到實體經濟發展,以聯盟鏈為基礎發展產業區塊鏈,實現在合規基礎上對數據進行追蹤溯源等促進ESG的發展。
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為例,區塊鏈技術在解決跨境業務辦理流程煩瑣,反復成本高,體驗不佳以及數據安全隱私涉及合規風險等一系列問題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廣東出臺了80條金融舉措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均提到推動大灣區居民學習、就業、創業、生活、金融一體化,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以及跨境數據要素跨境安全有序流動。
在粵澳兩地相關政府的指導下,珠海華發投資控股集團、深圳聯合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微眾銀行利用區塊鏈結合DDTP分布式數據傳輸協議搭建了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推進用戶自主驅動數據提交及核驗機制,解決數據跨境合法的流動,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同時,又能夠推動個人信息可攜帶權。
對于區塊鏈技術促進實體經濟創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區塊鏈創新團隊負責人相里鵬認為,在合規前提下堅定發展國產開源區塊鏈底層技術,以政府引導為主,以市場手段為輔,調動和利用國內外資源力量,以保障區塊鏈供應安全為最終目標,轉化實驗室成果推進產業化科技創新,建立區塊鏈自主可控認證和評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