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區塊鏈的運用(園區懇談會 布局元宇宙①區塊鏈的投資邏輯與困境)

區塊鏈的運用(園區懇談會 布局元宇宙①區塊鏈的投資邏輯與困境)

澎湃新聞記者 王琳杰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元宇宙”異常火爆。國內眾多城市推出相應的元宇宙發展政策及規劃,各地的元宇宙特色產業園區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和規劃中。近日,我們走進國內的元宇宙園區,圍繞區塊鏈、人機交互、電子游戲、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物聯網等元宇宙發展的六大支撐技術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邀請園區負責人、企業管理者與行業專家,共議元宇宙產業如何落地,及未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園區懇談會”以園區為基點,以圓桌對談方式討論產業發展問題,持續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當下與未來。我們期待與產業發展主體攜手發起議題,深入討論產業發展的方向與路徑,共同助力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

主持人:澎湃新聞記者 王琳杰

與談人:張元杰 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聯合創始人

石嵐 咖菲科技創始人兼CEO

焦正道 雙鏡2M創始人兼CEO

陳俊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事業部主任

區塊鏈是智能化元宇宙新賽道的戰略選擇。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竄改等特性使其成為元宇宙和Web3.0產業應用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建設元宇宙的一項根技術。

基于區塊鏈技術,未來元宇宙可以實現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的密切融合,并且,每個用戶可以在這個系統內進行內容生產和編輯。元宇宙的世界將是開放、真實、公平、協作共建的。

各地政府都在競相推出元宇宙產業規劃,上海一直是先行者。2022年7月8日,《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發布,該方案明確,要發展區塊鏈應用,探索Web3.0技術研發和生態化發展,推動分布式存儲、可信認證、隱私計算、智能合約等融合應用。方案預計,到2025年“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

如何將元宇宙產業實實在在落地?這不僅是政府規劃的藍圖,更需要企業端商業模式的可行及推廣。

區塊鏈天然具有金融基礎設施屬性,所以談及落地和應用,人們自然將其與數字貨幣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區塊鏈的落地和應用還有更大的空間。

NFT是一個成熟的樣態,過去兩年,NFT在藝術、文娛領域率先掀起了熱潮。數字藝術應用也是中國發展區塊鏈業務形態中占比最多的,此外還有解決方案、基礎設施、行業服務、底層平臺等方面可以探索。

位于上海市徐匯區的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是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上下樓就是上下游”,這里集聚了期智研究院、樹圖區塊鏈研究院、微軟亞研院、商湯科技等頭部人工智能企業,為園區邁向元宇宙賽道提供了較好的產業基礎。

本期,澎湃新聞園區懇談會聚焦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邀請園區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共話區塊鏈生態在元宇宙發展中的作用,以及行業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

區塊鏈在元宇宙世界中的角色和應用

澎湃新聞:區塊鏈在元宇宙世界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為這個世界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張元杰:區塊鏈出現之前,數據擁有明確的邊界。區塊鏈出現后,數據作為一種資產,可以給個人確權。一旦做到了數據資產的個人化,就可以做到解放生產力,大家有極大動力去參與數字經濟。因為只有做到數字資產個人層面的確權,才有可能激發人們的生產動力。

這跟改革開放初期包產到戶的作用是一樣的,只有把經濟利益確權到個人,而不是吃大鍋飯,才真的有可能讓元宇宙經濟得到巨大的騰飛。

區塊鏈是整個數字經濟基礎的技術支撐,是元宇宙的上層建筑。沒有這些,元宇宙經濟根本發展不起來,還是過去互聯網的商業范式,而這個商業范式越走路越窄。

區塊鏈則給web3.0和元宇宙經濟帶來了經濟模式的革新。

澎湃新聞:這種商業模式落地是什么樣的形態?用戶/企業怎么參與其中?

張元杰:這里有數字社交、數字營銷還有數字內容,這些方案可以讓用戶參與到數字經濟當中來,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公有鏈作為底層基礎設施,可以降低用戶參與數字經濟的門檻,包括創業門檻,推動萬眾創業、大眾創新,共同參與分享經濟成果,而不是壟斷數字經濟。

石嵐:元宇宙和NFT可以看作是率先落地的商業場景,同時也能夠把區塊鏈技術跟C端的消費者和B端的實體經濟需求緊密連接在一起。

咖菲科技是一家專門為元宇宙和NFT而生的公司,為品牌企業提供數字藏品營銷SAAS平臺和元宇宙營銷服務,打造了數字藏品跨鏈展示互動平臺——星際島。

我們看到,由于技術變革和年輕一代需求的變遷,從信息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的發展是未來20年巨大的機會。所以,我們組建團隊快速進入這個領域。

過去一年,我們服務了大量行業頭部客戶,做了中國十幾個行業數字藏品營銷的首發案例,這個市場很廣闊。

焦正道:雙鏡2M是國內第一家主做博物館系列的NFT發行平臺。現在的定位是一個養成系品牌運營平臺。

我們希望年輕人像養成自己的idol(偶像)一樣,深度參與到一個品牌的共創管理以及營銷傳播過程,而用戶也可以從品牌增值中收獲經濟價值和精神享受。

Web3.0是去中心化,更加開放的。大眾可以參與其中進行創作,產生新的內容。比如,我們和萬和天一影視公司合作的項目。關于劇本的生產過程中,過去傳統的模式下,生產者就是生產者,消費者就是消費者,兩者邊界明確。現在,我們探索一種去中心化的生產關系。消費者不僅消費,也參與內容的制作和共創。既是消費者也是內容生產者,同時也是版權共有者,這是新的去中心化生產關系的探索。

因為Z世代的年輕人需要更多的參與感。他們選擇購買某個品牌,選擇的是品牌的調性或者所傳達的價值觀。而web3.0的開放性、去中心化,可以讓用戶參與到品牌故事當中,去共創內容。

web3在國內落地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就是放大用戶參與品牌的構建。

澎湃新聞:在繁榮生態方面,樹圖區塊鏈是怎么策源的?

張元杰:樹圖公有鏈在4年前立項,2年前上線。除了一些政務服務,我們主要涉及元宇宙和NFT領域。目前涉及的品牌超過300家,發行的NFT數字藏品數量也接近500萬個。我們的生態企業目前有70多家,其中超過一半都注冊在上海徐匯區。

首先,這與公有鏈本身的特性有關。公有鏈是一個開源的底層基礎設施平臺,最基本功能就是數字資產的分布式賬本,大家可以在上面發行數字資產。而元宇宙、web3.0的發展邏輯是去中心化的,開放的。這種生態下,數據可以互聯互通。企業、用戶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助力。

雙鏡為什么愿意來到西岸?因為我們生態里面有一個用戶可以和他們公司進行合作。

大家聚在一起可以進行思想碰撞。商業上的合作都很自然,而且合作效果又非常顯著。當參與人數達到一定數量之后,就會從量變到質變,形成更好的生態。但要強調的是,只有在特定技術范式下才能達成共識。

此外,我們也一直在做一些行業討論和宣發推廣工作。我們組織行業研討會,去介紹區塊鏈技術,介紹海外的一些成功發展經驗,甚至進行一些小范圍的宣發推廣和市場教育,對下游的生態企業也是有影響的。

澎湃新聞:目前鏈上生態集聚的多是一些小型創業公司。能否介紹下他們的經營邏輯?

張元杰:我們提供的是開放式底層基礎設施,追求的不是所謂的利潤最大化,而是聚集效應,實現生態繁榮。

很多創業企業都選擇公有鏈起步,因為公鏈不會對企業做很多限制,沒有內容審查,也不用捆綁銷售,部署什么樣的合約都由企業自己決定。所以,這些初創企業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加入到生態,然后進行元宇宙經濟業務。

在這個生態里面,不管是消費還是創作的用戶,都可以收獲一些精神或者經濟價值。

相比之下,互聯網公司的目標是商業實體利潤最大化。公有鏈的邏輯與大廠盈利的需求是矛盾的。

焦正道:互聯網大廠的終極目標都是要打造一個超級應用,提供給3億Z世代人使用。元宇宙的終極目標是要讓這3億Z時代人自己打造精神家園,所以一定是自下而上的,這兩者的底層邏輯是不一樣的。

在元宇宙中,數字資產是自己的,可以在各個場景去使用。不同的價值體系、文化體系、能力體系的小伙伴在做不同的事,這些可以彼此打通的。

聯盟鏈VS公有鏈,哪個是未來

澎湃新聞:數字產品在上鏈的時候,選擇公有鏈還是聯盟鏈?

張元杰:如果只是限于數字資產,這種單一展示或者發售,或者交易的幾個環節,其實選擇公鏈和聯盟鏈沒有太大差別。

政務方面,更多用到聯盟鏈。因為涉及到隱私安全這些問題,那么選擇聯盟鏈其實和選擇一個中心化數據庫沒有太大區別。中心化數據庫對數據的訪問或者讀寫都有很強的控制性,安全性很高,但是意味著開放性和連接性也很差。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僅僅是數字資產、NFT這種模式是非常單薄的,也不可持續,最終還是要去構建一個生態。出于對監管或者合規的強調,大家更相信聯盟鏈。

聯盟鏈將會逐漸呈現出很明顯的疲態,即使是有互聯網大廠背書的數字藏品平臺也都在節節敗退。公有鏈上,用戶的數據本身就是互通互聯。百花齊放的Web3.0創業者才有可能為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場景,這些特征現在已經開始逐漸出現。在我們生態里,大家正在熱火朝天地互相對接。

澎湃新聞:和國外技術相比,國內區塊鏈發展還有哪些差距?怎么去改進?

張元杰:首先國內和國外的公有鏈路線有根本性差異。

國外區塊鏈核心是交易所,真正的公有鏈像以太坊,他們的路徑就是先金融化,先發展金融應用,然后再在這上面去發展各式各樣的應用。這條路線在中國是不可行的,央行明令禁止數字貨幣。

所以,我們需要跳過這一步,直接發展web3.0,重視生態、內容和營銷。要企業家和用戶能夠去創造一個合理的經濟業態才行。

雙鏡和咖菲科技都是很有生機很有活力的經濟業態,所以我們越來越有信心。即使第一個階段不做金融化,也能夠直接去做web3.0。

至于向國際市場去拓展的話,拋開金融去跟這些公有鏈PK很難,整個生態、模式、市值、發展方向都不一樣。但是未來,我們這些企業家慢慢會以弱金融的方式出海。

澎湃新聞:除了NFT,區塊鏈賦能哪些產業前景廣闊?

石嵐:萬物皆可NFT。任何一個新技術在落地的時候,最先的場景往往都是在文化、娛樂、游戲這些領域。

現實生活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場景、每一種商業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可以找到跟元宇宙、數字創新、區塊鏈技術產生交互的地方。

接下來產業互聯網變成產業元宇宙,各行各業都可以去觸達到,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

焦正道:數字藏品、數字藝術品是NFT的先行軍,但目前只有非常小部分。3億Z世代的年輕人,實際參與過購買NFT的用戶大約只有 100萬人,占比很小。大部分年輕人還沒有接入進來。

NFT本質上是確權工具,第一可以確定你是誰;第二可以確定這件物品屬于誰。確權這件事情,在結合各個產業的時候都會碰撞出不一樣的東西。

確權的最底層邏輯是讓資產屬于用戶,也就是說,用戶消費的數字資產,能真正成為資產,而不是服務。這將為各個產業帶來一些變革。

產業面臨的困境與需要的支持

澎湃新聞:企業為什么落戶西岸?目前,在技術和市場方面有哪些挑戰?

焦正道:我們團隊總共40人左右,主要技術團隊還在北京,然后也逐步會來上海徐匯,現在商務團隊在上海這邊。

文博是我們上一個階段的方向,因為文博系統整個決策流程會很長,用戶能實際參與進去的東西很多。我們目前也在探索更多的模式,重點還是圍繞更偏向年輕人的品牌養成邏輯。

石嵐:我們今年上半年把注冊地遷移到了徐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我們看中了徐匯在科技和藝術這兩個領域深厚的產業基礎。第二,看到了整個生態企業在這里的強聯動,在這樣的一個生態環境中,我們會有更大作為。

陳俊琰:這三年人工智能產業會發展比較快一些,西岸是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戰略集群。我們當時也是圍繞科技創新應用擴展和生態培育,去做的布局規劃。

西岸在人工智能產業集聚過程中,一方面,聚焦原創性基礎研究,強化對本市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戰略承接,構建起“1(浦江實驗室)+2(期智研究院、微軟亞研院兩大世界頂級研究機構)+3(商湯科技“智能視覺”、依圖科技“視覺計算”、明略科技“營銷智能”三大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科技創新體系。特別是浦江實驗室,是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打造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上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的重要機構。

高能級創新平臺與創新型頭部企業同時發揮了“塔尖”引領作用,支持西岸重點建設國際人工智能總部基地。

另一方面,徐匯多年積蘊的濃厚人文藝術氛圍使得ART(藝術)成為西岸的另一個引擎,在“引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也為AI賦能提供了更多場景;目前,西岸正以“AI+ART”雙A戰略為引領,突出AI與水岸生態、藝術人文、智能體驗相結合,加速數字內容、數字藏品等領域的探索。徐匯區對人工智能產業領域投入了大量扶持資金。

當下發展元宇宙產業,未來可以成立元宇宙聯盟,數字藏品也好,NFT也好,要有一個聯盟或者協會去把生態打造起來。

澎湃新聞:產業政策方面,企業還需要哪些幫助?

張元杰:人才和科研資金支持這些肯定是錦上添花,但是,當下更需要的是一些監管和支撐。

首先是要一個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沙盒監管。在沒有監管規則之前,是否可以成立行業協會。這樣,企業之間,企業和政府間可以有一個溝通渠道,促進生態良性循環。

同時,也需要對一些行業中的不良現象保持警惕并加強監管。區塊鏈是個賬本結構,可以交易。有一些企業打著數字藏品的名義進行炒作,這些都需要高度監管。

第二,很多支付的通道以及一些流量渠道被互聯網大廠壟斷。所以,是否可以去和這些互聯網大廠溝通,把這些渠道打開,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當然大廠有大廠的考量,確實有一些害群之馬擾亂了市場生態。這些東西都根本不上鏈,割一波韭菜就跑路。這種混亂無序的市場狀態下,大廠是有所考慮的。但是,大廠把握了流量的入口、支付入口,他們就開始變成了規則制定者。

第三,在稅法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給這些創業企業更好的支持。

石嵐:我們最關注的還是政策監管上的明確性。這次《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間是提到了NFT,之前的報告和政策中間對元宇宙也有很多支持,我覺得,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和信心的支持。

這個行業確實有一些不正規的企業,我們很擔心 “劣幣驅逐良幣”。就是這些不守規矩的企業打法律擦邊球,或者是一些違法的企業,會帶來一刀切的監管政策。所以,希望政府能夠有一個沙盒監管,對一些有資質,合規的企業可以納入沙盒監管。

第二,我們現在處于元宇宙行業發展早期,在商業落地場景、消費者認知、客戶認知上仍然很不成熟。

如果政府包括行業組織能夠組織一些研討會,發布一些報告,邀請行業頭部企業來共創成功案例,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將會非常利好。

這也是政府和行業組織可以發揮監管和引導作用的一種機制,建議徐匯和西岸可以往這個方向去發力,我們也非常愿意來支持。

最后,希望構建行業規范:形成一些數據標準、生態標準等。

焦正道:我們也呼吁政府可以有更多的監管跟標準出來,至少讓企業明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達到什么條件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碰的。因為有了對應的標準與紅線,行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作為一家初創型公司,很多服務都需要第三方提供,比如支付業務,各家都有各自的標準,所以我們花在辦各種證上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很高。

另外,投融資方面也需要監管政策更加明確,這樣,我們從業者可以選擇好正確的方向,整個行業也會有更好的業態。

澎湃新聞:行業比較新,企業發展人才招聘情況怎么樣?

焦正道:行業在快速迭代,人才其實也在快速迭代,所以經驗在這個行業可能沒那么重要,更多的還是探索性精神,以及能舉一反三,快速應用自己能力模型的人,所以這對軟實力要求會更多。

硬實力人才,相對好招。但是,市場運營以及營銷方面的人才相對稀缺,我們對這類人才的需要更迫切。

石嵐:我們特別需要開發人才,尤其是既懂web2.0又懂web3.0的開發人才。

整個中國現在web3.0工程師還是稀缺。不管大學畢業生,還是有實踐經驗的人才都非常稀缺,如果在徐匯或者上海能夠建一些這樣的人才培養計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會非常有利。

另外,上海的人才成本也非常高,我們希望政府、行業在供給層面能夠擴大規模,降低企業成本。

張元杰:我們主要缺少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開發的人才。

這方面人才基本都被海外的生態吸引走了。因為海外可以做金融,待遇非常豐厚。這樣背景下,國內做元宇宙藏品,還有NFT這些智能合約區塊鏈的開發人員,得重新培養,而我們的預算又很有限。

我們有一個北斗計劃,每年都深入幾十所高校,和高校學生組織合作,然后去培養人才。如果政府能夠給我們一些支持,更有利于行業發展。

澎湃新聞:西岸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為元宇宙產業布局提供了基礎,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推進?

陳俊琰:徐匯區作為中心城區,發展數據經濟具有天然的優勢。在過去幾年里,前瞻性地布局培育了人工智能產業,并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而現在“元宇宙”概念,具備成為徐匯區下一輪數字經濟發力點的條件。徐匯區在“元宇宙”的各個技術領域均有一批優質企業和研發機構布局,重點企業100余家,專業人才高度集聚,具備培育元宇宙產業的豐厚土壤。

下一步,徐匯區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網絡游戲等產業集聚的先發優勢,搶占元宇宙產業發展先機,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科技先行,推進元宇宙關鍵技術儲備。為保障元宇宙產業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聯合標準研究機構前瞻布局元宇宙相關標準規范研究;發揮區內頂尖科研機構強大的技術攻關能力,推動虛擬現實引擎、區塊鏈、腦機融合、AR/VR新一代智能終端等元宇宙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和應用落地;聚焦基礎軟硬件和前沿技術,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和應用創新能力。

二是全民共建,集聚元宇宙產業生態能量。區內政產學研聯合成立元宇宙行業聯盟等平臺,開展產業生態共建、技術創新聯動、項目資源共享;依托智庫機構,促進跨行業、跨領域的廣泛技術交流、成果發布、生態合作;引入社會資本,共同打造區域元宇宙創新中心,鼓勵各類中小企業參與元宇宙建設。

三是需求導向,推動元宇宙場景試點落地。加強高速網絡、算力等元宇宙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區內騰訊、網易等頭部公司的優勢,推動虛實融合引擎及平臺研發,帶動VR終端、數字人等關聯領域產業化發展;在濱江西岸、漕河涇等具有產業基礎的園區推動元宇宙可體驗場景的率先落地突破;充分結合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相關工作,利用元宇宙相關產業及技術,賦能城市治理、社區十五分鐘生活圈、數字孿生學校、互聯網醫院、智能交通、虛擬商圈、數字體育等場景,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標桿應用。

海報設計:白浪

責任編輯:田春玲

校對:丁曉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