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2022年流行趨勢關鍵詞(2022即將過去,這些詞語在這一年流行,你都聽過嗎?)

2022年流行趨勢關鍵詞(2022即將過去,這些詞語在這一年流行,你都聽過嗎?)

聽過大白,但知道冤種嗎? 「栓Q」是Thank you,嘴替是「嘴巴的代替」,我國2022年度流行語及熱搜詞一一出爐。 有的關鍵詞是對周遭環境的吐槽和宣泄,有些是個體處境的調侃與批判,但無論多么奇怪,卻都是對于社會變遷與時代記憶的反映,引發網友共鳴。

到了每一年的年末,許多機構總會舉辦年度流行語評選,同時慎重其事對待,先是讀者提名,然后網絡海選,最后經過專家評議,經歷3大階段方才出爐。

12月26日,上海出版社發行的《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語」,便是經過一關關淘汰才存留的詞匯,不過結果令人跌破眼鏡。

因為它們分別為:政策方面有關的「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和「中國式現代化」,以及與疫情及新聞事件有關的「大白」和「雪糕刺客」,其余還有常見用語如新賽道、煙火氣、天花板、拿捏、精神內耗、沉浸式。

相信眾多神奇的詞匯乍看之下,若不是生活在中國大陸的話,不容易明白個中含意,更難理解的是,部分平凡無奇的日常用語,竟會上榜成為大陸年輕網民年度代表的網絡流行語。

與前一年「中國2021年度流行語」相比,諸如躺平、元宇宙、YYDS、絕絕子等,無不展現出大眾極強的語文創造力。 前幾年的「流行語新詞」中,佛系青年、尬聊等字詞,雖然也是怪,但望文生義反而能引發共鳴,甚至不久之后流傳至港澳臺甚至于華人地區。

栓Q、嘴替,有看沒有懂

再對照2022年稍早,由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語言文字周報》,連續第4年所主辦的2022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十大網路熱議語」,其中所公布的票選結果,反倒符合了網絡文化中的無厘頭造梗與生機勃勃。

這一個榜單上,2022年十大網絡流行語為「栓Q」「PUA」「冤種」「小鎮做題家」「團長/團」「退! 退! 退!” 「嘴替」「一種很新的XX」「服了你個老六」「XX刺客」。

這些初讀也不易明白的字詞,大多像火星文,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史蒙輝在上海楊浦官方微信中指出,網絡流行語已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的交往方式之一,更是當代青年重要的生存空間與精神庇護所。

流行語之所以日新月異,主要是大眾借助網絡平臺,一來在公共空間中對社會環境與社會價值「發聲」,以彰顯個性,二是宣泄特定的社會情緒,三是表達對當下處境的群體感受,四是尋求深層次的情感共鳴與認同。

另外,入選2022年十大網絡熱議語則有:冰墩墩、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核酸、俄烏沖突、劉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數字經濟、網課、卡塔爾世界杯,也都是反映國內外大事和時代演進的注腳。

大白和大冤種

大白是指身著白色隔離防護服、投身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及志愿者,每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就是一身白。 這群人被譽為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是抗疫英雄和功臣,為大流行年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冤種源于東北方言,原指因為蒙受委屈而悶悶不樂的人,如今網絡中常用此詞來泛指做了傻事的人,也就是冤大頭、倒霉鬼的同義詞。

最初是一些東北的博主用此口頭語進行自嘲,因而帶起了流行; 后來網友們用「冤種」來形容自己或者身邊親友,其實隱含一種親切憨厚的感覺,來化解生活中「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不快經歷,還可表達又好笑又心疼的復雜情感。

劉畊宏女孩vs王心凌男孩

中國臺灣90年代偶像劉畊宏和甜心教主歌手王心凌,2022年不約而同在大陸翻紅。

湖南衛視《乘風破浪》邀請了王心凌參賽,第一首歌熱銷金曲《愛你》便勾起千禧年回憶,很多成家立業的中年男粉絲跟著昔日偶像唱唱跳跳跟的場面,紛紛上傳抖音,蔚為風潮。 這群人就被稱為「王心凌男孩」。

與之相映成趣的,則是「劉畊宏女孩」。

當劉畊宏在微博上示范健身操、引發上億觀看次數后,同樣也有一票年輕女生將跟著劉畊宏做操的影片上傳至抖音平臺。 換個角度看,也可說是人們在封控措施下的壓力出口。

網友點評,有人洞察出代際變遷,有人借此分析兩岸文化交流,也有人追憶上一代流行文化的高峰。 毋庸置疑的是,娛樂性節目仍然以特有的方式帶領大眾狂歡,對真實、美好、健康的追求永不會變。

栓Q

栓Q其實就是英文「thank you」的讀音衍生而來,英文的本意是感謝,出自B站bilibili,一位廣西農民大叔在一個介紹桂林陽朔山水的影片結尾,說了一句「Welcome to Guilin,welcome to Yangshuo,thank you」。 因為他說「thank you」時的發音非常像「栓Q」,吐字非常魔性,引得網友們爭相模仿,之后這個梗就火了。

雖然字面有個「謝(栓)」,但后來演變成用來表達無語狀態或是非常厭煩的情緒,而非真的用來表示對他人的感謝。

「退退退」「嘴替」

這個梗最早來源于一場真實的吵架:男子要求擺攤大媽讓出占用的停車位,質疑對方沒有營業執照,大媽見狀一邊用擊劍的姿勢向前邁步,一邊大喊退退退。

由于大媽的動作和語言頗具戲劇性,圍觀群眾拍攝到的抖音被快速傳播。

8個月后抖音號「憑欄聽風看雨」對這段影片二次加工,在字幕中用到「退退退」,才讓這個梗真正火了起來。 此詞用于抵制某件不喜歡的事情的發生或靠近,內心所起的心理防御作用。

嘴替,則是嘴巴的代替的簡稱,意指那些能夠代替廣大網友表達心聲的人。

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網絡普及率達74.4%。 其中,總是有些人善于捕捉并總結某一群體、某類人共同的想法,并能言簡意賅地表述出來。 網友們用「嘴替」來表達對這些精彩言論的肯定和對敢于發聲者的褒揚。

小鎮做題家

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的組員最早在2020年發明了這個有些自嘲意味的詞語,它本是指部分出身于農村或小城鎮,擅長應試,卻缺乏社會資源和綜合素質的名校學子。

但到了2022年,這個詞語卻「轉譯」為出身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的青年學子,通過高考實現了人生的進階,卻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甚大,即使靠多年苦讀,也無法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帶來的巨大差距。

這個指代詞令相當多人產生共情,因為在普通人的成長經驗中,總與「小鎮做題家」有些類似的遭遇: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里情況拮據,出于自卑甚至不敢和異性相處,最后只好努力做考試題目,想要靠分數彌補出身的不足。 這其實全面反映了我國基層社會的生活圖景。

無論這些流行語會曇花一現,抑或將歷久彌新,無不像一面時代的鏡子,映射出中國社會的變化及人們的記憶,值得記錄與理解。

服了你個老六

最開始指的是在射擊游戲中打法猥瑣,喜歡利用地形搞偷襲的玩家。

他們為了在游戲中取得勝利,無所不用其極,卡墻角,趴草叢,蹲房頂,每一個路過的玩家,都可能被他們的突然襲擊搞到心臟驟停!被陰死的玩家雖然很氣,但卻拿他們毫無辦法,只能看著淘汰回放無能狂怒。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把那些做事讓人很無語的人,統稱為老六。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