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可能實現嗎(什么是元宇宙?雪崩賦予了未來什么力量?)
元宇宙最近越來越火,連Facebook也直接改名為meta。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雪崩》,成為探尋理解賽博朋克世界的一個有效入口。這是一部值得認真閱讀的著作,在29年前,斯蒂芬森就在其中提出了“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同樣這也是一紙絕佳預言。
正如同馬斯克說:人類世界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人類社會可能只是高級文明設定的程序。“我們活在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十億分之一。”于是,扎克伯格直接去“臉”,擁抱馬斯克所說的模擬世界,人類未來的第二生存空間,這樣的行動算得上是元宇宙概念真正開始結出亮眼果實的見證。
讀《雪崩》,就像是在觀看一部具有典型美式色彩的好萊塢大片。所謂科技大國締造科技作家。書中的元宇宙,是由軟件、程序以及規則生成的在線虛擬世界,可以稱之為三維版的因特網。人們只要通過公共入口連接,就能以虛擬化身的形式進入其中,開啟有別于現實世界的另一種人生。
在元宇宙之中,你可以是噴火的怪獸、國家領導、異端世界里的邪靈。小說匯集了許多好萊塢大片的經典橋段:黑手黨、腐敗無能的政府、妄圖統治世界控制人類的大亨、擁有核彈的超級恐怖分子,以及男主角阿弘在阻止超級病毒“雪崩”散播毀壞虛擬與現實世界的情節。
字里行間赫然在列的移動計算、虛擬現實、數字貨幣、智能手機,盡管現在讀來,關于數中對超元域的刻畫似乎顯得并不是太過于腦洞大開,但如果是在30年前閱讀,我相信沒有讀者不會佩服贊嘆作者的才華與視野。彼時連pc機還未普及,互聯網離大多數人相距甚遠,當發現其中的暢想一一化為現實,我忍不住對尼爾·斯蒂芬森的筆觸與思維進行高度評價。
其實小說并非滿篇盡是深奧的計算機術語與奇形怪狀概念的瘋狂輸出,而是通過元宇宙給予“雪崩”新概念,傳遞這樣一種可以影響人腦的超級病毒。而在故事的背面,存放的是對人類大腦、語言、思維的底層邏輯,以及宗教、文明進步的更為深刻與有價值的思考與探討。
時歲昭昭,今天的元宇宙還只是一個科幻名詞,或者說,是一種幻想。但元宇宙從不是關于科技的幻想,而是關于力量的幻想。“給歲月與文明,而不是給文明與歲月”,劉慈欣如是說。不管是歲月還是文明,或許都是事先設定好的。科技小說的閱讀價值不在于文字用詞之華美吊詭,也不在于人物情節的刻畫與設計,而是在思想層面與意識領域對世界與人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