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數字孿生(元宇宙新主角:“數字虛擬人”上海制造)
均本報記者 張懿 攝 制圖:李潔
作為一屆以元宇宙為主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浦東張江正借機打造相關超級場景,特別是圍繞元宇宙中的一大主角——數字虛擬人,一批源于上海的產品和技術將亮相大會。在昨天的會前探營活動中,記者發現,數字虛擬人在上海已初步形成產業鏈,從形象生成、能力訓練,再到最終應用,一些先鋒企業拿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方案。或許不久后,隨著技術的演進,在某個元宇宙平臺上擁有自己的“阿凡達”將成為新的流行。
真實到毛孔的數字分身
進入張江科學會堂大廳,一名20多歲的大男孩正直面一臺手機,展現著自己豐富的表情創造能力。手機對著他的圓臉拍下的畫面,投射到一旁的大屏幕上,讓人誤以為他是在做一場直播。大屏幕上的“他”,五官相貌、眉眼嬉笑,的確與男孩本人完全同步,但再仔細看卻發現這不是直播——因為屏幕上的那張臉,胡子刮得干凈多了,另外眼皮上還有一顆在真人臉上早已消退了的青春痘。
這個場景就是由影眸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帶來的超寫實數字人,現場做演示的,是該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啟煊。據他介紹,影眸科技的“獨家秘笈”,是借助最新的神經網絡渲染技術,通過智能掃描人物的約30個表情,從而在元宇宙快速為當事人生成一個三維立體的“數字分身”。之所以是“超寫實”,是因為這個虛擬數字人真實到它臉上的每塊肌肉、每條褶皺、每個毛孔都復刻了本人,經得起近距離細細打量。
傳統上,要創造生成一位高度仿真的數字虛擬人,耗時起碼幾個月;而影眸科技的技術能使這個過程縮短為3到4天。張啟煊透露,他們的目標是在將來用手機就能制作虛擬人,并且將耗時進一步壓縮到“秒”級;同時,人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對數字分身進行藝術加工,比如生成一個高度仿真但具有國風動漫或者迪士尼風格的虛擬人,從而讓大家能自如地穿行在不同風格的元宇宙間。
與影眸展臺相鄰的是另一家元宇宙賽道的創新企業疊境科技。他們這次在現場擺下了一個由27個相機構成的三維掃描機器人,可以為與會者生成立體數字影像。雖然“寫實度”不及影眸,但速度更勝一籌。
讓虛擬人能“把天聊下去”
數字虛擬人要在元宇宙中與現實互動,必須具備一定的智能,這就為典型的人工智能(AI)企業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在張江人工智能島,國內“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擁有一個大型研發中心。公司副總裁張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高度關注數字虛擬人技術,希望通過人機協同,讓數字虛擬人更聰明,可以在元宇宙中為真實的人提供更好服務體驗。
本次大會,云從科技將重點展示其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并登臺講述他們對于數字虛擬人的一些新設想。張嶺透露,目前以客服機器人為代表的數字虛擬人,其智能水平與用戶期待還有很大差距,經常是這些數字客服一“開口”,就讓用戶感覺它傻傻的,迅速失去信任,感覺“聊不下去”。在云從科技看來,元宇宙中勢必需要大量數字虛擬人來提供各種服務,為此,技術公司一方面需要提高數字虛擬人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強化其針對場景的問題解決能力,使得虛擬客服在面對用戶提問時,不再只是機械地從預先準備好的問答庫中找答句,而是可以結合人的經驗與機器的智能,自動衍生出更自然、更有用的回答。
目前,沿著這種AI路線,云從科技已形成了一定成果。比如:在進行票據識別錄入的AI訓練時,其訓練效率已從過去需要10天左右,縮短為如今的一到兩個小時。可以想象,一旦該技術出現更大突破,未來,當你在元宇宙中遇到一個數字形象,可能真的無法辨清它是由物理世界的“真人”扮演,還是純粹的虛擬形象。
數字畫家、導游、演員來了
除了上述這些較為后臺的技術外,在張江科學會堂的元宇宙“超級場景”展示中,還有一些直接將數字虛擬人推向前臺的應用,這讓人們看到了在當下或許此類技術已具備廣泛的應用潛質。
由上海科技大學TIAMAT團隊帶來的“元宇宙AI畫家”,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關鍵詞,自動生成一幅數字繪畫作品。該團隊為記者展示的是一幅構圖夸張、創意大膽、視覺效果唯美的超現實主義圖景,這幅畫是“元宇宙AI畫家”根據“水龍卷、海浪、龍、藍白色調”等有限的幾個關鍵詞,在幾分鐘內自動生成的。據說,就在這不長的時間里,“畫家”先后畫了200多幅草稿,最后才修改迭代出最后的作品。
為幫助參觀者游覽張江科學會堂,本地企業衍視科技打造了一份基于元宇宙技術構建的全息影像導覽圖。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兩位吉祥物——“威客兄弟”,就以虛擬人的形象出任“導游”,在基于張江科學會堂實景建筑和道路繪制的元宇宙中,他們將帶領游客四處參觀。
此外,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還將有一部名為《再見Echo,你好未來》的音樂劇上演,而劇中將有一位數字虛擬人出任重要角色。由于主辦方在昨天的探營中并沒有劇透太多,大家的好奇心要想完全滿足,看來必須等到9月1日,這場萬眾期待的大會正式開幕。
作者:張懿
編輯:錢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