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BaaS助力區塊鏈技術開啟下一輪應用熱潮)
憑借不可篡改、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點,區塊鏈技術近年來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變革中的全新賽道,是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切入點。在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過程中,BaaS(Blockchainas aService)作為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發揮著關鍵的橋梁作用,能夠幫助用戶以較低的成本、較短的時間實現上鏈進程,輕松完成鏈構建、鏈使用和鏈管理,大大降低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門檻。從這個意義上看,未來區塊鏈技術要想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充分賦能實體經濟,離不開BaaS的助力,而BaaS本身也須針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調整和創新。對此,旺鏈科技副總經理蔡茂華指出,“區塊鏈BaaS服務平臺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各種難點、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品的平穩過渡,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后的提質增效”。
市場規模高速擴張行業痛點亟待突破
目前,國內區塊鏈行業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呈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根據IDC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內BaaS市場總體規模已達1.88億美元,同比增長92.6%,發展勢頭迅猛。市場規模的高速擴張意味著用戶需求的良性增長,不過從整體來看,區塊鏈BaaS平臺仍主要應用于政務與金融領域,尚未接入的市場雖然前景廣闊,要想進一步打開卻困難重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從用戶端來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區塊鏈的應用價值認知尚淺,其認知離實際的應用需求還有一段距離;而從產品端來看,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標準化、同質化產品也很難精確滿足各類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用戶認知與區塊鏈價值之間的鴻溝
近十年間,我國對于區塊鏈技術的態度經歷了從審慎研究到積極推進的重要轉變。目前,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許多省市已經陸續發布了區塊鏈專項政策,或者將區塊鏈寫入相關產業的“十四五”規劃中。但在政策高歌猛進的同時,區塊鏈技術的目標服務對象卻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認知滯后。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區塊鏈”還只停留在一個新名詞或概念的層面,他們對于區塊鏈技術特性、原理幾乎所知不多,在實踐上也難以與自身產業、業務發生關聯。
政策是開啟區塊鏈賦能產業發展的“鑰匙”,也是整個區塊鏈市場的“定海神針”。以此為基礎,實體企業從認知養成到區塊鏈技術價值的真正實現,依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旺鏈科技區塊鏈技術專家肖慧指出,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現階段并不愿意嘗試區塊鏈技術,也有部分企業雖然已經“試水”,還停留于“淺落地”層面。所以,在區塊鏈BaaS服務板塊,更縱深的服務和更廣闊的應用空間使得探索。
標準化產品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產品標準化與需求個性化之間的矛盾,是產品設計的永恒難題。對于技術創新難度大、周期長的區塊鏈應用來說,這種矛盾尤其突出。很多在區塊鏈應用方面有強需求的企業,在嘗試接入區塊鏈技術時會發現,一方面,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核心需求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即使過了溝通難關,市場上能夠提供的標準化、同質化產品可能根本無法滿足自己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肖慧指出,“在區塊鏈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很多區塊鏈服務商提供的功能非常基礎和簡單,很少真正使用智能合約去做業務”。
據IDC《2021年中國區塊鏈BaaS市場份額》報告,中國產業區塊鏈的發展體現為企業先做通用平臺再做垂直應用的模式,而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大型通用平臺建設已經走向中后期,需求牽引并反哺通用平臺的業務趨勢開始體現。這也就意味著,生產溯源、版權確權等垂直場景的應用在未來將會越來越普遍,BaaS平臺必須更加關注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實現。而歸根究底,技術是實現用戶需求的底層邏輯。蔡茂華認為,企業的需求如何通過技術語言進行轉換是目前區塊鏈應用的最大問題,供需的精準適配和對接仍然存在較大的發揮空間。“應該從區塊鏈的底層空間去做顛覆性的創新,而不是簡單地封裝開源的組件”。
以用戶為導向深耕技術創新
要想推動區塊鏈技術開啟新一輪應用熱潮、真正走向大規模應用,BaaS平臺至少還需要在上述用戶端和產品端兩個方面下功夫。蔡茂華認為,BaaS平臺需要真正做到以用戶為導向,深耕技術創新,在形成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提高自身供給能力的同時,推動整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立足用戶:抓住政策紅利 打破認知壁壘
用戶對區塊鏈的認知不足,是現階段區塊鏈應用落地最主要的非技術阻力。肖慧認為,“一項技術要能帶來實際效果,企業才可能去運用,但用戶自己可能比較難找到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降本增效的切入點”。目前,良好的政策環境已經為用戶形成對區塊鏈的積極認知打下了基礎。抓住政策紅利期,主動打破潛在用戶對于區塊鏈技術的認知壁壘,成為BaaS平臺進一步打開市場、在競爭中突圍的關鍵。
對此,蔡茂華指出,BaaS平臺要設計通俗易懂的方案,向用戶解釋區塊鏈技術能夠給業務帶來的變革,讓他們看到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實際成果,從根本上降低他們使用區塊鏈的心理門檻,才能更好地鋪開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推廣。
深耕技術:鞏固標準化服務 重視個性化需求
目前,國內BaaS市場還處在群雄逐鹿階段,一方面是以螞蟻、騰訊、浪潮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憑借原有的云體系搭建起BaaS平臺、充分發揮渠道優勢;另一方面,獨立區塊鏈技術提供商、行業公司的差異化競爭力也開始凸顯。肖慧認為,“不止阿里、騰訊這樣的大廠,很多做BaaS的中小企業也能滿足區塊鏈業務的基本需求,比如存證、溯源等。但面對企業越來越復雜與個性化的需求,要想在其中拔得頭籌,就要有核心競爭力,在市場中有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敏銳地察覺到垂直場景應用需求增長的市場現狀,以旺鏈科技研發的VoneBaaS平臺為代表的BaaS平臺已經開始在溯源鏈、物流鏈、版權鏈等專項區塊鏈業務布局,聚焦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真正解決產業數字化進程中的難點和痛點。比如,在溯源領域,上海住建委依托VoneBaaS搭建起建筑廢棄混凝土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建筑廢棄混凝土“收、運、處、用”全流程的管理和追溯,有利于建筑廢棄混凝土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在數字版權領域,新奧特視頻技術有限公司采用VoneBaaS打造了區塊鏈版權系統,能夠幫助客戶快速構建區塊鏈上層版權應用系統,實現了出版數據上鏈,作品發布即確認版權。
蔡茂華認為,在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的層面,要始終秉持開放的理念,不能因為某些技術的短暫突破而故步自封,除了在擅長的領域深耕,提升平臺自身的研發能力之外,還要主動去擁抱產業生態,形成良性互動。
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進步、企業升級轉型的必然選擇。2021年6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我國區塊鏈行業到2025年的短期目標是,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初具規模。以此為尺,在推動區塊鏈技術走向大規模應用的過程中,BaaS平臺還需要繼續發揮關鍵性的橋梁作用,不斷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多場景的應用落地,同時積極探索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其他前沿技術的融合發展路徑,實現產業區塊鏈更加多元化、深層次發展。
作者:鏈證經濟 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