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以比特幣為代表虛擬幣的收割機們,每年要割走多少韭菜?)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以比特幣為代表虛擬幣的收割機們,每年要割走多少韭菜?)

(思進注:文中的所謂“加密貨幣”,是指以比特幣為代表虛擬幣,在信用法幣的當代,沒有政府背書的話,根本就不是貨幣,只能是虛擬幣,最多只能算商品而已。再次強調,幣圈之人,不是韭菜,就是騙子,請普通投資者(非投機賭徒),敬而遠之……)

加密貨幣行業的收割機們,每年要割走多少韭菜?

來源 | 路財主

如果說,當代信用社會還存在著一個沒有政府監管,卻有著公開的、巨額利益存在的行業,大概非加密貨幣行業莫屬了。

正因為如此,加密貨幣行業的鐮刀和收割機們,割韭菜的時候從來都是毫不含糊。

就整個加密貨幣行業而言,不考慮那些花樣繁多的純粹的傳銷幣騙局、代投騙局,也不考慮那些對賭幣價漲跌而參與交易、互相對割的散戶和小鐮刀們,純粹地考慮那些持續從整個行業抽血的大型韭菜收割機,可以簡單分為三類:

幣圈的交易所;

礦圈的電力和礦池(礦機生產商);

鏈圈的IXO。

加密貨幣生態圈里,最為普通人所熟悉的割韭菜,就是打著什么ICO、IEO之類的籌資行為。根據PWC & Crypto Valley的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年的ICO規模達到70億美元,2018年ICO+STO規模為197億美元,2019年的ICO+STO+IEO規模為41億美元……

算下來,這些打著各種區塊鏈創新名號的抽血機,每年差不多都要從加密貨幣生態圈里額外抽走60億美元以上。

鏈圈至少還打著一個“創新”和“改變世界”的名頭,而礦圈的電力、礦池以及礦機生產商,則根本不屑于搞那些虛幻的名頭,干脆就是赤裸裸地拿錢說話。

下面的圖表,展示的是比特幣整個礦業的鏈條情況(其他的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實在太小,就暫時不計算了)。

礦工挖礦,需要向礦機商買礦機、向礦場交托管電費,向礦池交管理費——這都是真金白銀的一大筆出血,然后靠著挖出來的比特幣慢慢回本(原本大約是250-300天回本,但5.12減半之后,即便電價下降,礦機回本周期也已經普遍增長到了500-600天)。

這些錢,最終的去向,要么是電廠(無論火電或者水電),要么是礦機生產商(然后又有一部分去了芯片生產商那里),要么是礦池管理方——挖礦的礦工們,本來是加密貨幣生態圈最好的新入場資金,但這個資金,一開始就被電廠、礦機生產商和礦池管理方乃至一些大大小小的礦業中介給提前瓜分干凈,剩下礦工們自己,在幣價的漲跌中浮沉……

根據The Block數據,2018年比特幣礦業收入52.6億美元,2019年收入50億美元。

如果說,礦圈的抽血畢竟還需要與現實的電力、礦機生產商發生聯系的話,交易所才是加密貨幣行業真正強悍的超大型韭菜收割機和抽水機——特別是那幾個開100倍杠桿現貨和20倍杠桿期貨合約的領頭羊交易所。

這里先介紹一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狀況。

在比特幣發展早期,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數量用兩只手都數得過來:MtGox、Bitstamp、Btc-e、Vircurex等其他的幾家,還有點對點交易平臺Localbitcoins,但到了今天,幾乎任何一家進入加密貨幣行業的公司,心里想著念著的,都是要做個交易所……

因為行業變化太快,沒辦法對交易所的數量進行詳細統計,但上千家交易所應該還是有的,而且這個數字每周都還在增長。

客觀來說,要是考慮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生態狀況,交易所數量增加對于用戶和投資者而言是個好事,畢竟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自由競爭之下,誰更有實力和信譽,市場慢慢會篩選出來,而且避免了當年一個MtGox倒閉,引發整個加密貨幣行業進入大熊市的現象。

從性質上看,交易所分兩種:中心化交易所(Centralized Exchange,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centralized Exchange,DEX),但因為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各種交易上的不便,中心化的交易所還是在市場上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

為了吸引流量,很多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會通過機器人交易、購買排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所以各大中心化交易所的地位和排名一直都很魔幻,這里根據Bituniverse的透明交易排名(ETBR),用各大交易所冷錢包所存儲的比特幣數量排名(這個最實在),簡單介紹最主要的一些交易所。

排名第一的,毫無疑問是總部位于舊金山的Coinbase交易所,其冷錢包儲存的比特幣數量超過100萬枚,而按照注冊用戶數來看,Coinbase一直是全球流量最大的交易所——由于Coinbase強調合規化和無杠桿現貨交易,所以其每日的交易量并不大,但確實是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當中最安全、最正規、實力也最雄厚的一家。

排名第二、第三、第七的,分別是中國人創立的火幣交易所(Huobi)、幣安交易所(Binance)和幣行交易所(OKex)。根據1月底的數據,其各自的交易所冷錢包所擁有比特幣數量上,火幣大約46萬枚,幣安31萬枚、OKex有21萬枚——這三家交易所,也是我剛才提到開百倍現貨杠桿和20倍期貨杠桿最主要的三家交易所。當然,這三家交易所也都同時經營不帶杠桿的幣幣交易,而其中幣安的注冊用戶流量曾經一度暴漲,接近Coinbase。

雖然說以上三家交易所的合約交易量和持倉量都名列前茅,但在2020年3月份之前,就以比特幣合約交易量來看(比特幣占了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總市值的2/3),排第一的確是另外一家建立于塞舌爾、運營在香港、由一位美國黑人所開發的Bitmex交易所,其建立于2014年,也是全球第一個開發出幣本位的、但以美元計價的高杠桿合約交易所,所以其高杠桿比特幣合約交易量長期排名世界第一,其冷錢包也擁有超過27.5萬枚比特幣,排行第四。

下面的這兩張圖表,就是Skew網站統計的2019年底以來以美元計價的全球11家最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每日的比特幣合約交易量以及持倉量(未平倉合約)情況。

繼續按照交易所冷錢包持有的比特幣數量計,Bitfinex擁有29萬枚比特幣、Bitstamp擁有24萬枚比特幣、Kraken擁有17萬枚比特幣、Bittrex擁有12.5萬枚比特幣……

另一方面,如果從相對可靠的合約交易量和持倉量排名來看(根據skew數據),2020年3月份以前,比較穩定的是Bitmex排第一,Okex排第二,Huobi排第三,Binance排第四,而第五名及之后,則由BitFlyer、Bybit、Deribit、Coinflex、FTX、Kraken、Bitfinex等構成。相比之下,諸如CME、Bakkt等帶有官方性質的交易所,在加密貨幣交易的世界里,反而說不上有什么大的影響。

特別強調的是,正是因為Bitmex交易所的合約交易量長期在業內位居第一,3.12-3.13的比特幣大跌,正是在Bitmex交易所發起。因為其美元計價+幣本位結算的特點,導致該交易所的幣價一旦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就會形成幣價下跌的死亡循環,這一度將比特幣的價格從7000美元以上,24小時之內砸至3800美元……直到Bitmex可能是人為制造了一次宕機,才最終停止這個幣價下跌死循環,隨后幣價就很快反彈到了5000美元以上……

也正是3.12-3.13的的超級暴跌對Bitmex信用的不利影響,大量的用戶和量化交易團隊從Bitmex撤出,轉移到了Okex或者Huobi,目前Okex的合約交易量已經超越Bitmex而位居第一,而Huobi也經常位居第二。

交易所介紹到最后,特別要說明的是,以上所說是高杠桿合約交易量排名,如果說到比特幣高杠桿合約之外的另一種金融衍生品——期權,那么無論是每日持倉量還是交易量,Deribit交易所都是一家獨大,其他交易所加起來連Deribit一半的一半都不到。

不過,全市場比特幣期權的持倉量和交易量數據,只有高杠桿合約(期貨)持倉量和交易量的N分之一(下面兩幅圖對比上面兩幅圖)。

眾所周知,如果說交易是賭博的話,交易所就是開賭場的,不管你在賭博中賺錢還是賠錢,手續費都是要照付不誤的,這是很典型的一種市場抽血行為——某種程度上說,交易所每年的盈利,就代表著市場的失血量。

根據市場公開數據,2018年火幣的手續費超過了5億美元,2019年更是接近7億美元,而幣安2019年的凈利潤則在5.5億美元,而Bitmex的負責人曾聲稱,該交易所2018年年中到2019年年中,僅比特幣的交易量合計就已經達到1萬億美元,哪怕按照萬分之五的手續費推算,其僅比特幣手續費的凈收入一年也在5億美元以上,根據某些市場數據估算,OKex的盈利整體應該與Bitmex接近。

顯然,就這4大交易所,一年就從市場上抽血20億美元以上,假定4大交易所交易量全網占比1/3的話,這意味著全體交易所每年至少從市場上抽血60億美元以上。

就這樣,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之中,鏈圈、礦圈和幣圈的所有最大型抽水機(韭菜收割機)相加,每年都要從這個系統中抽取170億美元,如果折算成比特幣,大約相當于190萬枚比特幣!

相比之下,在2020年5.12比特幣產出減半之前,一年也只有65.7萬枚新的比特幣產出,按當前的比特幣計價是60億美元,差不多剛好與被交易所抽走的資金相當。

如果忽略其他的幣種,我們可以把礦工們所挖出來的66萬枚比特幣當做加密貨幣系統造血和產出,與三大抽水機系統相抵消之后,市場還缺血110億美元,而這,正是我認為比特幣價格為何長期難以實現突破性上漲的原因。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礦圈、鏈圈還是幣圈,被抽走的資金(不管以幣計價還是以美元計價),很大一部分還是回到了市場中來,但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流出了整個加密貨幣系統(如流向電力、芯片領域的資金,還有IXO跑路之后兌換成法幣的資金),就整體來看,接下來,如果沒有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外部資金進入這個系統,幣圈、礦圈和鏈圈的抽水機抽得越狠,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整個加密貨幣的價格就越難上漲。

(思進注: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更并不代表本號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