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幣圈交易所跑路(監管兩月3次出手虛擬幣亂象,交易所宕機爆倉事件再揭秘)

幣圈交易所跑路(監管兩月3次出手虛擬幣亂象,交易所宕機爆倉事件再揭秘)

5月12日上午,比特幣迎來了歷史上第三次減半,價格也隨之巨幅波動。高位突破一萬美元僅兩日后比特幣暴跌,5月11日一度接近8500美金,而這次暴跌也導致很多投資者爆倉。

“我真的疲憊了,爆倉總是來得猝不及防,我打算減半后,把幣提出來退場了。”任健表示。兩個月前的虛擬幣大跌和交易所宕機曾讓任健爆過倉,損失30萬。

那次宕機爆倉后任健等投資者曾多次與虛擬幣平臺交涉,時至今日問題尚未解決。多位爆倉的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接到OKEx電話,提出賠償爆倉虧損額的1%的方案,但多數投資人認為虧損系平臺導致,因此并未接受這個方案。

記者了解,賠償方案也并非都是上述虧損額的1%,對于能夠提交相應證據的,OKEx平臺給投資者的賠償金一般在10%-15%。近日,有火幣投資者表示,收到爆倉虧損金額近三分之一的賠償。但也有多位投資者表示,火幣并未給出賠償方案。

據記者調查,OKEx、火幣、幣安三大交易所均有宕機歷史。而上述平臺是否是惡意宕機也引發輿論關注。對此,記者向OKEx和火幣發去采訪,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值得關注的是,虛擬幣交易一直是監管整治的重點。監管層兩個月內三次表態虛擬幣投機炒作和“割韭菜”套路。一位監管內部人士曾表示,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割韭菜”套路頻出,其中就包括惡意宕機逼迫杠桿交易“爆倉”從而操縱市場。此外,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聯合召開電話會議,指出要加強互聯網資產管理、虛擬幣投機炒作、非法外匯交易等其他領域新增風險的監測,建立快速研判、定性和處置打擊機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防止死灰復燃。

交易所宕機頻上演

加杠桿的投資者爆倉被“割韭菜”

伴隨虛擬幣的暴跌暴漲,虛擬幣投資再現活久見,三四月間有的虛擬幣平臺1個月內多次宕機。

“宕機近40分鐘,不能進行任何追加保證金或者撤單止損操作。宕機結束后,我就去賬戶查看記錄,合約賬戶都被爆倉歸零了。”回憶起讓他損失超30萬那次爆倉經過,在火幣、OKEx平臺進行虛擬幣投資的任健仍心有余悸。

這并非孤例。一位投資者提供給記者的截屏顯示,4月9日晚OKEx的APP界面再次顯示“網絡崩潰了”。無獨有偶,有投資者給新京報記者提供的錄屏信息顯示,3月30號13:38左右,火幣平臺出現卡頓,多次刷新顯示“網絡無法連接”,同時間段,錄屏顯示:投資者可以正常在百度進行搜索,當日下午,火幣發布公告稱,由于主網升級,火幣全球站現已暫停NAS和ATP的充幣和提幣業務。

之所以會出現爆倉,源于任健在交易所參與投資的業務——合約交易,他在兩個平臺選擇了5倍的杠桿來做多比特幣。

所謂合約業務,是近年來各大虛擬幣交易所新興起的業務,投資人可以用加杠桿的方式做空或做多虛擬幣,憑借“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獲得了投資人青睞。所謂的爆倉就是當合約價格向不利于投資者的方向變動(看漲合約持倉者的不利方向即價格下跌,看跌合約即價格上漲),當保證金不足時,將引發強制平倉,俗稱爆倉。

任健同時為記者提供了OKEx在當時卡頓的錄屏,視頻中為了排除是自己網絡的問題,任健嘗試用手機搜索百度、騰訊的網頁,發現都可以很快登錄。

這次爆倉波及的都是哪些投資者?

新京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本次爆倉的合約業務投資者主要集中在5倍-20倍杠桿,均為做多比特幣者。也有投資者表示“有見過加兩倍杠桿的都有爆倉的”。

實際上,早在 “爆倉慘劇”發生前,市場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多空不平衡,多位投資者對記者表示,此前做多的投資者遠高于做空者。之所以選擇做多比特幣,任健給出的理由具有共性,即 “以為比特幣價格跌了好幾天了,不會再跌了,所以做多”。

而實際上,從2月下旬開始,比特幣的價格就開始下跌。比特幣價格甚至一度跌到4000美元。

惡意宕機還是惡意維權?

多單爆倉后,火幣、OKEx相繼遭遇投資者“討伐”。

隨著宕機事件持續發酵,3月23日,OKex和火幣先后發布公告進行解釋,不過二者態度不同。OKEx承認了系統出現問題,表示:3月12日18:50 ~ 19:40期間,OKEx永續合約出現了一定時間的卡頓,由于平臺自身原因導致的無法交易,平臺會給予合適比例的補償。

而火幣則不承認宕機,其表示:3月12日期間“交易系統基本保持了穩定,資產系統產生一定范圍的劃轉延時現象,但不影響對交易的正常操作”,目前接觸到的客戶爆倉案例,并非由此引起。

同時,火幣表示:極個別客戶如果有出現因系統問題導致爆倉虧損的,火幣會調取后臺日志確認情況及明確責任歸屬后做相應處理。同時,火幣強調“不要被不明人士煽動和惡意維權行為所誤導”。

時間已過去了近兩個月,火幣和OKEx平臺陸續給出了賠償方案。新京報記者發現,二者提出的方案有區別,很多維權者對賠償方案并不滿意。

任健對記者表示,陸續接到了幾次OKEx的電話,每次給出的賠償方案都是一樣的,賠償3月12日爆倉損失的百分之一。“這個方案我沒辦法接受,因為我的虧損是由于平臺宕機,我無法操作導致的”任健說。

新京報記者聯系到多位OKEx平臺的投資人,很多投資人表示,接到的賠償方案與任健一樣,均為爆倉虧損額的1%,多數人表示無法接受。一位投資者表示,爆倉金額3000萬,Okex承諾提供30萬的體驗金(不能提現,只能開單),賠償比例僅1%。

但也有多位維權者表示,收到的賠償方案賠償比例較高,OKEx方面對于能夠提交相應證據的平臺投資者,賠償金一般在10%-15%。

而多位火幣投資者表示,火幣此前要求投資者提供平臺宕機的截屏或錄屏,否則不予賠償。一位投資者目前提交相關證據后,已經獲得3月12日爆倉虧損金額的三分之一;但也有投資者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火幣的聯系電話,以對賠償方案進一步溝通。

對于是否是惡意宕機,有交易所從業者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兩種分析。

在一家大型交易所(非涉事交易所)擔任高管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他們沒必要惡意宕機”,理由是一些小平臺也許有動機和用戶對賭,對于大平臺來講,這是自毀前程,沒有這個動機。

另一位交易所前工作人員李建(化名)對記者表示:這是合理的,交易所掌握所有用戶的數據,相當于在牌桌上一直有機會看到對方的牌,“你難道不會想跟對方賭嗎?“同時,他也“反駁”了所謂惡意宕機是對平臺信譽沖擊這一觀點:即使很多人明知道賭場很黑,也不影響賭場生意,誰不知道十賭九輸,但是還有十分之一的概率是贏,總有人想試試。

三大交易所都有宕機“歷史”

監管內部人士:已關注到交易所拔網線、惡意宕機

交易所宕機,投資者爆倉,從來不是新鮮事。記者調查發現,OKEx、火幣、幣安均有宕機“歷史”。

比如曾引發過“OKex9.5爆倉”事件,

2018年9月10日晚,OK集團創始人徐明星與“9.5爆倉”維權者產生糾紛,隨即被帶至派出所。

實際上,虛擬幣交易所的宕機事件也引發了監管層關注。

監管層內部人士此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一家平臺通過“拔網線”的方法,使得交易平臺多次出現閃退、卡頓、倉位無法顯示等異常現象,影響客戶正常的下單,撤單和平倉等交易操作。宕機時間一般持續半小時到2小時不等。同一時間,另一家平臺通過機器人買賣操縱價格,在其他平臺宕機期間將價格強制拉低或提升。客戶在加了10倍甚至20倍高杠桿的情況下,面對價格的巨幅波動,由于系統宕機無法選擇止損或補倉,只能被迫爆倉,最終損失慘重,甚至血本無歸。兩家平臺過一段時間交換角色,故伎重施,改為前者操縱價格,后者宕機以侵占客戶財產。

“調查發現,某大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在一年內共發生系統宕機6次,其中3次為突發故障宕機事件,官方確認過2次爆倉事件。目前已出現多起因虛擬貨幣平臺無法登錄而導致合約投資者利益受損的立案事件。”該監管層內部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近期,監管層依舊強調了加強虛擬幣投機炒作的監測。4月24日,互金整治領導小組和網貸整治領導小組近期聯合召開電話會議,指出要加強互聯網資產管理、虛擬幣投機炒作、非法外匯交易等其他領域新增風險的監測,建立快速研判、定性和處置打擊機制,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防止死灰復燃。

4月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 “中互金協會”)發布《關于參與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投機炒作的風險提示》稱,在ICO禁令后,為逃避監管打擊,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注冊或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繼續從事相關活動。

文中曝光,平臺會采用各種操縱市場手段侵占消費者財產,包括通過高買低賣,高頻交易等惡意操作程序侵占消費者財產;使用橫盤、拉盤,砸盤等技術手段操縱交易;通過宕機、拔網線、凍結資產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滯,參與杠桿交易的消費者因無法主動平倉引發爆倉而損失慘重。

而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⑧ | 不要被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騙了》,這篇文章揭露了虛擬貨幣交易所的三大套路:套路一:刷量嚴重。套路二:惡意爆倉。套路三:打著區塊鏈的旗號,打著高收益的幌子,實行詐騙之實。同時,文中指出“比特幣是避險資產”是一個偽命題。比特幣的波動率冠絕全球,這樣的高波動率資產,怎么能成為避險資產?

此前,新京報記者也通過系列調查,總結了虛擬貨幣“割韭菜”的多個套路。包括:通過虛假交易吸引客戶入場;惡意宕機逼迫杠桿交易“爆倉”從而操縱市場;項目方和交易所合作,團隊專職“拉盤砸盤”等。背后更是不乏吳忌寒、孫宇晨等幣圈大佬身影。更多內容,詳見《刷量、惡意宕機、協助洗錢,虛擬貨幣套路揭秘》《孫宇晨、吳忌寒等幣圈大佬背后:交易所七大割韭菜套路》。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岳彩周 孫勇 校對 王心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