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盡頭是元宇宙(產品沒出來,但元宇宙搶人大戰已經來了:漲薪30%起,比互聯網行業還賺錢)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繼鳳
在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的今天,元宇宙的招聘市場呈現出另一番天地。
Lucas是一名長期關注web3.0的程序員,2022年7月,他和幾個工作上認識的朋友聚在咖啡館里聊區塊鏈技術,還沒聊多長時間,另一個朋友直接帶著HR殺了過來,“現場就開始了招聘”。Lucas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投資人、互聯網公司對懂web3.0、元宇宙的人才非常感興趣”。
Lucas所遇到的事情并非個例。打開招聘軟件,放眼望去,與元宇宙相關的崗位薪資高于同行水平,但招聘方往往來自于你意想不到的企業。比如電商零售公司國美最近發布了高級元宇宙產品經理、元宇宙研發技術總監等眾多元宇宙相關職位的招聘信息,薪資區間在35K-75K。
元宇宙在過去一年時間里,迎來了大爆發。
2021年3月11日,沙盒游戲平臺Roblox把“元宇宙”寫進招股書,引燃了元宇宙概念。隨后中國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元宇宙產品,阿里巴巴和騰訊均成立了XR(擴展現實)部門,百度推出了首個國產元宇宙App“希壤”,字節跳動斥資數十億元收購VR設備研發商Pico。據有飯研究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業內已經出現了至少72起關于元宇宙領域的投融資。
不僅如此,各地方政府也瞄準“元宇宙”風口,上海、武漢、合肥等地把元宇宙寫進了2022年政府報告里。
但不管究竟什么是元宇宙,距離真正實現元宇宙還有多久,為了搶占下一個互聯網高地,多路人馬紛紛殺入這一賽道。闖入元宇宙后,他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兵買馬。風口、高科技、泡沫,疊加上“高薪”,交織在一起,就此形成了奇幻的求職景觀。
入局元宇宙,年薪百萬不是夢?
張元英沒預料到他能趕上風口。他起初在一家在線教育公司負責搭建VR虛擬教學場景,當時的VR、AR行業無人問津。
2021年下半年,他開始頻頻接到獵頭打來的電話。盡管只有三年的工作經驗,但獵頭給出的薪資水平遠超他的預期。“雖然我base比較低,但有些獵頭直接給出了薪酬翻倍的待遇。”
獵頭比普通求職者更先感受到招聘市場的變化。去年下半年,信泊爾人力資源的獵頭顧問文浩接觸到了一些互聯網高層,他發現,互聯網大廠都在躍躍欲試孵化一些元宇宙項目。今年年初,文浩就接到了某互聯網大廠的元宇宙人才招聘訂單。
高薪則是撬動人才的有力杠桿。市面上存在著這樣一個傳聞——“在元宇宙,年薪百萬不是夢”。不止一位獵頭告訴時代周報,這并非傳聞,在元宇宙,年薪百萬確實存在,并且很常見。
文浩指出,“在互聯網行業,阿里的P6級別就已經能拿年薪60萬左右了,到了P7+級別相當于一個團隊的小leader,年薪基本上也能達到百萬。”
下場招聘元宇宙人才的,大多是互聯網公司。因而元宇宙的招聘,其實也基本沿用互聯網公司的薪酬體系。所以年薪百萬不僅很常見,對于特別優秀的人才,企業甚至愿意開出更高的價錢。
文浩透露,某互聯網大廠的元宇宙項目團隊技術負責人,年薪已經達到300萬-400萬。
元宇宙行業,薪資的漲幅普遍比較可觀。文浩告訴時代周報,候選人跳槽到元宇宙行業,平均漲薪能達到30%左右。“放在互聯網行業鼎盛時期,30%的漲幅顯然是不突出的。但是,各處都在降薪裁員的情況下,這一漲幅確實很有吸引力。”文浩說。
高薪的另一面則是招聘門檻極高。文浩所服務的某互聯網大廠,基本上都是優中選優。
這些候選人,學歷是至少雙一流,公司和項目背景都要優秀,最好是在28-35歲之間,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成熟人才。對于這樣的人才標準,文浩給出了這樣的解釋:“企業喜歡招成熟的人才,其實是整個市場環境決定的。現在市場行情變化得太快,企業方沒有時間給員工學習和試錯的機會的,候選人必須來了就能上手,并且要以最快速做出企業方想要的東西。”
在文浩看來,某種程度上,不是因為元宇宙的概念讓這些崗位搖身一變成為了高薪崗位,而是元宇宙賽道招聘的人才,原本就很稀缺,他們原本就能年薪百萬,只不過現在套了一個元宇宙的殼子。獵頭Alu也認可文浩的觀點,“在元宇宙行業拿到年薪百萬的人,在互聯網大廠、游戲公司同樣也能拿到年薪百萬。”
想搶到人?沒那么容易
隨著元宇宙概念爆火,蹭熱點、蹭概念、湊熱鬧的公司越來越多。
2021年9月,游戲公司中青寶宣布推出一款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這家公司的市值、股價由此扶搖直上。但據紅星資本局報道,中青寶宣稱的元宇宙游戲《釀酒大師》,其內部更像是直播、電商的嵌合體,與此前的宣傳毫無關系。中青寶甚至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深交所要求中青寶就漲幅異動說明是否存在蹭元宇宙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動機。
除了游戲公司外,餐飲、美妝、直播領域的選手也開始入局。今年3月王老吉與Highstreet World簽約,在元宇宙上買了塊地;今年6月15日,原本做秀場直播的映客,已經把名字改名為“映宇宙”,準備入局“社交元宇宙”;自然堂于2021年雙十一推出“自然堂唐卡冰肌水+NFT版冰肌水”藏品。
基于以上種種,業內有人戲稱,“元宇宙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
但究竟什么是元宇宙?艾媒咨詢指出,當前對元宇宙的定義是指通過多種科技所構建起來的一種虛擬的宇宙形式,即人們可利用腦機接口、VR等科學技術沉浸式進入的數據世界。
復雜而深奧的概念其實意味著,元宇宙指向著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這其中包含了區塊鏈、數字藏品、元宇宙游戲等等細分行業。產業鏈長且生態龐雜,各個賽道的企業都能也都有機會在元宇宙中分得一杯羹。
除此之外,“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元宇宙的出現無疑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增長可能。”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所以,很多公司都考慮入局元宇宙,畢竟沒人愿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但這波搶人大戰中,真正的主力軍其實是這兩類公司——互聯網大廠、游戲公司。
“在技術面以及美術方面,元宇宙和游戲有共通性。游戲產業也有望成為元宇宙發展的突破口。所以很多游戲公司選擇下場搶人。”獵頭Alu表示。至于互聯網大廠,他們財大氣粗,更愿意也更有資本砸錢貯備人才。
元宇宙企業爭搶的最多還是技術類人才,包括前端、后端開發等等。在Lucas看來,這有點兒像2012、2013年,當時,移動互聯網公司為了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先機,都在瘋搶Android開發工程師。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能在這波搶人大戰中吃到紅利。
Alu常年從事游戲賽道的獵頭工作,今年有不少游戲公司入坑了元宇宙,所以他也順帶做一些元宇宙方向的招聘工作。
在元宇宙的招聘上,他明顯感覺到有些吃力。“現在整個行業處于高速發展期,企業又想招聘有經驗的成熟人才。這些懂技術又懂元宇宙的人才其實是稀缺的,所以得靠搶。”
不過,相比于入局元宇宙,這些人才其實有更好的去處。
Alu舉了這樣一個例子,“騰訊T11級別的技術專家,無論是做游戲項目還是做元宇宙項目,都能夠拿到年薪百萬。但這兩個崗位帶來著截然不同的職業前景:游戲行業旱澇保收,而元宇宙項目一旦模式沒跑通,很有可能面臨裁員失業的風險”。
最大的問題其實出在元宇宙賽道本身。目前元宇宙的前景并不明朗,這個龐大的產業還長出了大量的細分賽道,究竟哪一賽道能夠跑通,沒有人知道。
在Alu看來,在元宇宙賽道中,相對有前景的可能是虛擬場景以及虛擬偶像。但是前者和游戲的共同性極大,后者不少公司又有成熟產品了。這也就意味著,對于不少人才來說,去元宇宙賽道創業,是一項風險高收益并不明朗的賭注。
相比較而言,互聯網大廠有著平臺和薪資優勢,更容易吸引到優秀的元宇宙人才。文浩透露,他曾向某個互聯網大廠推薦了大概140個候選人,最后只留下了7個人。對于互聯網大廠來說,即便是元宇宙賽道,也是坑少蘿卜多的買方市場。
這場搶人大戰中,最尷尬則是創業型公司。Alu曾幫一些創業型公司尋找技術類人才,但是交付很不理想,不少候選人紛紛又回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創業公司無論是在薪酬待遇還是職業發展前景上,都比不上互聯網大廠,但這些公司反而有可能是最先跑出來的。”Alu不無感概道。
談未來尚早,仍是摸著石頭過河
美國《福布斯》網站曾在一篇報告中,列出了2022年里元宇宙的三大發展趨勢:爭奪優質人才、多領域投資以及突破創新體驗的邊界。
當資本的熱錢涌入整個賽道,給元宇宙行業的所有從業者,帶來了曙光、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與泡沫。
現在元宇宙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很多產品還沒有真正落地以及跑通商業模式。元宇宙最熱門的賽道分別是,VR/AR,元宇宙游戲、數字收藏以及社交社區。隨著激情退去,這四大賽道所面臨的挑戰和難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2015年、2016年,VR/AR行業一度爆火,但產品的不成熟、難以商業化落地、技術存在突破瓶頸讓整個賽道行情急轉直下。去年,因為元宇宙的爆火,VR/AR行業再次活了過來。不少VR/AR從業者,再次得到了市場的熱捧。
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分析師馬阿鑫分析認為,VR是重要的元宇宙接口,現在的底層技術相對成熟,但仍然面臨極大問題。比如當前的VR設備能夠實現2K、20PPD的像素密度,視場角能達到100度左右,亮度在100NIT左右。但要想給消費者提供較強的沉浸式體驗,VR設備至少需要達到8K、60PPD、180度、1000-2000NIT左右的數據標準。沉浸感有限,娛樂性自然有限。
數據公司SensorTower報告顯示,自“元宇宙”概念爆發以來,平均每天都會新增一個“元宇宙”APP。“元宇宙”仿佛股價和估值的“興奮劑”,在國內但凡和社交沾點邊的公司,都開始向元宇宙賽道遷徙。
但據藍鯨財經報道,這些元宇宙社交APP在火熱過一陣后都走向了落幕,雖然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元宇宙社交,但至今,元宇宙社交也并沒有創造出現象級的產品。
而數字收藏這一賽道,合規風險太高。8月17日,騰訊的數字收藏平臺——幻核發布公告稱,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相比之下,元宇宙游戲是不少投資人和從業者,最為看好的賽道。據國際知名游戲市場研究公司Newzoo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游戲市場規模或將達到破紀錄的2031億美元,同比增長5.4%。 同時,全球玩家數量也將突破30億人的大關。
據騰訊新聞報道,在2021年騰訊三季度的電話會議上,騰訊高管指出,“游戲是實現元宇宙非常好的基礎。要實現元宇宙,我們可以從游戲著手,看一下在未來如何更好地將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整合起來,實現更好的無縫的物理虛擬體驗。”
Lucas也十分看到這一賽道,在他看來,在游戲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中,元宇宙游戲其實是相當有潛力的。
據有飯研究不完全統計,2021全年至少發生了53起元宇宙相關投融資事件,其中搞游戲的最多,有16個,占比30%。
就目前各個公司推出的元宇宙游戲來看,元宇宙游戲距離真正的成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馬阿鑫預判,元宇宙游戲步入成熟需要滿足幾大特征,如果嘗試用一句話概括,應該是“立足新經濟、生態、技術的,低延遲、強交互的,虛擬的,虛實結合的世界”。
技術與產業尚未成熟前,元宇宙行業里的淘金者們可能需要在漫長的時間里摸著石頭過河。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Lucas、Alu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