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賦能金融(區塊鏈賦能金融系列(一):區塊鏈與金融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系 火星號精選)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區塊掘金者
出品:724 作者:三哥Joker
區塊鏈與金融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系。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伴隨比特幣進入大眾的視野。比特幣可以理解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而支付是一切金融活動的重要基礎。
自2015年起,金融行業率先在國內開啟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浪潮,當前金融三劍客“銀行、保險、證券”已經開始了實際的應用嘗試。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銀行征信、信貸業務、資產轉讓、股權交易、KYC信息傳遞等。
本系列文章,我們從區塊鏈+金融的角度,來解析區塊鏈技術如何應用于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
一、區塊鏈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金融系統主要包含貨幣發行流通、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中介、制度與調控等構成要素區塊鏈技術將從三個方面對這五個核心要素帶來積極的影響。
1.區塊鏈技術點對點關聯(去中心化)的這個特點,整體上可以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從而有助于擴大金融市場的規模。
2.效率的提升意味著金融中介職能的下降,未來金融中介的職能可能轉變為以信息采集分析、權益登記等職能。
3.區塊鏈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中介的影響,會帶來金融制度以及調控機制的調整與完善。
二、區塊鏈技術為什么天然適用于金融
在供應鏈金融、保險、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場景中,存在參與主體多、信用評估費用高、中介機構效率低等問題,導致金融也長期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驗證成本高、流程冗余等問題。金融的核心意義就在于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所以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就得以發揮。
區塊鏈技術是多種技術的集成式創新。集結了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內置合約、加密等多項基礎技術,構建出一種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機制。
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基本上處于概念驗證階段,各大金融機構均有相關區塊鏈的試點項目,主要集中在數字票據、應收賬款管理、信用證、資產證券化等領域,但并未大規模商用,筆者預計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區塊鏈產品將會是央行數字貨幣。
三、金融行業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投入
區塊鏈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金融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投入最多,銀行占比最高。根據IDC數據預測,2018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1.6億美元,同比增108%,預計2017年——2022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3%,那么意味著2022年在區塊鏈市場的支出規模將達到16.7億美元。
2018年全球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占比達到60.5%,其中銀行業支出占到金融業的80%以上,在未來也將會繼續保持這一趨勢。
區塊鏈在技術層面保證系統的數據可信、結果可信和歷史可信,尤其適用于協作方不可信、利益不一致或缺乏權威第三方介入的行業應用。
在應用中,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領域效果明顯,但支付清算作為一個國家金融業的基礎,需要由國家層面來推動給;在銀行、保險、證券這三個行業推動的應用中,票據及信用證流轉、非上市私募股權交易等非標產品的應用目前要更為普及。
本文梳理了區塊鏈+金融的框架結構及現狀,下一篇文章我們來看已落地的區塊鏈應用如何賦能于金融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