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旗下的天星金融是真的假的(低調的小米金融已集齊七張牌照 旗下天星銀行在香港試營業)
繼眾安銀行試營業之后,中國香港地區又有兩家虛擬銀行啟動試營業。3月31日,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銀行(香港)以及小米集團的天星銀行均開始試業。
螞蟻銀行發言人表示,自31日正式開始試營業,并以香港金管局監管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FSS)進行, 現階段只接受銀行員工邀請的親友參與。完成試業后,銀行會繼續下一輪的籌備工作,有明確的正式開業時間會再公布。
天星銀行亦在同日正式啟動試業,天星銀行將開放約2000個名額給天星銀行、小米香港和尚乘集團內部員工的親友參與試營業。
天星銀行在試營業期間,港幣活期存款將以分層利率定價,金額在50萬至100萬港元的存款客戶,將享有高達1%的年利率;定期存款客戶可靈活自定存款到期日,如 8、19、27日等。客戶可隨時提前結清定期存款而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亦為客戶提供貸款服務,貸款價格透明,利率以日息計算,客戶可隨時提前還款,毋須繳付任何手續費。
據悉,2019年3月到5月間,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共發出八張虛擬銀行牌照,由渣打、眾安、中銀香港、WeLab、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平安以及小米各自牽頭的財團奪得。
香港金管局日前發布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表示,隨著八張虛擬銀行牌照批出,香港銀行業亦開始推出虛擬銀行服務,由于虛擬銀行在初期可能透過推出更便捷的產品,以及更具吸引力的存款利率以吸引新客戶,或令存款市場的競爭趨于激烈,從而對現有銀行的資金成本構成上行壓力。
小米自2015年開始涉足金融業務,相對其他大型互聯網企業,小米的起步并不算早,但是一直在低調中發展,布局動作很快。
3月31日,小米集團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沒有提及小米金融。提到互聯網服務時,小米表示,2019年第四季度,金融科技業務收入快速增長,主要受到消費貸款業務的拉動。互聯網服務收入占總收入9.6%,遠遠低于智能手機的59.3%和L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30.2%。
目前,加上虛擬銀行牌照,小米已經擁有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銀行、保險經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7張牌照。
目前小米也在積極布局區塊鏈業務。2月28日,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成立重慶口岸產融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重慶口岸產融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6600萬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小米金融戰略副總裁曹子瑋,其經營范圍包括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區塊鏈技術相關軟件和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互聯網數據服務,科技中介服務等。天眼查股權結構顯示,小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為該公司大股東,持股49%。此外,其股東還包括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瀚華富匯實業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