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數指投資增減(指數投資正當時!聚焦國家戰略 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ETF等指數基金規模快速增長,指數化投資已成為我國機構資產配置和居民財富投資的重要方式。當前,我國公募基金總資產規模為2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指數型基金總規模1.51萬億人民幣,占比約5.6%,仍然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指數基金發展,不僅反映了指數化投資理念日益受到投資者認可,更反映了基金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促進公募行業權益基金發展的同時,指數和指數型產品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平抑市場波動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指數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引導資源配置等方面,亦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ETF等指數產品已成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ETF已成為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產品。一方面,ETF客觀透明,風格穩定,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在跟蹤標的層面,指數是特定市場或特定板塊的客觀反映,定位清晰,規則透明。在基金產品層面,ETF每日公布持倉,且有IOPV作為交易價格參考。相較主動管理基金而言,ETF投資紀律性較強,不易出現風格漂移現象;同時信息披露更充分,有利于投資決策和投資者利益保護。
另一方面,ETF采用被動跟蹤指數的投資策略,在投資容量、投資成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隨著國內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持有ETF的機構投資者會更加著眼于長期配置。
今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估值持續回落,諸多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正逐步顯現。然而,對于單個機構或個人投資者而言,精確選股和擇時,仍面臨較大困難。采用指數投資方式,有助于平滑個股風險、分享優質企業長期成長的收益。
聚焦國家戰略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指數型產品作為重要的金融戰略資源,是引導資源配置、形成資產價格的重要工具。例如,科技類指數通過選取戰略科技領域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為核心標的,精選在研發投入及利潤增長等多個維度表現優異的公司,充分體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助于上市公司發揮資本引領作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引導資本向戰略科技產業集聚。
綠色能源主題指數,選取現代能源體系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為核心標的,精選在碳中和及綠色能源等多個領域表現優異的公司,充分貼合國家雙碳戰略指導思想。為上市公司在能源安全、低碳變革、能源供應鏈現代化等多個細分領域提供良好的觀測維度,有助于上市公司落實 “雙碳”責任,加快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和布局優化,引導資本合理集聚。
有助于平抑市場波動和穩定市場情緒
不同于主動管理型基金,指數基金通過被動追蹤特定股票指數,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實現對于標的指數的跟蹤與復制。從境內外市場經驗來看,與主動基金呈現順周期特征不同,ETF均表現出明顯的逆周期特征。市場下跌期間ETF呈資金凈流入狀態,有利于維護市場穩定。
一方面,“ETF平抑市場波動”是由牛市和熊市時投資者風險偏好的不對稱性決定的。牛市中投資者傾向于買入股票,風險偏好較高。在熊市股價下跌時,投資者通常表現為風險厭惡,由于ETF具有投資便捷、成本低、持倉分散、受個股風險影響程度較低等特點,投資者更愿意通過ETF分散風險或抄底買入。
另一方面,ETF的實物申贖機制有利于穩定市場波動。投資者贖回ETF,無論贖回的先后順序,得到的都是一籃子股票,使投資者贖回決策更為理性,更少受到恐慌情緒影響。相比之下,僅支持現金申贖的主動基金則面臨“先贖占優”的問題,當贖回引發主動基金變現資產后,先贖回的投資者可以得到流動性較好資產變現的資金,而后贖回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承擔低流動性資產變現帶來的損失,故投資者普遍希望能搶先贖回,加劇了市場波動。
境內市場指數化投資發展進入快車道
指數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引導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球ETP(Exchange Tradable Products)規模約為8.35萬億美元。指數化投資理念的普及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可充分發揮指數“資金引導”功能,引導社會資金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指數化投資倡導長期投資理念,有利于吸引境內外中長期資金入市,對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境內市場指數化投資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境內市場指數型產品數量與規模分別為1693只與2.3萬億元,約占公募基金總規模的8.5%,2005年至今規模年化增速為35.97%。指數體系不斷豐富,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商品、多資產等類別指數,形成了以中證10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旗艦指數為核心,涵蓋規模、行業、主題、策略、風格的指數體系,為各類市場主體配置資產和開發產品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市場基準。基于中證、上證系列指數形成了包括現貨、股指期貨、ETF期權、股指期權等在內的豐富產品鏈,為市場提供更為多樣化的風險管理工具。
更好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更好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與數字中國,我國已發布相關指數178條,產品跟蹤規模超1850億元。
一是自上而下構建戰略新興產業指數體系。我國已發布新興綜指、新興成指等指數以表征國內戰略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發布“泛科技創新”主題指數系列,如科技龍頭、科技100、HKC科技等,相關產品跟蹤規模近100億元;發布科技創新細分領域主題指數系列,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主題指數。其中,新能源車主題指數相關產品跟蹤規模超570億元;發布創新藥、生物科技、生物醫藥龍頭等生物醫藥主題指數,相關產品跟蹤規模超200億元。
二是支持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發布了半導體、芯片等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260億元;聚焦底層技術與應用,發布人工智能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36億元;延伸布局航空航天、量子信息、氫能與儲能等主題指數系列;服務制造強國戰略,布局中國制造、智能制造、機器人技術、工程機械、專精特新、北斗產業、智能汽車、醫療科技等主題指數系列。
三是快速響應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發布5G等通信設備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150億元。助力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發布高鐵、航港設施、物流、運輸等主題指數系列。服務工業體系升級戰略,發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主題指數系列。
四是積極打造數字經濟新業態,加速數字中國建設,發布智能汽車、智能消費、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能穿戴、虛擬現實等數字產業領域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60億元。同時,聚焦數字基礎設施,發布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主題指數系列。
服務區域協調發展 助力對外開放戰略
協調、開放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涵,一方面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依托城市群帶動城鎮化進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另一方面實行高質量對外開放,實現合作共贏。目前,我國已發布相關指數約60余條,相關產品跟蹤規模近300億元。
一是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布局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等區域發展主題指數系列。例如基于城市集群效應,布局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遼寧沿海經濟帶等主題指數系列,同時圍繞長江經濟帶布局長江保護、江浙滬等多個細分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50億元。為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布局現代農業、現代種業、現代畜牧業等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90億元。
二是聚焦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境外交易所合作等指數布局。例如,發布互聯互通指數系列,布局寬基、行業、主題和策略指數,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40億元;根據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一帶一路主題指數系列,相關產品跟蹤規模約20億元;加強與境外交易所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發布首批中韓合作指數系列,包括中韓50、中韓新能車、中韓半導體指數。此外,為助力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發布自貿區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