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數字人(在元宇宙中虛擬數字人的類型有哪些?)
按虛擬數字人的形象劃分
二次元形象虛擬人。二次元這一用法來源于日本,早期的日本動畫、游戲作品都是以二維圖像構成的,其畫面是一個平面,簡稱“二次元”。二次元形象虛擬人通過 2D/3D 建模生成,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往往外型 Q 萌,顏值高,體現了 Z 世代對顏值的極致追求。如世界第一虛擬偶像日本夢幻歌姬“初音未來”的形象是身著灰綠服裝,帶紅色發圈和耳機,扎著經典綠雙馬尾,梳 M 形劉海的電音少女。國內首位虛擬歌姬洛天依的形象雖然也以二次元為基礎,但增添了濃濃的中國風:她的形象是一名外星少女,長長的灰發扎成中國傳統環形辮,一雙幽幽的碧瞳,項部配以碧玉、腰間掛著中國結。二次元虛擬數字人形象塑造隨意自由,場景偏向二次元話題,深受二次元粉絲歡迎。
超寫實虛擬人。超寫實虛擬人原型來自真人世界,按制作規范提供照片,完成形象定制。一個超寫實虛擬人的誕生需要通過高精度原畫設計、高寫實 3D 建模、高水準的虛擬人引擎導入、高精度動作捕捉、最后完成精致的修幀渲染方能完成。這種虛擬數字人有著更貼近真人的虛擬形象,對真人的高強度還原的皮膚質感,還可以依據不同光影條件作出相應的模擬。例如,與周杰倫、費玉清同臺對唱的“虛擬鄧麗君”,其形象和歌喉都高度還原了鄧麗君本人,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動落淚。但明星虛擬分身因版權問題,無法進一步拓展其商業價值,許多品牌和資本另辟蹊徑選擇自己造星。全球收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 Lil Miquela 就是美國 Brud 公司推出的超寫實虛擬人。超寫實虛擬人雖然更加符合大眾審美,但在短視頻等智能化程度的更高的呈現場景中容易暴露其真人化程度不足的缺陷,對技術要求更高。
按虛擬數字人功能劃分
虛擬網紅。指通過繪畫、動畫、CG 等技術制作,在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才藝表演、生活展示的形象。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虛擬網紅有2018 年首次在 ins 上亮相的虛擬超模 Shudu Gram,與夢龍合作過的超高顏值日本虛擬網紅 Imma,活躍在小紅書上的本土虛擬網紅 AYAYI 和 翎 Ling,首個超寫實男性虛擬網紅川 CHUAN 等。只不過他們不需要憑借容貌、口才、技藝、炒作費盡心思的獲取流量,其個人身份、生活方式、外表,甚至思想和行為,都是背后團隊精心設計的產物。
虛擬歌姬。初音未來和洛天依都是虛擬歌姬類虛擬數字人的典型代表。在本質上,虛擬歌姬,是“開源共創”這一參與式模式的應用實踐。形象的版權開放是其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一步,此舉激勵用戶積極參與創作初音未來的同人插畫、舞蹈、翻唱等作品,在生產過程中將其創造為自己喜愛的樣子。
虛擬主播。虛擬主播形象多以 2D 模型出現,并以真人聲優配音。虛擬主播剛剛興起時,以娛樂行業應用較多,如第一虛擬主播“絆愛醬”“瘋婆子”輝夜月、“白海豚”電腦少女小白等。隨著技術逐漸趨于成熟以及政策的扶持,虛擬主播迅速應用于新聞播報領域。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真人虛擬主播“小小撒”、“朱小訊”等,湖南衛視的數字主持人“小漾”,北京廣播電視臺“時間小妮”。虛擬主播具有效率高、零出錯等優點,極大地提高了新聞播報效率。了解更多虛擬數字人的類型,到“元宇宙商業資訊”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