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最新消息以太坊(幣圈大事件之以太坊2.0)
以太坊(英文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簡稱“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V神的富翁地位是否不保,更多是普通用戶操作之余的趣談,真正能引起行業震蕩的,是他同時提到的“以太坊2.0”以及“合并測試”。最為關注這一動向的,可能是礦工群體,因為這與他們的切身利益高度關聯。
核心技術和機制的顛覆性變動,必將傳導至加密圈產業鏈的最上游,即礦工們所依附的挖礦行業。本報告旨在用長短適度的篇幅、大致全面的線索、清晰易懂的邏輯、環環緊扣的推導,為讀者拆解以太坊礦業在合并的背景下,將要發生的變化。
1:算力規模的巨幅下降
影響礦工挖礦行為的最直接因素是盈利,根據礦機盈利公式:
盈利= 礦機ETH收益—礦機運營成本
盈利= ETH當前價格 * 礦機獲得ETH數量—礦機運營成本
礦工盈利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礦機獲得ETH的數量、ETH當前價格、礦機運營成本。由于單臺礦機在一段時期內運營成本基本不會有大的變動:
2:競品蠶食占有率
許多公鏈致力于解決以太坊當前面臨的擴展與性能問題,他們大都會在智能合約層兼容以太坊代碼,以便最迅捷地承接以太坊的開發者,分流了大量ETH的使用需求。其中的典型代表有Solana、Avalanche和Tron等
3:礦業的硬件設備 — 顯卡等硬件提供商收縮出貨量
行業最上游的硬件提供商曾在以太坊的POW挖礦中得益匪淺。去年英偉達CEO Jensen Huang透露,英偉達在推出以太坊挖礦處理器后三個月內,實現了1.55億美元的盈利;去年Q2英偉達顯卡挖礦收入達到2.66億美元,創歷史之最。此前英偉達方曾公開承認,以太坊從POW向POS的轉變,是對顯卡(GPU)產品需求的潛在威脅。5月20日,也就是Q1財報發布之前一周,芯片巨頭英偉達宣布放緩招聘,引起了加密圈從業者的格外關注和重點解讀,此次主動收縮人員規模,可能離不開行情不振導致的礦機需求銳減。
作為全球高端電子硬件設備供應商中的龍頭玩家,以及加密圈挖礦設備最上游零部件生產商,英偉達尚且會因受到行情下跌和以太坊轉POS影響,而下調出貨量預期,更休論其他產業鏈上中下游其他大大小小的玩家了。當然,以太坊轉POS對他們的影響會更大,因為畢竟和英偉達相比,算力挖礦是他們的“支柱性產業”,甚至是釜底抽薪。所以,可以遇見的是,隨著行情下行的加劇,以及POS挖礦的落地,后期全球實體礦機設備及其零部件的出貨量,將在短期內走低。
就在V神發表上述言論前后,以太坊價格一來一輪暴跌。5月第三周,以太坊最低報價達到1130美元,距離歷史最高價下跌超過78%,同一時刻的比特幣跌幅達70%。大行情下以太坊幣價不振似乎也在意料之中。除幣價漲跌外,最能直接反映挖礦行業的榮枯趨勢的數據,其實是以太坊的算力。
新的代幣經濟學似乎是最有趣的方面。 截至今天,以太坊的年通脹率在 4% 左右,升級后將降至 0.5%。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 去年引入了一個小更新,永久銷毀部分交易費用,因此根據網絡活動或多或少的 eth 被銷毀。 然而,當 Eth 2.0 出現時,這兩個因素可能會使 Eth 凈值通縮。 所以 Eth 的供應量會逐年減少。 在 Ultrasonic.money 網站上,您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以太坊代幣經濟學將如何受到影響。
雖然以太坊實現合并的機會看起來很有希望,但也有令人擔憂的理由。在過去的一周里,Beacon 鏈經歷了所謂的“區塊重組”事件,其區塊鏈連續分叉了 7 個區塊——這是多年來未曾發生過的情況。雖然原因似乎是良性的,但它引發了短暫的信任危機,因為合并后出現多個相互競爭的以太坊鏈將是一場災難。
值得稱贊的是,幫助促進合并的精英開發人員耐心而有條不紊地進行,以確保新的以太坊區塊鏈為黃金時間做好準備。正如 Kraken 首席執行官Jesse Powell在最近一期Decrypt的 gm 播客中所說的那樣,他并不擔心標志著合并過程的眾多延遲,因為在這種規模的事情上,成功比速度更重要。
未來會改進的是以太坊代幣經濟學。 它的供應將減少,類似于比特幣減半,這對其價格非常看漲。 你不會察覺,但在幕后發生的事情是,將不再有以太坊礦工,只有驗證者,因為它完全從工作證明變為股權證明。 這部分將使公眾受益,因為更多的人將參與網絡以獲得收益。
分片要到 2023 年才會實施。這是該事件的第一個“真相”。以太坊 2.0 直到 2023 年才能準備好。確實到那時我們會有更新,但不會 100%直到 2023 年實施分片。分片基本上是一個多階段的升級,以提高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和容量
所以以太坊 2.0 要到 2023 年才能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