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元宇宙 金融(元宇宙碰上傳統金融?國有大行首進軍!銀行開發數字藏品引新潮,有何火花?)

元宇宙 金融(元宇宙碰上傳統金融?國有大行首進軍!銀行開發數字藏品引新潮,有何火花?)

場景、互動與消費行為,這些都或許是元宇宙正在顛覆人們想象力的領域,而在這其中,金融行業也成為其中的重要參與者,進行著嘗試與探索。

在金融服務同質化較為凸顯的現在,不少金融機構都力圖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優勝之路,無論是虛擬金融服務的場景還是新型的資產交易,都富含了不少可能性。

當下,無論是國、股大型銀行,還是城、農等中小銀行,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賦能成為其提高服務質效的一個策略點,而元宇宙的探索也為其提供實踐新土壤,數字銀行、數字藏品、數字員工等等相繼被推出。

不過有業內人士也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指出,在積極接納新興事物的同時,還應警惕其帶來的新的風險與挑戰,“從國內的情況來看,數字藏品成為金融機構承接元宇宙數字資產的重要渠道,在監管的允許之下,其他數字資產的落地與運行模式尚待開發”。

國有行分行首進軍

日前,郵儲銀行山東省分行與山東首個國有數字藏品交易服務平臺“海豹數藏”達成戰略合作,成為山東首家進軍元宇宙數字藏品領域的銀行。據了解,其將以獨立母品牌IP化數字藏品的身份登陸“海豹數藏”平臺,運用區塊鏈和大數據等技術,陸續發行首批5件限量數字藏品。

除此之外,郵儲銀行山東省分行數字虛擬人AI品牌推薦官的發布也排上日程。而在“海豹數藏”平臺上,還將看到該行開設的數字金融館及專區,與多個品牌展開聯名計劃,實現數字藏品在線交易。

5月以來,有相關動作的并不是上述一家機構。就在5月13日,西安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上介紹了一項活動,公告在該行成立25周年之際發行定制數字藏品,免費發行共計25000份。西安銀行數字藏品在大唐鏈進行版權存證,相關存證內容已同步大唐鏈上公信力節點,僅供訪問、學習、研究、欣賞、展示和分享等非商業目的使用。

實際上,這并不是西安銀行首度發行數字藏品。今年農歷正月期間,西安銀行就曾推出《納福虎》的頭像數字藏品以及系列元宇宙“潮玩”,吸引了不少客戶的眼球。

稍早些時候,北京銀行也以“京”形象為基礎,臨近虎年春節推出了“京喜小京”數字藏品;中國平安以兩只華南虎幼崽為原型,打造了8幅數字藝術藏品,每幅限量發行2022份;農業銀行陜西分行,則是推出了“抗疫小豆”城市英雄系列數字藏品,其中第一期藏品在今年1月13日公益上線后,短短時間內全部售罄。

“銀行通過發行自家的數字藏品,可以提升用戶的活躍度,在增加影響力和品牌效應的同時帶來流量,甚至是業務收入。”有銀行從業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銀行還可以在根據數字藏品,為客戶提供有關服務時,實現向客戶鑒權、授信、抵押、轉化等金融服務,豐富產品與服務種類。

當金融碰上元宇宙

去年11月18日,百信銀行發行了“4 in love”四周年紀念數字藏品,并同步推出AI 虛擬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成為我國銀行業內首個推出的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收藏和使用,實質上可類比為一種具備中國特色、符合我國監管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

每個數字藏品都代表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或其限量發售的單個數字復制品,記錄著其不可篡改的鏈上權利。因此,數字藏品與虛擬貨幣等同質化代幣存在本質不同,有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的實際價值做支撐,也不具備支付功能等任何貨幣屬性。

在元宇宙這片尚待探索的領域里,不僅僅是開發數字藏品,作為重要的參與機構,銀行們也在迎接中新技術中進行嘗試。

2021年12月27日,工商銀行河北雄安分行作為首批金融機構,入駐百度開發的元宇宙產品“希壤”;百信銀行隨后公布首位虛擬數字員工AIYA,作為該行的“AI虛擬品牌官”。今年1月初,江蘇銀行宣布,基于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和數字化金融底層邏輯的研判,將結合自身優勢積極布局金融“元宇宙”。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也在當月公布首批成員接納名單,浙商銀行位列其中。

此外,中原銀行、微眾銀行、江南農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開始宣布自家探路元宇宙的行動,其中,數字員工、數字藏品成為主賽道。

“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的落地還需要多方位研判。”某城商行人士告訴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盡管當前包括中小行在內的銀行業,都對元宇宙的探索表現出了積極布局的態度,但實際上內部的運作還需要更加審慎的研判,警惕“一頭熱”。

有分析人士指出,元宇宙概念之下,憑借區塊鏈等技術使得數據可以被確權,以此推進流通、交易,豐富了資產的形式,而金融機構則是承接此類資產轉變的主要參與者。

責編:王璐璐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