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為什么愿意捧楊超越(NFT受資本熱捧背后需警惕“擊鼓傳花”式騙局)
每經評論員 張懷水
2021年,元宇宙成為資本界最火的概念之一。截至目前,同花順元宇宙板塊概念股已多達94家。在元宇宙概念加持下,NFT(非同質化代幣)迎來爆發性增長,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
近日,某元宇宙平臺聯合周杰倫名下潮牌PHANTACi首次限量發售NFT項目Phanta Bear(幻象熊),發行上限10000個,單價為0.26個以太幣(約人民幣6200元),總價超6200萬元,5分鐘內即售出3000個,約40分鐘全部售出。
40分鐘,6200萬元!這樣的結果讓許多人感到震驚。究竟什么是NFT,NFT市場是否具有真正的投資價值?
NFT全稱為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為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概念,即通過區塊鏈技術加密某張圖片、電子專輯等數字作品,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代替性。
2021年3月,在佳士得拍賣行,NFT數字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拍出693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刷新數字藝術品成交紀錄的同時,也讓NFT這個詞強勢闖入大眾視野。
明星、網紅大V甚至企業紛紛布局NFT,并將其貼上元宇宙數字化資產憑證的標簽,元宇宙專輯、元宇宙圖片,甚至元宇宙房產等新概念迅速進入人們視野。
但筆者認為,資本追捧不可人云亦云,誘人的財富效應背后必然隱藏著風險。
NFT更多的是利用名人效應炒概念。有業內人士指出,萬物皆可NFT,音樂、圖片,哪怕一篇詩詞只要上鏈,就能變成一個NFT。周杰倫入局前,韓國現象級男團BTS(防彈少年團)、巴西足球名宿貝利、NBA球星庫里等都嘗試將自己的“資產”以NFT的形式出售。
筆者認為,在數字技術的驅動下,這些虛擬數字收藏品在被打上所謂的名人“防偽編碼”標簽后就具有了投資屬性,這完全是資本炒作出來的概念。大部分NFT并無真實的價值支撐,普通人盲目跟風入局只會成為被“割韭菜”的對象。
NFT炒出“泡沫”后散戶將成為“接盤俠”。2021年9月調研機構Chainalysis出具的報告稱,在所有的NFT交易中,來自散戶的交易量占據NFT交易市場的81%。筆者認為,隨著這些虛擬資產價格被不斷炒高,必然會產生“泡沫”,一旦監管收嚴,或者概念過時等不利因素出現,散戶將成為這場資本狂熱的“接盤俠”和受害者。
同時,要著重提升資本交易的理性引導。有報道指出:“幾個NFT交流群里,90后、00后占比超過半數,也是其中最活躍的群體。”部分年輕人關注NFT無可厚非,但需要理性而不是盲目或盲從,如果一些人過度沉迷于投機炒作的造富幻想,顯然不可取,也可能最終得不償失。
筆者以為,即便允許國內NFT資產交易,相關部門也要注重全鏈條合規經營的監管。與此同時,全社會要提升資本交易的理性引導,警惕“擊鼓傳花”式的金融騙局。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