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十大奇葩新聞(都是錢鬧的!2022年10大奇葩財經新聞)

十大奇葩新聞(都是錢鬧的!2022年10大奇葩財經新聞)

01.

湯加火山噴發,

某A股股票離奇漲停。

1月14日、15日,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的一座海底火山噴發,引發連鎖反應,整個太平洋地區都受到影響。

最為離奇的是,這場災害還影響到了A股。

1月17日下午,某雜志發布一則抖音視頻稱:

由于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大量太平洋扇貝涌入某A股上市公司,預計今年收益將增長100%以上。

1月18日,該上市公司開盤3分鐘后漲停。

對于“高智商扇貝回鄉”這種奇葩事件,網友們都很淡定:

跑路的扇貝終于回來了,入境之前記得先做核酸,驗綠碼。

畢竟,從2014年起,該海產養殖公司的扇貝們,就陸續出演了《扇貝不見了》《扇貝去哪了》《扇貝回來了》《華爾街之扇貝》《海底總動員之扇貝逃生》《扇貝環游漂流歷險記》等多部連續劇,值得海產界的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此次“扇貝回來了”事件,最早其實是一些網友在玩梗。

1月17日,有股民發帖稱,火山爆發,扇貝游回來了。

同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上詢問該公司董秘“有無預案,迎接來自湯加海域的優質扇貝資源”。

沒想到股民們的段子被某些媒體當了真,一經傳播,直接讓該公司股票漲停,被網友吐槽為“段子手概念第一股”。

02.

2022年創投圈第一鬧劇:

視奕科技“假冒上市”,自辦敲鐘儀式。

見過公司財務造假、數據造假、流量造假,那你見過“上市造假”嗎?

今年3月,一家叫視奕科技的公司宣稱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并自辦敲鐘儀式。

該公司還官方發布了上市情況介紹推文:

掌聲雷動,氣氛已燃,在祝福視頻、禮炮及香檳的交相輝印下,伴隨著全場倒數5,4,3,2,1,上市寶鐘正式敲響。一聲清脆的槌聲敲響后,各方伙伴共同見證視奕科技港交所主板上市這一歷史性時刻。

敲鐘儀式、答謝晚宴、禮炮香檳、數百人峰會、財經大V助陣、公布股票代碼。各項儀式流程一個不差。

但有心人卻發現,在港交所官網上竟查不到半點跟視奕科技相關的信息!

原來,這就是一場自導自演的“虛假上市”,其鋌而走險的真實目的,可能是為了做局來割加盟商、微商們的韭菜。

網友深扒發現,這家成立于2021年1月21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人民幣,股東僅兩人就要“敲鐘上市”的公司,似乎還和另一家深陷傳銷漩渦的公司——眼波視界關系匪淺:辦公地點、銷售產品、股東和董監高人員都相同。

不過,憑著高返利、高收入的誘惑,狂卷韭菜的眼波視界早在2021年就被立案調查。此次視奕科技莫不是想故技重施,復制眼波視界的昔日輝煌?

可惜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輝煌沒復制成,反倒成了“2022年創投圈第一鬧劇”。

03.

搜狐24名員工遭網絡詐騙,

此前已有多家大廠“中招”。

5月25日,#搜狐全體員工遭遇工資補助詐騙#沖上熱搜第一。

當天午間,搜狐CEO張朝陽發微博回應此事。

起因是公司某員工的內部郵箱密碼被盜,盜賊冒充財務部向全體員工發布郵件,部分員工受騙,工資卡余額被劃走,騙局被發現后經技術部門緊急處理,資金損失少于5萬元。

據公司內部員工稱,該詐騙郵件通過鏈接形式提供引導,要求員工填寫銀行卡號和手機號等個人信息。

由于郵件后綴是公司郵箱,員工平時報銷也會提供銀行卡號,降低了員工的防備心理,導致上當受騙。

據媒體報道,此前也有多家企業發生過類似情況,由于是群發郵件,傳播范圍很廣。且偽造發件地址的成本極低,幾乎不需要技術門檻,甚至在電商平臺上也能輕易購買到此類服務,公司也很難屏蔽這類釣魚軟件。

面對這種安全隱患,公司和員工們都需要保持警惕,提高相應防范意識,保護個人財產。

04.

史上最燒腦游戲“羊了個羊”

大賺10億全分光?

今年9月,一款名叫《羊了個羊》的小游戲爆火,全網掀起“羊潮”。

9月15日,網上流傳的一張“流量主數據日報”截圖顯示,“羊了個羊”9月14日一上午收入達468萬元,月收入高達2564萬元。

雖然游戲制作方對此事予以否認,但在10月27日,“羊了個羊背后公司現清倉式分紅”話題再次沖上熱搜。

《羊了個羊》背后的控股公司發布公告,前三季度凈利潤10.12億元,合計擬派發現金紅利10.06億元。單是其董事長(持股30.1%)就分走了3.03億元分紅。

網友:

本來以為是玩游戲,實際上卻被游戲玩了。

一個小游戲,靠玩家看廣告,就賺了10個億?

這可能真是個誤會!

這10個億的營收可能真沒《羊了個羊》什么事兒。企查查信息顯示,《羊了個羊》研發商為北京某游科技有限公司,而該分紅公司僅通過控股子公司間接持有20%股權。

這兩家公司的關系就是“爺爺和孫子”的關系,不能把爺爺賺的錢,都算在這一個孫子頭上。

不過,這家控股公司可以算是游戲圈的神隱大佬,持股了很多中小型游戲開發公司,幾乎壟斷了很多小品類賽道,雖然體量比不上頭部游戲公司,但毛利率卻非常高得驚人,被戲稱為“游戲茅X”、“ 游戲界的PXX ”、“ 游戲界的小騰訊 ”。

去年的年報里,其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 85.96% 。而其他頭部游戲公司,毛利率多在60%左右。

可以說是悶聲發大財的典范。

05.

俄烏沖突,歐洲油、氣價格飛漲,

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

2月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美國家紛紛與俄“割席”,實施經濟制裁,俄方則打出能源牌,一再縮減對歐能源供應量。

歐洲天然氣價格上升到創紀錄水平,陷入嚴重的能源通脹。

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破壞,更讓本不富裕的歐洲雪上加霜。

面對價格暴漲的能源賬單,歐洲民眾只能尋找新的方式過冬——有的“伐木取暖”,有的排長隊熬夜搶煤。

來自中國的取暖神器——電熱毯,因為節能便宜的優點,受到越來越多歐洲家庭青睞。

除了電熱毯,電暖器、空氣源熱泵等取暖設備也非常受歡迎。

9月,歐洲高緯度地區逐漸入冬,市場需求“爆發”,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CCCME)數據顯示,1-8月,中國對歐洲的供暖設備總額4975.3億美元,同比增長14.35%。僅8月份,就有225.4億件相應產品交付歐洲市場,總價值約為700億美元。

國內某老牌家電品牌股票大漲,更是收獲“6天4板”。

中國網友:

強烈推薦歐洲人再買點中國的燙壺,伐木燒水,把開水灌進中國制造的銅燙壺,放進被窩暖和十分鐘,多么碳中和啊!

來都來了,不再看看熱水袋、羊毛襪,棉睡衣、暖寶寶?質量杠杠的,總能用上的~

06.

“刀剪第一股”陷“拍蒜斷刀”風波,

第三季度凈利潤下滑嚴重。

7月6日,一名消費者使用某品牌菜刀拍蒜時,刀身斷裂,在和客服溝通時,被回復稱其菜刀不能拍蒜。

“某菜刀品牌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話題沖上熱搜,多數網友對該品牌質量表示擔憂。

面對輿論危機,該品牌并未及時做出回應,直到7月15日,才發布聲明稱,并非所有刀具都可以用來拍蒜,并為其客服不恰當溝通方式致歉,表示會向消費者贈送新刀具以示歉意。

聲明發布后,不少網友表示理解,一些同業品牌也表示有些刀具確實不適合拍蒜,并非產品質量問題,而是材質使然。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18日,有人扒出該品牌總經理的一則訪談,其在視頻中稱,中國人切菜用刀方式不對,所有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切的。

其言論再次引發輿論危機,被網友認為是“崇洋媚外”、“缺乏文化自信”。

作為一家有著40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該企業去年在創業板上市,成為A股“刀剪第一股”。

但自2021年9月上市以來,其上市當季度凈利潤就開始出現下滑,2021年第三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凈利潤分別增長-2.78%、-37.13%、-45.96%、2.97%和-63.73%。

“拍蒜斷刀”事件后,其產品銷量更是下滑嚴重,凈利潤大幅下降。其2022年第三季度報顯示,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超60%,凈利潤僅674萬元,創下2022年以來季度業績新低。

可見此次輿論危機,對品牌聲譽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網友建議,除了提高產品質量,還是趕緊請個好點的公關團隊吧!

07.

知網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

5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官網上發布消息,宣布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消息一出,“苦知網久矣”的學術圈皆拍手稱快。

此事的導火索,是2021年12月,一位89歲的退休教授趙德鑫起訴知網在未經自己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收錄了自己的100多篇文章,老先生不僅沒拿到一分錢稿費,自己下載還要付費。趙教授最終勝訴,累計獲賠70余萬元。

知網方對趙德馨教授道歉,并下架已收錄的趙教授全部文章,且表示日后不再收錄。這一舉動被解讀為“表面示弱,實則震懾后來者”,因為對青年學者而言,學術數據平臺不收錄其論文,會對其學術聲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仍有多名學者、作家陸續起訴知網侵犯個人知識產權,且均勝訴,不斷將知網推上風口浪尖。

人們發現,知網做的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其收入來源主要分兩部分——向高校征收高昂服務費;向個人用戶征收論文下載費。

近年來,陸續有多所高校因負擔不起高昂的服務費,被迫停用知網;學生們也為不菲的論文下載費感到苦惱。

但論文作者們,能拿到的稿酬卻少之又少,比如一篇博士論文的現金酬勞僅100元,但下載一篇博士論文則要25元,僅需四次下載量,知網就能“回本”,后面就是凈賺。

有數據顯示,知網毛利率常年高于50%,對于知網而言,知識“有價”,也“無價”。

此次知網被查,學生們紛紛上線“送祝福”,網友戲稱其為“知網有難,八方點贊”。

08.

巴菲特天價“約飯”

時隔兩年再回歸。

6月17日,2022年巴菲特慈善午餐拍賣結束,中標價格1900.0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28億),再創紀錄。

此前巴菲特曾表示,這將是他最后一次舉行午餐競拍。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拍賣活動源自2000年。22年間,午餐價格從2.5萬美元到1900萬美元,已經翻了近760倍。

“其實吃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跟誰吃。”這句話非常適合用來形容巴菲特慈善午餐。

按照慣例,午餐期間,中標者可以任選話題,但不能打探巴菲特的下一項投資。2007年中標者之一藍寶石基金CEO斯皮爾說,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歷屆公開中標人當中,有四位中國人:段永平、趙丹陽、朱曄、孫宇晨。

同是和股神促膝長談過的人,有人在投資的賽道上越走越遠,也有人在實業中折戟沉沙,還有人因為過度營銷、熱衷炒作而備受爭議。

這頓飯到底值不值?也只有當事人能說得清了。

09.

韓國頂級財閥離婚,

分手費高達665億!

汪小菲和大S的家事紛爭引來無數瓜民,韓國百億離婚案又上了風口浪尖。

12月6日,韓國SK集團(韓國五大頂級財團之一,其他四家分別是三星、現代汽車、樂天和LG集團)會長崔泰源與韓國前總統盧泰愚長女盧素英正式離婚,兩人34年的婚姻由此畫下句號。

崔泰源是SK創始人崔鐘建長子,1988年與時任總統盧泰愚之女盧素英成婚,且育有三個子女,是韓國政商兩界聯姻的典范。

2003年和2013年,崔泰源分別因為非法交易和挪用公款而入獄,盧素英為此四處找關系,幫助丈夫提前出獄。

然而2015年,崔泰源剛剛出獄不久,便發布了一封公開信,稱自己已與真愛育下一子,將與盧素英離婚,迎娶真愛。此事引發社會輿論,SK集團聲譽嚴重受損。

2017年7月,崔泰源向法院提出離婚調解申請,但調解未果,之后崔泰源提起了離婚訴訟,直到2022年12月6日此事才真正解決。

比起大財閥的桃色新聞,二人離婚后的財產分配更受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崔泰源持有的SK控股股份為1297萬股,占公司股份總額的17.5%。此次離婚,盧素英所將分得價值665億韓元(折算人民幣約為3.5億元)的31萬股SK集團股份,占崔泰源持股總數的2.3%,并獲賠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3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金。

盧素英將一躍成為SK集團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由0.01%升至0.43%。該離婚案也被稱為“亞洲最貴離婚案”。

10.

幣圈90后千億富豪突遭逮捕,

最高將面臨115年監禁。

12月13日,美國多個聯邦機構宣布對加密貨幣交易平臺FTX交易公司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薩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發起民事和刑事訴訟,指控其故意欺騙客戶和投資者,牟取暴利。嫌疑人已于12日被逮捕,最高或面臨115年監控。

有“加密貨幣之王”之稱的弗里德出生于1992年,父母均為斯坦福大學教授。2019年創立了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后發展成加密貨幣領域最大的交易平臺之一,弗里德也一度擁有總額超過260億美元(約1800億人民幣)的財富,躋身全球富豪排行榜。

2022年初,FTX估值達到320億美元,在美國家喻戶曉。好景不長,上個月FTX因遭遇流動性危機申請破產,FTX機器附屬交易機構的財務實力遭到質疑,許多客戶開始試圖撤回自己在平臺上的資產,僅11月6日一天,FTX就收到約50億美元的取款申請,穩定幣儲量斷崖式下跌。

11月8日,FTX暫停客戶提款。

11月9日,弗里德宣稱FTX面臨高達80億美元的流動性短缺,請求幣安公司收購FTX,否則將因缺少流動資金被迫申請破產。

11月11日,FTX宣布破產,弗里德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該公司投資者和客戶遭遇大量損失。隨后,美國政府對弗里德發起訴訟。

美媒稱,FTX交易所崩盤可與安然丑聞和龐氏騙局相提并論。

2022年的幣圈,不太平:

10月底,MakerDAO的共同創辦人、29歲的尼可蘭·穆舍吉安在波多黎各海灘溺水身亡。

11月23日,年僅30歲的全球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Amber Group聯合創始人庫蘭德迪安·庫蘭德在睡夢中去世。

同月,俄羅斯幣圈大佬維亞奇斯拉維·塔蘭搭乘的直升機墜毀,當場身亡。

同年,很多幣圈大佬遭遇身家縮水、破產、跑路、被捕……

加密貨幣究竟何去何從,只有時間知道。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