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沙盒游戲(月活過億,這款沙盒游戲是怎樣構建“元宇宙”的?)
作者丨解夏
編輯丨及軼嶸
圖源丨受訪者
近日,迷你創想舉辦第一次大型發布會,面對公眾,幾位高管都略顯拘束。盡管這家公司已經成立6年,旗下沙盒游戲產品《迷你世界》月活用戶超過1億,平臺創作者達7000萬。
本次發布會上,迷你創想對外公布三大戰略規劃:豐富《迷你世界》的內容生態體系,自研3D場景化編程創作工具《迷你編程》,以及迷你IP文創。
新戰略公布后,如何定義迷你創想這家公司?《迷你世界》如何打造自身內容生態體系?從游戲走向平臺、從自研走向用戶共創,《迷你世界》經歷了怎樣的探索?
迷你創想CEO周濤接受創業邦采訪時表示,過去迷你創想是一家沙盒游戲公司,今后將向沙盒UGC創意平臺演進,鼓勵用戶創意創作,編程與文創業務的開拓也是為了完善IP共創的社區形態。
迷你創想CEO周濤接受創業邦采訪
沙盒游戲如何構建內容生態?
內容是游戲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持續實現UGC(用戶生產內容),一直是游戲公司思考的問題。周濤對此有過深思,他對創業邦表示,做UGC的一個核心環節是用戶創作工具,在迷你世界里,創作工具分為三個階梯:
基礎階梯是《迷你世界》本身,用戶在游戲過程中就在創作。
中級階梯是在迷你世界開發者模式下,基于高端玩家,制作更復雜玩法的作品,同時支持腳本編程,創作者需要具備一定編程能力。“很多高端玩家,慢慢成為我們的開發者,使用開發者模式制作內容,提供給其他玩家使用。”
高級階梯是今年下半年推出迷你世界PC端開發工具,面向工作室團隊使用,制作效率和制作能力更強大。
迷你創想CEO周濤在發布會現場演講
目前,《迷你世界》有7000萬創作者,注冊開發者近40萬,創作內容近2億。周濤口中的“內容”,指的是由《迷你世界》中一個個方塊元素組成的作品。
《迷你世界》用戶創作作品
在內容創作層面,周濤有兩個目標:往下看,是如何將創作門檻降到足夠低,讓所有玩家都能創作;往上看,是如何將創作能力拔高,通過專業工具,扶持專業開發團隊,制作出可玩性更高、更復雜、更多元的內容。
門檻更低、創作能力更高這兩個目標,構成了《迷你世界》與其他沙盒游戲的差異,也讓更多用戶參與到創作環節。
在從游戲走向UGC平臺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還是在于如何營造創作氛圍。
“《迷你世界》最初有一個朦朧的概念,就是成為一款讓玩家去創造內容的產品,所以上線不久,就加入迷你工坊、聯機大廳等功能,由玩家創作內容到分享內容,到分發內容給其他玩家消費的閉環體驗。”周濤透露,游戲上線不久,開發者創作內容與官方制作內容質量有較大差距。
迷你創想也因此面臨一個選擇難題:要將更多資源投入官方生產內容,還是把開發者創作、分享的閉環生態能力做好?
“創業階段研發資源有限,你做了這個,就做不了那個。”周濤告訴創業邦,經過反復討論,最后迷你創想選擇將有限資源投入創作工具和社區。
最初,《迷你世界》用戶消耗在官方生存玩法的時長占據總時長80%,這一比例目前已降至15%,其余85%時間,用戶在體驗其他玩家創作的內容。
《迷你世界》中所有內容均需要經過審核。目前,由人工審核與AI審核共同組成迷你世界的審核系統。
相較于圖文審核,游戲化的審核門檻更高,現階段最優先保障的仍是內容安全性,因此,人工審核團隊由300人專職審核人員和500名兼職審核人員組成,同時,迷你世界也在探索如何通過AI提高審核效率。
上線5年多來,《迷你世界》迭代超100個版本,平均每個月迭代兩個版本。“這樣的發版速度對于一款游戲來說是非常快的,甚至有玩家都開玩笑說,就沒見過這么勤快的開發商。”
周濤透露,人力是迷你創想最大的投入,團隊規模從2020年300人,如今已增至超過700人,新員工以研發為主。不過目前游戲的迭代更新,已經不依靠公司的研發力量,更多依托于玩家和幾十萬認證的開發者,去創作內容不斷迭代更新給到用戶,研發投入則主要集中于提供給開發者的引擎工具能力。
打造用戶創作學習自循環體系
《迷你世界》已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沙盒游戲平臺,周濤將成功歸結于三個要素:第一要素是技術實力,即引擎能力,第二要素是用戶積累,第三要素是內容生態。
“做沙盒開放世界產品,對底層引擎要求很高,《迷你世界》一開始是在獨立引擎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所以我們的運行效率、靈活度和可拓展性是非常強的。”周濤表示,通過大量玩家涌入,由玩家創造的內容,也給其他玩家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感,“這也是很重要的壁壘”。
在周濤看來,沙盒游戲成為平臺,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要有工具,要有內容積累,但隨著用戶體量的增長,要解決 ‘內容有限’的問題,產品本身也很關鍵,所以《迷你世界》成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周濤對創業邦說。
周濤希望下一代玩家能夠通過沙盒的內容形態去創作表達自己,《迷你世界》也因此鼓勵全民創作,將此前投入官方內容的資源,更多投入到創作工具和創作者中,讓內容生態運轉更好。
《迷你世界》目前有近40萬的認證開發者,周濤也希望讓越來越多個人創作者、工作室、以及專業制作團隊都加入生態創作,通過更豐富的生態內容吸引更多玩家,產生更多價值,以及用更多經濟收入回饋給開發者,讓開發者享受到迷你平臺商業化的能力。
“為什么大家覺得沙盒平臺商業化能力不強?其實官方只做了開放世界生存模式的玩法,這種玩法決定了商業化變現天花板很低。但今天開發者產出的品類不止生存,還有MMO、對戰、經營、養成等玩法,我們預期他們開發內容的商業化潛力是比官方更強的。我們通過開發者的內容去實現商業的變現和增長,由此產生的效果是明顯的。”周濤說。
這種思路與國外沙盒平臺Roblox高度吻合。通過前期獲取一批用戶,取得一定收入后,將這部分收入補貼給生態內開發者,激勵開發者創作出更多內容,進一步吸引更多用戶參與,提升付費率和用戶時長等關鍵指標,而官方基于更大的用戶體量和收入,將更多收益分給開發者,從而形成內容自生長體系。
這樣的體系不再受限于官方內容生產,打破游戲內的內容產能、規模和品類的瓶頸,最終形成復利效應。
據了解,《迷你世界》平臺給開發者分成超過5000萬元,開發者最多可獲得85%收入分成。此外,迷你世界還在北京、西安與南寧建立三個產業基地,其中西安產業基地的開發者規模做到500人以上。
周濤透露,《迷你世界》用戶群體以年輕人為主。
因此,基于沙盒游戲探索編程興趣教學,《迷你編程》成為迷你創想的另一大戰略布局。
迷你創想聯合創始人、首席產品官高南表示,沙盒游戲創作與編程創作思維,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據了解,《迷你編程》于2018年就已立項,今年1月上線,在用戶自然下載和口碑傳播后,這款產品快速起量,APP月活超150萬,最高單日學習人數達28萬,日均學習時長達到了58分鐘,據官方介紹,這是傳統編程教育行業平均值的2倍。
高南介紹稱,《迷你編程》擁有三大特色:3D沙盒引擎、游戲化教學方式和可聯機操作。
一是3D沙盒引擎。用戶可以像玩積木一樣,直接調用素材庫的數千種模型,例如樹木花草動物的模型,進行組合創作和編程改造。
二是游戲化教學方式。“迷你編程設計了一種關卡式的課程體系,結合迷你世界觀,將編程知識的學、測、練設計成游戲玩法,融合在各個關卡中,用戶在學習過程中,用編程知識和邏輯去解決學習的問題,進而完成挑戰。”
目前每天關卡學習次數超過60萬次,平均通關次數達到了97%。
《迷你編程》創作頁面
三是可聯機創作。面對多人協同行業難題,迷你編程則支持多人聯機,多個用戶可以在同一場景內,對不同模塊同時進行創作,實現團隊開發。迷你編程產生的作品,也會將源代碼分享給其他伙伴,實現共同調試和改編,使多人共創課程學習更方便。
“編程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創作。”高南透露,在迷你編程的社區內,每天有超過5萬個UGC作品上傳,這些作品都可以被用戶學習、改編、迭代和分享,同時,對具有一定編程能力的高級創作者,《迷你》提供了游戲化課程制作工具和超過3000個開源的模板,創作者可以在這些模板的基礎上設計制作更復雜功能的課程作品。
官方將持續幫助創作者打造更多優秀的編程作品,而這些作品再通過分享,讓更多用戶學習。最終,實現創作、分享、學習、再創作的自循環體系。
探索數字化場景 元宇宙雛形初現
除了用戶創作、編程開發的布局,周濤還透露,《迷你世界》將加入數字場景,讓用戶進行實時互動,例如用戶可以在某個作品場景下開Party、開演唱會、做直播甚至做教學。
“我們跟QQ音樂深度合作,可能會在《迷你世界》舉辦音樂會,更偏向社交,我相信這樣的體驗會影響內容形態的制作,不分年齡、地域,用戶都可以參與到數字化交互場景中。”周濤說。
迷你創想聯合創始人兼COO古振興透露,“虛擬互動場景”是《迷你世界》未來戰略方向,與QQ音樂深度合作,也是探索音樂數字場景方式之一。
《迷你世界》與QQ音樂合作虛擬音樂演唱會概念圖
古振興表示,通過引擎、圖像、傳輸、可穿戴設備多方面技術的創新以及跨端的合作,會實現內容的全新展開。所有企業、個人、團隊都可創建、定制虛擬互動內容場景,而這些場景的集合,將會構成《迷你世界》的虛擬互動場景。
《迷你世界》構建了內外循環雙生態體系,即游戲創作者和視頻創作者生態。
游戲平臺內,針對不同內容需求,為創作者提供一站式管理、編輯、測試、發布的開發工具,豐富場景搭建,提升創作效率和分發即時性。游戲平臺外,迷你世界與近百家內容平臺達成深度合作,構建多元全端內容合作關系,為創作者提供免費外部資源,創作者可以通過直播、視頻、音頻、漫畫、音樂等形式進行表達。
官方資料顯示,《迷你世界》相關視頻播放量達1500億。
“我們研發了深度鏈的能力以及云游戲技術,實現了一些平臺視頻內容,可以直接調取平臺內的視頻場景作品能力,創作者們可以最大利用《迷你世界》游戲內外的私域流量和生態流量,提高轉化率,構建自循環的體系。”古振興說。
這已接近元宇宙(Metaverse)初級形態: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保持高度同步與交互,用戶擁有高自由度,通過開源,用戶可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創造和探索,進而實現永續的內容,形成一個虛擬社會。就元宇宙概念而言,《迷你世界》目前最為欠缺的是虛擬世界中的經濟系統。
“我們做的事情,都是之前規劃好的方向,也許這其中有一些元素和大家說的元宇宙類似,但我們自己從來沒想過自己是不是這個概念。”周濤坦言。
在IP文創的布局上,迷你創想推出IP潮玩品牌“MINITOYS”,發布首部動畫電影預告片,構建迷你IP宇宙。
MINITOYS以《迷你世界》游戲內的人氣IP為基礎,制作成潮流玩具,包括新品盲盒、大娃、BJD、手辦產品等。
迷你創想IP形象盲盒產品,曾入選雙十一天貓高端潮玩盲盒榜TOP2。“迷你宇宙少女團”、“迷萌假日”兩個盲盒系列已經銷售了超200萬只,其中4成買家并非游戲玩家。
此外,迷你創想在漫畫、圖書、廣播劇等方面,迷你創想均有布局,今年還將推出世界觀網站,為用戶提供共同創作平臺,讓用戶可以自由設定個人形象,加入到IP宇宙中來,實現“全民共創”。
迷你創想聯合創始人、首席藝術官楊智勇透露,《迷你世界》首部動畫短片《花語程行》自19年首播以來,三季全網播放量超過了11億。其院線電影《迷你世界之覺醒》將在今年上映,另有系列短片正在開發中。
迷你創想所構建的IP宇宙
“我們有專業的編劇、導演,想設定一個具有拓展性的迷你IP宇宙世界觀,在此基礎上,未來希望將更多外部合作伙伴甚至是獨立創作者吸引到平臺,跟官方團隊一起共創迷你IP宇宙。”周濤說。
目前,迷你世界、迷你編程和迷你文創三大業務投入比例約為8:1:1,新業務的投入會在尋找到關鍵路徑后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