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加密的概念(“元宇宙”概念帶火分布式加密存儲 其底層技術邏輯到底是什么?)
《科創板日報》(成都,記者 崔文官 張海霞)訊,近來,“元宇宙”成為熱門話題,中青寶(300052.SZ)、佳創視訊(300264.SZ)等相關概念股更是在二級市場上掀起一股“資本熱”。“元宇宙”的大火也帶動支撐其底層技術的思考,其中分布式加密存儲便成為關注的熱點之一。
“元宇宙不僅是用于游戲、娛樂等需求,而是未來與我們物理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元宇宙整個生態的搭建實際上離不開傳統的計算、存儲、網絡等核心技術。數據在元宇宙的時代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所以就需要強大的分布式存儲技術,同時數據也會變成一種資產,即在虛擬世界里,每個人可擁有虛擬的資產,而為了確保數據資產的安全,就需要涉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所以也就產生了當前的分布式加密存儲的概念,它將分布式存儲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從而面向未來元宇宙時代的基礎建設。” 正在布局分布式加密存儲的安邁云相關人士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存儲目前經歷了直連存儲(DAS,Direct-Attached Storage)、集中存儲、分布式存儲三個階段。直連存儲時代依賴服務器主機操作系統進行數據的I/O讀寫和存儲維護管理,在擴展性與靈活性方面表現較差;而集中式存儲通過建立數據庫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直連存儲出現的問題,但中心化存儲在應對大規模、高并發場景下WEB訪問方面顯得捉襟見肘,于是分布式存儲出現。
“分布式存儲即保護數據不被篡改,原有的中心化存儲數據集中與某單一平臺上,分布式存儲即將數據分散至我們合作的各個服務節點上,只有相應廠商即用戶個人才能拿到密鑰提取相關數據。”上述人士解釋道。
分布式存儲的興起得益于海量數據的存儲需求。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9.7%的高位增長,遠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約6.7個百分點,數字經濟GDP占比也提升至38.6%,數字經濟規模總量攀升至39.2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布式加密存儲中,主流的通信協議采用的是IPFS,它的出現旨在替代HTTP協議,“IPFS協議中文名為星際文件系統,可理解為一個網絡協議或是存儲協議,該協議的優勢在于是通過內容尋址,能夠使數據進行高效的點對點的傳輸,擺脫了中間平臺的傳遞,也就是去中心化的協議,它的應用使元宇宙具有了可落地建設的基礎,元宇宙雖然目前仍處于概念階段,尚未落地,但相信隨著分布式加密存儲等一系列圍繞底層技術的升級,一定會快速推動其發展。”上述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元宇宙之外,IPFS目前已運用于現實物理世界中。IPFS主要應用場景有搜索引擎、文件傳輸、社交媒體、內容平臺等,未來在醫療、司法、政務、融媒體、大健康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基礎底層架構等領域;尤其在在防止盜版及信息泄露方面被稱作“潛力股”。
布局公司來看,目前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浪潮、深信服(300454.SZ)、安邁云、中科曙光(603019.SH)等目前均在布局IPFS領域;資本層面,灰度基金、久石資本等也參與至分布式存儲領域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關注IPFS協議及“元宇宙”的市場人士強調,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元宇宙”概念的推動仍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包括應用落地、行業標準的建設、法律層面以及道德倫理等方面還有諸多問題待解;但這個概念讓我們看到一個由我們自己創造的新的世界正在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