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拋棄礦工(以太坊完成“合并”告別大規模挖礦時代,區塊鏈礦工們會失業嗎?)
9月15日14時,世界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坊“合并”(The Merge)完成,主網與PoS共識層信標鏈(Beacon鏈)結合。“合并”被市場成為加密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合并”完成之后,以太坊已成功從工作量證明“合并”到權益證明。“合并”以后的機制將告別大規模挖礦時代。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區塊鏈論壇看到,不少曾經的區塊鏈“礦工”在感嘆一個時代的終結。曾經火爆一時的區塊鏈“礦工”會失業嗎?這將對全球的礦機產業鏈造成何種影響?
合并后將減少99.95%的能源消耗
OKLink數據顯示,世界上最活躍的區塊鏈網絡以太坊在區塊高度15537393觸發合并機制,并產出首個PoS區塊(高度為15537394),自此以太坊共識正式從PoW轉為PoS機制,完成了此次“The Merge”升級。這將為以太坊網絡帶來重大變化,包括能源消耗減少 99.95% 和 ETH 發行量減少 90%。據CoinMarketCap數據,以太坊實時價格約1590美元,24小時內價格下跌約1.11%,此后即收復1600美元關口,市值達一千九百余億美元。
合并新機制告別大規模礦機“挖礦”時代
以太坊是一個公共區塊鏈平臺,其加密貨幣為以太幣 ETH。在傳統的“工作量證明”機制下,在過去幾年,大量“礦主”購買高性能顯卡挖 ETH 礦。對于礦工來說,如果在以太坊主網上挖礦,合并后,每個網絡將完全基于 PoS 權益證明機制運行。屆時,以太坊網絡上將無法再進行傳統的工作量證明(PoW) 挖礦。全球最大的以太坊礦池 Ethermine 宣布終止工作量證明(PoW)相關服務,后續也不再跟進工作量證明(PoW)分叉。
以太坊原本使用PoW(proof-of-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節點的“礦工”根據計算能力來競爭打包權,并獲取打包的獎勵。如今,以太坊依托PoS(proof-of-stake)權益證明機制,告別大規模礦機“挖礦”時代,持有者通過質押(Staking)以太坊代幣(ETH)即可“挖礦”,質押門檻為32個ETH。
以太坊的合并會使得傳統的區塊鏈礦工大量失業嗎?
以太坊的合并會使得傳統的區塊鏈礦工大量失業嗎?根據Messari估算,以太坊合并(The Merge)將迫使價值 190 億美元的 POW 挖礦從業者另謀出路。礦工雖然可以將部分 GPU 算力貢獻給 一些Web3 協議,但是這些協議很難承接全部算力。從數據上看,除 ETH 之外的 GPU 可開采代幣的總市值僅為 41 億美元,約占 ETH 市值的 2%,ETH 挖礦收益占 GPU 礦工日收入的 97%,這意味著大多數現有的以太坊礦工無法在市場上找到具有同等經濟效益的 POW 礦幣。
北青報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獲悉,2022年4月11日,以太坊完成第一個影子分叉,啟動了從PoW過渡到PoS的合并測試網。2022年9月,以太坊完成最后一次影子分叉,網絡準備好遷移,以太坊“合并”的腳步一步步臨近,進入倒計時。對于這次共識算法層改變的動機,市場普遍認為,可以降低運行礦機帶來的能源消耗、改變用戶交易費用(Gas Fee),輔助實現以太坊擴容,提高系統吞吐量。
據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分析,顯卡市場或許會因此收到一定的沖擊。一部分礦工表示將切換至“以太坊經典(ETC)”(注:一些工作量證明礦工已經表示,他們打算抵制合并,并已經開始跳回到更老的以太坊區塊鏈版本,現在被稱為以太坊經典)繼續挖礦。另外,以太坊合并也讓Staking市場存在機會,部分以太坊礦池也因此推出了與staking相關的轉型方案。
以太坊“合并”將如何影響礦機產業鏈?
以太坊的史詩級“合并”將給中國的相關產業鏈帶來什么影響?2017年,隨著區塊鏈在世界范圍的興起,“挖礦”服務的風口開始顯現,手中掌握著大量高算力游戲顯卡的華強北電腦商家,利用手中資源轉型“挖礦”。“挖礦潮”給華強北電腦以及顯卡經銷商帶來了巨大的暴利。不過,“潮水”退去后,顯卡價格出現暴跌,在加上政策的打擊,“礦工”們轉入偏遠地區隱秘作業。
受影響的不只有礦工,礦機生產商的日子也不再好過,今年8月26日,據英偉達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OEM和其他”業務的挖礦芯片CMP相關業務營收同比下降66%。
一名曾經的區塊鏈礦工告訴北青報記者,他已經離開這個行業兩年了,但依舊記得當時的瘋狂,懷著暴富夢的“礦工們”在機房熱火朝天的樣子。“以太坊的合并標志著一個區塊鏈挖礦時代結束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開云
編輯/田野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