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技術(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場景擴容,如何構建可信、開放的生態體系?)
“今天的一小步,歷史的一大步。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正式發布,對整個數字人民幣的應用生態具有深遠的積極影響。”隨著近日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預付資金管理產品——“元管家”上線,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工作人員感嘆道。
據數研所所長穆長春介紹,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目前已經在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隨著底層平臺和相關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將在更大范圍內加速落地。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智能合約的技術運行條件已經不再是障礙,智能合約是否能廣泛應用,更多地取決于能否建立起可信的、開放的生態體系。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落地應用
據悉,“元管家”是在數字人民幣的錢包上部署智能合約,在預付消費服務場景提供防范商戶挪用資金、保障用戶權益的解決方案。數研所副所長狄剛介紹,在傳統賬戶模式下,預付資金管理主要通過商業銀行為商戶開設專戶的方式解決,預付資金全部歸商戶所有,無法徹底解決用戶權益保護的問題。
穆長春進一步解釋了“元管家”的運行原理:“當消費者向商戶預付資金時,運營機構為每一位消費者創建一個加載了智能合約的數字錢包,一方面將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商戶不能隨意劃轉消費者預付的資金;另一方面,在實際消費之前,預付資金仍然歸消費者所有,即使商戶破產清算,也能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
具體來看,當消費者實際完成消費后,商戶發起智能合約的執行請求,智能合約檢查是否符合約定的執行條件,符合條件的,才能將預付資金劃撥至商戶。從技術上排除了人為操作挪用預付資金的可能。消費者能在數字人民幣APP看到每筆資金動賬明細,讓消費者更加安心。商戶也能通過運營機構的服務渠道,看到預付資金的實時狀態,便于開展經營安排。
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元管家”上線,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在預付費場景的落地,主要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資金使用不透明,容易被挪用或商家捐款跑路的頑疾,保護消費者和商家雙方的合法權益。
王蓬博表示,創新點主要還是在運營智能合約技術,完善了預付費的支付流程,在消費未完成之前,預付資金并非歸商戶所有,消費資金所有權比之前更明晰。但同時將合同條款寫入智能合約,技術上排除人為操作挪用預付資金的可能,同時也是對商戶的保護,這樣既保證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讓商戶有了更多客戶。
穆長春指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場景比較廣泛,可以降低經濟活動的履約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目前,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已經在政府補貼、零售營銷、預付資金管理等領域成功應用。隨著底層平臺和相關制度安排的逐步完善,將在更大范圍內加速落地。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智能合約作為一種工具,未來需要提供一個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平臺,這個平臺應該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門檻要低,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這個智能合約平臺來簽訂合約,利用技術來解決問題,而在人們使用平臺的時候,智能合約需要經過審核。
“當前智能合約之所以無法普及,是因為智能合約維護履約需要公開,而公開的智能合約容易遭遇黑客攻擊,所以從安全性來看,智能合約需要一定的技術審核,而在制度法規上,要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應用制定相應規則,以匹配智能合約場景的落地。”盤和林指出。
四方面推進數幣智能合約生態建設
在數字人民幣的頂層設計中,通過加載不影響貨幣功能的智能合約,實現了數字人民幣的可編程性,使數字人民幣在確保安全與合規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交易各方商定的條件、規則進行自動支付交易。
穆長春表示,智能合約在支撐數字經濟降本提效、促進服務創新發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隨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智能合約的技術運行條件已經不再是障礙,智能合約是否能廣泛應用,更多地取決于能否建立起可信的、開放的生態體系。
穆長春指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要按以下方向和原則來建設:一是堅持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架構;二是保證合約模板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三是堅持開放和開源;四是持續進行技術升級,防范技術風險。“我們會和市場機構一起加快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的建設,發揮產業各方合力,完善相關業務規范和標準體系,并建立合規性審核機制,與相關部門研究司法銜接安排。”
狄剛進一步表示,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建設工作剛剛起步,仍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接下來,數研所將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雙層運營框架下,繼續扎實推進相關工作:
一是有序推廣成熟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從教育培訓行業拓展至零售、餐飲、體育、員工福利等各類具有預付資金管理需求的場景,運用監管科技手段助力相關行業防范風險、促進消費、激發活力。
二是響應各行業差異化的市場需求,進一步豐富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解決方案,在資金歸集、智能分賬等資金結算領域,商戶營銷、智能繳費等零售領域,內外貿易等領域落地智能合約應用。
三是繼續深入開展前沿技術研究,持續優化底座支撐能力,加快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建設。
四是建立完善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機制,保障合約模板的合法性、有效性和互通性,推進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可信環境,并制定配套的業務規范、技術標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有效的激勵機制,廣泛發揮社會創新力量。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