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回歸本質(“雙減”一年,如何讓教育回歸本質?)
去年的7月24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由此開展了“雙減”浪潮,一年過去,隨著一系列雙減政策的落地,給我國的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何讓教育回歸本質”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教育行業發展現狀
規模巨大,亂象叢生
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更是關乎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行業。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市場之一。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教育,并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促進教育行業持續向好發展。
圖源:網絡
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僅為1.6萬億元,然而在五年后的2020年,這一數字就提升至2.9萬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近年來教育行業的發展預測出,到2025年,中國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將以11.3%的年復合增速上升至4.5萬億元。然而,在市場需求猛增的背后,則是教育行業的亂象叢生。
學籍檔案管理尚不完善
學籍檔案即一名學生在校就讀所錄入的個人信息,它記錄著該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利于學校或其他部門直接獲取該學生基本信息。而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受“按區入學”政策的影響,為了孩子的教育購買學區房或更換生活環境,衍生出諸如戶口搬遷、戶口本信息篡改、學籍篡改、學籍信息補充不完善等問題,導致孩子的學籍信息管理混亂。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整個教育行業。我國雖然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市場之一,但由于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教育市場非常龐大,不同地區和家庭所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天差地別。從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情況來看,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和沿海地區所擁有的教育資源更加優質,無論是學校教學設備、圖書館等硬件設施,還是師資等軟件資源,都明顯高于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
學歷學術造假問題屢見不鮮
近年來,公眾人物的學霸人設頻頻“翻車”,引發了公眾對于學術造假行為的關注,也讓學歷造假、論文造假、求職簡歷造假等問題浮出水面。各種資質造假問層出不窮,不僅降低了學校與企業間、院校與院校間的信任,更讓很多“人才”妨礙了正常的人力資源流動。因此,論文、實驗數據、課題、簡歷等的確權、驗證問題仍然是教育行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教育內容的收益和版權無從保障
在信息化時代,教育資源可以以更便捷的方式進行分配和傳播。然而教育內容的版權時常得不到保護,盜版猖獗,導致很多老師在授課時不允許學生下載和拍攝課件,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運用。既浪費了資源,也使得學生因不能下載課件等問題影響學習效率。此外也嚴重損害了教師的創作積極性,讓老師得不到制作課件、課程視頻等的收益,打擊了學校科研的積極性,對整體的學術研究氛圍都產生了不良影響。
當中國步入了全民教育的新時代,教育行業無疑是個龐大的市場。隨著人們對教育行業關注度的提升,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更好地優化現有教育模式已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
區塊鏈入局
讓教育回歸本質
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頒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指出“區塊鏈系統的透明化、數據不可篡改等特征,完全適用于學生征信管理、升學就業、學術、資質證明、產學合作等方面,對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的存儲賬本技術,建立了點對點的信任機制,可以在傳遞信息的同時擁有價值傳遞的作用,適用于由于有強中心化特征而容易造成信息不透明的行業,而作為影響國計民生的教育行業,天然與區塊鏈技術特性擁有極高的契合度。
圖源:網絡
教育行業作為強中心化特征明顯的行業,有著明顯的信息不透明、共享不及時、學生信用體系建立不完整、數據維度有限等痛點,這些都會影響教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區塊鏈技術與教育行業相融合,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解決哪些問題呢?
助力檔案管理數字化
區塊鏈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學籍檔案管理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首先其“分布式數據庫”的設計可以解決數據存儲過程的防篡改問題。其次,基于“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的原理要求,可以構建起具有業務意義的收、管、存、用、移交、接收過程上鏈的“聯盟鏈”,實現平臺協作效應,構建起學生學籍檔案全生態智慧運行模式。
提升教育資源公平性 及在線教育課程質量
區塊鏈的數據信息是點對點傳輸的。區塊鏈技術的教育系統能通過智能合約連接優質教師資源,并向需求者提供優質的網絡課程。區塊鏈技術能提高教育資源公平分布的效率、降低成本、保證了優秀教師按勞分配。
根除信息造假
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特性,其在數據保存、信息驗證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運用區塊鏈平臺后,論文、實驗數據、課題、簡歷等信息將再也無法進行造假和篡改,有效保證遏止學術學歷造假行為。
實現教育資源的確權管理
基于區塊鏈技術對于教育資源的確權管理,既能保障資源供給方的知識產權,又能提升教育資源的質量,還能擴大教育資源的共享范圍。利用區塊鏈創建一個知識產權的在線平臺,用來記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申請或登記時間、使用時間、轉讓時間等信息,為知識產權人儲備維權證據。從產生、使用到轉讓、消亡,每一個事項的變動都記錄其中,覆蓋知識產權的整個生命周期。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讓這些記錄不可逆,從而保證數據的安全和權威,并讓儲存、核對、比對、即時提供這些數據變得不再困難。
可以說,區塊鏈讓教育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在鏈上留下教育參與者想要留下的一切資料,打通不同院校乃至地域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教育資源與信息的互通與共享,推動教育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
結 語
從政府、高校到家庭,都已經認識到區塊鏈在推動教育發展方面具有巨大潛力。縱觀全球,在線教育行業發展迅猛,教育數字化是全球教育發展與變革的大趨勢。區塊鏈技術有望在互聯網+教育生態的構建上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
展望未來,區塊鏈+教育必將迎來蓬勃發展。但如何盡快抓住機遇,做好做大做強,需要行業各方深入合作探索。作為行業引領者的旺鏈科技未來將結合各類真實應用場景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共同推動區塊鏈與各行業和各需求場景的融合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