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區塊鏈的行業應用方案(螞蟻鏈加速行業應用,但區塊鏈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 | 佘曉晨
編輯 |
區塊鏈持續火熱,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鏈正在加速行業上的應用布局。
6月23日,螞蟻鏈正式發布了區塊鏈高速通信網絡(BTN)。BTN是Blockchain Transmission Network的縮寫,是一種面向全球可信數字網絡建設的通信技術方案。而螞蟻鏈將這一方案的發布,看作是螞蟻鏈產業化的“基礎搭建”。
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表示,底層技術突破是產業規模化的基礎,BTN通過技術提升了區塊鏈網絡的穩定性、連通性和實時性,為產業協作下廣泛復雜的互聯互通打下了數字化基礎,相當于有了“路”。
“BTN可以將區塊鏈網絡的吞吐量提升186%,帶寬成本降低80%,時延降低40%。在這條‘高速公路’上,還配有智能導航系統,自動推薦最優通信路線。”螞蟻集團智能科技事業群區塊鏈平臺技術總監閆鶯介紹稱。
在理解這個技術方案之前,值得一提的是螞蟻鏈從去年開始的一系列動作。
去年7月,螞蟻集團宣布,螞蟻區塊鏈品牌升級為螞蟻鏈,過去四年,螞蟻鏈的應用包括農產品溯源、土地經營權流轉、版權保護及商業化等實際場景。以螞蟻鏈的數字版權保護平臺“鵲鑿”為例,該平臺依托區塊鏈和AI技術,為原創作品提供從創作、傳播、保護、收益保障登記到維權等服務。
而BTN的用途主要是解決區塊鏈在應用過程中的底層問題。閆鶯在采訪中進一步解釋,BTN的出現是為了“解決像區塊鏈,尤其是跨鏈部署、混合部署的穩定性性能的問題。”
她表示,具體而言,第一個方面在于,如今區塊鏈規模正在擴大,上千級、上萬級的TPS場景很多,由于區塊鏈P2P連接的特點,如果不優化底層的基礎網絡設施,網絡方面的成本將會難以承擔。其次,由于很難找到完全中心化的第三方,跨境的場景更需要區塊鏈,而跨境部署對網絡穩定性延遲的挑戰很多。
第三個方面是,區塊鏈本身部署是耦合的,各個云的IP設置、配置、公網的IP暴露規則都不一樣,區塊鏈是節點可以動態介入和退出的模式,新加入節點后,其他的節點都需要建立連接,整個網絡也非常復雜。“這個技術上的門檻沒有跨越的話,區塊鏈很難規模性發展。”
目前,BTN已經在上海、張家口、香港、法蘭克福、新加坡等城市落地。閆鶯表示,目前規劃的部署還有16個點。
對于區塊鏈在行業上的應用,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曾在去年7月表示,“區塊鏈商用的前景雖然非常廣泛,但總體來講,今天仍然處于起跑階段。”過去了一年,區塊鏈的技術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仍然較為抽象。
但隨著國家政策的推進,場景上的落地可能會越來越多。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定義了“區塊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分布式網絡、加密技術、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集成的新型數據庫軟件。”同時,該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區塊鏈產業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