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1ndtl"></cite>
<ruby id="1ndtl"></ruby>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dl id="1ndtl"><del id="1ndtl"></del></d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span>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th id="1ndtl"><noframes id="1ndtl"><span id="1ndtl"><video id="1ndtl"><strike id="1ndtl"></strike></video></span> <strike id="1ndtl"></strike>
<strike id="1ndtl"></strike>
<span id="1ndtl"><dl id="1ndtl"></dl></span>
  1. 首頁
  2. 比特幣礦機一天能挖多少(幣圈(上):一臺礦機一天挖357個比特幣-那個點石成金的瘋狂歲月)

比特幣礦機一天能挖多少(幣圈(上):一臺礦機一天挖357個比特幣-那個點石成金的瘋狂歲月)

#媒體人周刊#

#頭條創作挑戰賽#

#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2013年3月底的一天,中關村一間不起眼、略顯簡陋的車庫咖啡二樓小會議室里,三十多個比特幣愛好者正在聚會,他們正在分享、討論,持續不斷。

神魚、趙東、李笑來……許多日后的幣圈大佬,都在這次聚會中現身。

網友“南瓜張”制造的一臺阿瓦隆礦機,將聚會推向高潮。當BTCGuild礦池顯示它的算力達到70GHash/s時,現場氣氛被引爆。

這臺新礦機(ASIC礦機)巔峰時一天能挖357個比特幣,按2萬美金一枚算,相當于一天“印”出5000萬人民幣。

車庫咖啡和阿瓦隆礦機

“南瓜張”,就是日后全球第二大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的CEO,張楠騫。

一、混沌創世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同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2010年的大洋彼岸,創世區塊誕生后一年半過去了。就算一些嘗試了比特幣挖礦的先行者們,顯然對這個獎勵記賬的數字也沒多少人留意:很多人,嘗試了一陣就放下了, 甚至有些人連記錄的賬戶和私鑰都找不到了。類似的情況在技術圈并不罕見。比特幣,此時更像是技術極客圈的又一次自嗨。

5月18日中午12點35分20秒,一個網名為拉斯洛(Laszlo,本名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在Bitcoin Forum論壇發了一個用1萬比特幣換取兩塊披薩的求助帖。其內容翻譯為中文后大致為:

我喜歡吃披薩,并希望能使用1萬枚比特幣來換取披薩,披薩可以是商店購買的,也可以是你自制的,但是我需要你將披薩送到我的家門口。

拉斯洛發貼的時候更像是在開玩笑,因為此時的美國在網上用信用卡訂購披薩并不困難,他只是想試試這個“牛逼”的比特幣,這么久了,是不是還是有點用呢?反正挖了一大推,不用白不用。

用一萬比特幣換披薩的事情,陸陸續續得到了不少人的圍觀,但直到三天后的5月21日,整個事件都沒有任何具體的進展,有的只是一些人對于拉斯洛行為的嘲諷。

2億美元的披薩,了解一下?

5月22日,在經歷了4天的等待后,拉斯洛在當天下午5點17分發出了一個交易成功的帖子:

我只想報告我成功交易了10000比特幣用于披薩,感謝jercos(本名Jeremy Sturdivant)!

至此,這項以一萬枚比特幣來換取披薩的壯舉,最終在經歷4天零4小時42分后,被宣告結束。

無法考證這是否是拉斯洛為了結帖拉朋友演的戲。但不管怎么樣,比特幣終于算是有了一次公開代替現金的開始。

不久之后,世界第一家比特幣交易所MT.Gox(中譯名,門頭溝)在日本東京成立了。

二、星火燎原

同時期,在大洋的這邊,中國第一批接觸到比特幣的,是一群《魔獸世界》的代練。

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大家在電腦上安裝了一款新“游戲”,白天代練,晚上挖礦,賺雙份錢。

同年,重慶的老牌IT媒體《電腦報》,刊出了一篇文章,也沒有解釋比特幣是什么,只是手把手地指導讀者:如何在電腦上安裝挖礦及錢包軟件。相當于,介紹了挖礦教程。

在媒體的助推下,更多的人開始用電腦安裝挖礦軟件去競爭記賬權,獲得比特幣獎勵。

隨著參與競爭記帳權的人數快速增加,挖礦的難度快速上升。

2010年末,比特幣進入GPU挖礦時代,1個GPU顯卡相當于幾十個CPU,利用GPU挖礦算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原有的CPU挖礦軟件幾近失效,“代練工作室”又一次占據了先機:代練們的電腦為了運行大型網游,顯卡大都不差。

直到今天,全國半數以上的礦主,都是游戲代練出身。

但那時,接觸比特幣的都在挖礦,誰也不缺幣,把比特幣賣給誰是個難題。礦工們挖到大量的幣,卻只能偶爾在QQ群里通過支付寶轉賬進行交易。因為需求量小,價格極低:代練們一晚上挖到5、6個幣,也就能賣到10多塊錢。

布道者:李笑來

直到,國內出現第一個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總算有了穩定的交易場所。

但交易所組建初期,交易慘淡。

礦工們顯然不會主動去安利他人加入進來,一方面擔心加大了算力競爭,更害怕的是遭到朋友“疑似傳銷”的白眼。中國,急需一批比特幣布道者。

2011年,曾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筆名“長鋏”的湖南人劉志鵬,與朋友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比特幣垂直媒體——巴比特。

憑借興趣與信仰,在這里,他們翻譯并整理了大量比特幣資訊。

一個名為“QQAgent”的網友,常年活躍于巴比特網站。2011年底,他翻譯了中本聰的白皮書,國人這才開始逐漸知曉比特幣的真正意義。

這個“QQAgent”,就是當下全球最大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的CEO:吳忌寒。

另一個著名的布道者,新東方教師:李笑來。

隨著無數“比特幣信仰”者的布道,比特幣的需求被刺激出來,價格節節攀升,除了礦工們開始屌絲逆襲外,制造礦機,成了一門點石成金的生意。

三、點石成金

2011年,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美元,日益上漲的價格,讓礦工們的挖礦熱情不斷高漲,同時帶來的是全網算力與挖礦難度的不斷提高。作為挖礦的設備,礦機,吸引著所有比特幣愛好者的目光。

國內最早的礦機,出自“烤貓”之手。

烤貓,真名蔣信予,湖南昭陽人,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是公認的天才少年。

2012年6月,美國蝴蝶公司宣布比特幣ASIC礦機研發成功,并且以期貨的形式接受預定。隨后,烤貓在Bitcointalk論壇宣稱自己具備礦機開發能力,面向社區公開募集資金。

帖子發出不久后,烤貓“礦機”的ICO很快在GLBSE交易所成功進行,很短時間內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7月12日,烤貓公司——比特泉(bitfountain)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冊成立,開始了“礦機”的量產。

“幣圈歷史上的第一次ICO。”數年后,人們這樣評價這一行動。如果加上分紅收入,烤貓股票的早期投資者們,獲得了千倍的回報。

而同樣對美國蝴蝶公司不服氣的,還有”南瓜張“。

”南瓜張“,本名張楠賡,北航研究生。在此之前他已經研發了第一臺FPGA礦機——IcaruS——伊卡洛斯。

ASIC礦機的出現,使FPGA挖礦象顯卡的GPU挖礦的時代一樣短暫,很快被淘汰出局,張楠賡選擇接受這個挑戰并開始專心研制AISC礦機。

2013年,似乎注定成為幣圈最難忘的一年,許多礦機制造傳奇在這一年展開。

略顯簡陋的車庫咖啡

2013年3月底的一天,美國留學生Jake Smith來到中關村的車庫咖啡,提出以比特幣付款。車庫咖啡合伙人趙東接待了他,并欣然接受了0.131個比特幣。

兩天后,Jake以“GGGGG”的網名,在比特幣早年最大的論壇Bitcointalk上,發起了一場比特幣愛好者聚會,地點就定在車庫咖啡。

三十多位比特幣愛好者到場,幾乎擠滿了咖啡館二樓的小會議室,分享、討論,持續不斷。

神魚、趙東、李笑來……許多日后的幣圈大佬,都在這次聚會中現身。

網友“南瓜張”制造的一臺阿瓦隆礦機,將聚會推向高潮。當BTCGuild礦池顯示它的算力達到70GHash/s時,現場氣氛被引爆。

比特幣的西方自由主義氣息,與東方的江湖文化在此交匯。全國各地的比特幣玩家,也開始自發組織各種聚會。

南瓜張,此次帶來新研制的AISC礦機性能卓越,巔峰時一天能挖出357個比特幣,按2萬美金一枚算,相當于一天“印”出5000萬人民幣。

2013年4月,張楠賡成立了北京嘉楠耘智創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這就是如今第二大生產商”嘉楠耘智“,并且宣布轉戰芯片研發。

以至于2013年5月以后整個礦機市場就變成了烤貓礦機的天下。但好景不長,烤貓礦機因為技術更新失敗,建設礦場被坑等原因導致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2015年1月烤貓象中本聰一樣,神秘失聯,成為比特幣史上又一個懸案,令人唏噓。

烤貓礦機也就跟隨烤貓退出了礦業的歷史舞臺。

2013年10月,吳忌寒又出場了。

還記得那個在巴比特上翻譯中本聰白皮書《一個點對點的現金系統》的“QQAgent”嗎?

2013年10月,經濟學出身的吳忌寒與2012年結識,搞集成電路出身的詹克團聯手創立比特大陸,螞蟻礦機S1成功上市。隨后的數年之中,穩步推進技術研發和礦機升級,陸續推出了螞蟻礦機系列升級產品。自2015年11月憑借S7拿到了80%的市場占有率,自此奠定了其壟斷的地位。

2013年,比特幣價格從年初的123美元一路飆升到1237美元,暴漲10倍。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著各路人馬狂熱地投身進來,市場上出現了幾十個礦機品牌。其中在比較出名的有 :龍礦,銀魚,小蜜蜂,蘭德,比特兒,FBT,TMR,SmarT,鴿子,42BTC等。狂熱的背后,未知風險打面而來。

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下發《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比特幣價格瞬間暴跌至600美元。

2014年2月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門頭溝(MT.Gox)因為被盜85萬枚比特幣宣布倒閉。

2014年美國蝴蝶公司由于涉嫌商業欺詐(未能按時完成交割早期預訂期貨用戶礦機)遭到用戶起訴,于舊金山時間2014年9月23日被當地一家聯邦法院關閉。至此,中國占據了全球9成以上的比特幣礦機產能。

此后,幣圈經歷了巨大的信任危機開始了長達三年的熊市。很多人都沒能走過三年寒冬,眾多礦機廠商慢慢在市場中銷聲匿跡。

至今為止,市場上知名的礦機品牌,除了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僅剩下2010年成立,后來在2016年轉型生產比特幣礦機的億邦國際,以及清華大學楊作興創辦的比特微。

幣圈簡史(上)完

請關注《幣圈簡史》剩下章節:

達摩斯之劍:政策監管

豪商巨賈:交易所與趙長鵬

百舸爭流:以太幣\EOS\瑞波\分叉幣

血腥賭場:打幣和杠桿

群魔亂舞:假幣騙局

盛世江湖:礦場、礦池、區塊鏈科技

相關文章
美女网站色